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施肥為什麼難有肥效,要麼易翻塘?原來是這些禁忌沒注意

種植業 農資 農業 畜牧業 三農 中國水產頻道 2018-12-15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池塘施肥為什麼要麼難得有肥效,要麼容易引起翻塘事故?原來是這些禁忌沒注意,趕緊看看。

②隨雨水流進池塘的有機物較多且池塘體積加大,導致施肥的有效濃度降低影響肥效。

天氣悶熱時,氣壓較低,水中溶氧較低,施肥後水中有機質含氧量增加,容易造成池塘因缺氧而引起浮頭翻塘。

水體過於渾濁時,池塘水體的黏土粒過多,氮肥中的銨離子和磷肥及其他肥料的部分離子易被固定、沉澱,不能釋放肥效,造成肥效流失。

如果單施某種化肥,營養元素比較單一,其他的營養元素會成為限制因子制約肥效的充分發揮。

某些酸性肥料與鹼性肥料混合施用時,易產生氣體揮發或沉澱於淤泥中而損失肥效;

某些無機鹽類肥料的部分離子與其他肥料的部分離子產生化學反應會喪失肥效;

根據浮游生物的生長規律,養殖塘施肥的季節在每年的4-10月,水溫在25℃-30℃的晴天中午進行,但並非溫度越高越好,因為在7-8月份超過30℃施肥,會引起水體溶氧降低,如果仍一味地施肥,不但浪費肥料,還會敗壞水質引起魚類浮頭翻塘。

一般使用固態氮磷鉀肥,溶解兌水全池潑灑為最好。固態的氮磷鉀,由於自身重力因素在水錶層停留時間短,容易沉入水底而影響肥效。

養殖體攝食不旺時施肥,施肥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及時有效地利用,容易形成藍綠藻,敗壞水質;

疾病爆發時,養殖體抵抗力減弱,使用刺激性化肥易使養殖體中毒死亡。

一般施追肥要求5-7天使用一次。如果池塘施肥過量,氮積累過多,水體中有機物耗氧增大,容易造成池塘缺氧翻塘。所以施肥千萬不要圖省事,一次將肥料施足,要遵循“少量多次,少施勤時”的施肥方針。

肥料施入水體後,經過一系列的理化反應,3-5天后才轉化成浮游生物的種群,一般均勻分佈在水體表面的1-1.5米處,如果施肥後放走表層水,培育的浮游生物數量明顯減少,造成肥效下降,如果確因農業用水需要,最好是從底部放水。

轉載聲明

1、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水產前沿”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中國水產頻道原創(獨家)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

2、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3、如需轉載本網非原創(獨家)文章,同樣建議註明該文章的出處和作者信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