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學進行人蔘種植研究,平地栽參年增長產值超10億

種植業 人蔘 中藥 農業 農資 創業家 2018-12-18

張連學,自1982年起,他用了30多年的時間執著於人參種植的研究,終於在人蔘培育相關工作領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秉承著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和執著追求,張連學成功培育出了人蔘新品種,完成了人蔘加工傳統方式的革新,大幅降低農藥殘留,突破了“人蔘下山”的難關,實現了平地栽參的目標。據估算,當前他的科研成果為中國人蔘產業帶來的年增長產值超過10億元。

張連學進行人蔘種植研究,平地栽參年增長產值超10億

在過去的三十幾年裡,無論是育種工作的進行,還是加工技術的革新,張連學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努力。在他意識到山林長期過度開發、管理者培育不善等原因導致人蔘種源抗病和抗寒性退化後,便決心在當時的參源基礎上培育新品種。

在明知這是一個至少28年才有可能出結果甚至連這都是保守估計的難題,張連學也毫不猶豫,經過不斷地篩選、培育、淘汰,不斷地遭遇失敗挫折後,他培育出了“集美”等新品種,將產量在原基礎上提高了12%-20%,這一結果所帶來的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張連學進行人蔘種植研究,平地栽參年增長產值超10億

人蔘新品種的培育工作完成後,張連學將目光轉向了國內始終處於劣勢的製作工藝,旨在解決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人蔘質量不穩等問題。

而20世紀以來計算機產業的不斷興起則是他對加工方式進行改良時恰到好處的那陣東風,充分利用計算機科學的特點與優勢,張連學團隊研發出能夠控制溫度、溼度、排潮的數據模型,進而對加工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與檢測,這些舉措實時提高並保證了人蔘質量,使得藥材成分、皮色接近國際標準。

由於人蔘這一藥用植物的特殊屬性,種植過人蔘的土地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培育其他植物,而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驅使下,即使知道這一弊端,大片的山林仍被砍伐開闢用於種植經濟效益奇好的人蔘。

張連學進行人蔘種植研究,平地栽參年增長產值超10億

在此之後,為了降低人工栽植參的農藥殘留,他對具有抗性的微生物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終於在翻閱一本生物雜誌時得到靈感,經過對微生物上百代的選擇培養後成功地將農藥殘留量大幅度降低。他的研究不只是自己科研經歷的濃墨重彩,更解決了我國人蔘生產沒有良種的難題。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