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時節不再“狼煙四起” 河南這地兒小麥未收秸稈已被“預定”

種植業 小麥 農民 農業 猛獁新聞 2017-06-06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文圖

麥收時節不再“狼煙四起” 河南這地兒小麥未收秸稈已被“預定”

河南是全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每年麥收時節,秸稈如何處理,都是農民和政府頭疼的事情。農民收了秸稈沒用,擱在地裡影響播種,乾脆一燒了之。但焚燒秸稈汙染空氣,損壞林木,破壞土壤且易釀成災害。為此,河南各級政府部門都相繼出臺了嚴格的措施禁燒。而今年在我省扶溝,曾被視為“雞肋”和累贅的秸稈卻成了搶手貨,小麥還沒收割秸稈就已經被企業提前“預定”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麥收後秸稈不再“一燒了之” 企業到地頭論斤收購

麥收時節不再“狼煙四起” 河南這地兒小麥未收秸稈已被“預定”

眼下又到了夏收夏種季節,然而,一個令人頭疼的老問題也隨之而來:麥快收完了,秸稈怎麼處理?由於秸稈綜合利用渠道不寬,夏、秋季焚燒秸稈成為令各級政府頭痛之事。如何讓村民從秸稈綜合利用中獲得實惠,成為近幾年來我省解決秸稈問題的主攻方向。

6月2日,在扶溝縣大李莊鄉馮老村的麥田裡,聯合收割機前腳剛走,田間打捆機便開進農田,在田間往來穿梭,地上散落的麥秸很快被它打成捆,緊接著這些秸稈便被裝車運走。原本被視為“雞肋”的秸稈,如今正搖身一變成為企業搶購的“香餑餑”。

麥收時節不再“狼煙四起” 河南這地兒小麥未收秸稈已被“預定”

“秸稈是按斤收購的,一畝地大概能收三四百斤秸稈,一噸秸稈能賣到300塊錢。”馮老村一位村民介紹,之前麥收之後,這些散落的秸稈如何處理是村民們非常頭疼的一件事,農忙時節一般是沒有太多空閒勞動力將秸稈運出的。而今年企業直接來到地頭將秸稈打包收購,不僅解決了他們的難題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現在賣秸稈能得到收益,誰還燒?”

記者獲悉,在今年麥收前,扶溝縣農牧局從黑龍江省鑫禾源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引進了1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配套麥秸打捆機,負責當地小麥的收割和麥收後的秸稈回收。通過市場化的運作、社會化的服務、資源化的利用,將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全量化利用,變廢為寶,促進了農作物秸稈的循環高效利用,減少焚燒造成的土壤、水和大氣汙染。

秸稈變成電廠燃料 小麥未收割秸稈就被“預定”

麥收時節不再“狼煙四起” 河南這地兒小麥未收秸稈已被“預定”

“秸稈本身就是一種能源,如果能綜合利用,就能變廢為寶。”鑫禾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雖然不少地方都在提倡秸稈回收利用,也做了不少宣傳,但各地的農民積極性往往不高。“以前很多地方都是農民自己收集秸稈,再掏錢租車送到收購企業去,算算成本,根本賺不了錢還麻煩。”

在該負責人看來,秸稈的回收利用,農民們需要一樁合算的買賣。“小麥收割後,我們的打捆機會立即開到田間地頭進行秸稈打包作業,這樣就減少農民手工收割秸稈的勞動強度。之後我們將秸稈進行集中存放,隨後按照與電廠簽訂的合同要求及電廠使用秸稈計劃,再將秸稈分批運送到電廠。”鑫禾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作為國能生物發電集團“燃料供應商”,這些秸稈的回收和利用都不是問題。

據悉,為了更好的做好秸稈回收和儲存等,周口市扶溝縣政府及農牧局協調牽頭,以鄉鎮為中心,按照一定的儲量標準,當地將設立若干個能存放秸稈捆的儲存草場,形成集中收儲系統,調控秸稈收儲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