朔州市農委緊急部署農作物病蟲防控工作

種植業 農民 三農 蔬菜 黃河新聞網朔州頻道 2017-07-17

入夏以來,受降水偏少和高溫等不良天氣影響,一些喜旱性害蟲,如蚜蟲、雙斑瑩葉甲、小菜蛾、土蝗、蒙古小灰象甲、豆芫菁等在我市大面積發生,玉米紅蜘蛛和馬鈴薯晚疫病也已發生危害。全市發生面積200餘萬畝次,其中蚜蟲發生面積95萬畝次,雙斑瑩葉甲60萬畝次,土蝗25萬畝次。當前,我市主要農作物正值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玉米已普遍進入抽穗期,蔬菜也陸續進入盛果期,馬鈴薯進入花蕾期。為此,市農委強化工作舉措,積極擔當作為,採取四項措施,緊急部署病蟲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危害損失,確保全市大秋作物豐收。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控責任。要求各縣區農業部門高地重視、充分認識當前病蟲害發生的嚴重性和防控工作的艱鉅性,把病蟲防控作為大秋作物田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行政推動力度,落實屬地防控責任,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嚴控病蟲暴發流行,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二是強化病蟲監測,及時發佈預報。在加強系統監測的基礎上,強化大田普查的力度和頻率,結合我市秋季降水時空分佈不均,伏旱現象頻發的氣候特點,主動及時與氣象部門溝通聯繫,準確掌握重大病蟲發生分佈情況和發展動態,並通過電視、廣播、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發佈病蟲預報,指導農民適時開展防控。

三是加強技術指導,確保用藥安全。選派技術幹部深入田間地頭,實行分片包乾,加強防控技術指導,加大防控新技術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科學防控技術到位率和防治效果。同時,高度注意用藥安全,進一步加大對機防手及農民施藥操作技能的培訓和安全檢查力度,指導施藥人員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噴藥時間掌握在上午9時之前、下午5時以後,噴藥時注意做好安全防護,避免人、畜中毒事故發生。

四是因地制宜,科學防控。根據病蟲害發生的實際,圍繞主要作物和重大病蟲,抓住防控關鍵環節,充分發揮植保專業服務組織作用,採取綜合防治與應急防治相結合、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措施,突出“四大病害”,對症施治,科學防控,嚴防突發和暴發病蟲大面積發生危害。即,蚜蟲,選用50%噻蟲·吡蚜酮水分散粒劑每畝10克,兌水30公斤噴霧。雙斑瑩葉甲,選用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氟氯氰菊酯,每畝30-4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玉米紅蜘蛛,建議使用1.8%阿維素乳油或73%炔蟎特乳油、20%三唑錫懸浮劑噴霧防治,重點防治葉背面。同時可加入新高脂膜混用。有條件的地方可用40%噠蟎靈·礦物油於早晨和傍晚進行噴煙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可用5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72%霜尿·錳鋅可溼性粉劑、25%嘧菌酯懸浮劑、80%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全絡合態)等藥劑噴霧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噴2-3次,噴藥後遇雨,應及時進行補噴,注意輪換、交替用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