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棉花大縣阿瓦提調研報告:大漠“銀海”轉型之路

種植業 棉花 農民 農村改革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2017-09-22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天山南麓腳下,有一片擁有特殊光熱資源的土地---新疆阿瓦提縣,是我國最適宜發展棉花的區域之一,尤其適合發展長絨棉,被中國農業部譽為“中國棉城”、“中國長絨棉之鄉”。眼下又到了一年收穫的季節,記者走進阿瓦提縣,實地採訪棉花大縣的發展。

九月的南疆,陽光明媚,阿瓦提縣150多萬畝棉花含苞待放,在路邊棉田裡偶爾看到農民在採摘棉花,宣傳部幹部魏志義告訴記者,今年雨水多,棉花開的相對晚一些。他說,這幾年,棉花價格低迷,棉農雖然經歷了棉花價格由高走低的階段,但是當地人有很深的棉花情結,還是執著於種棉花。

小魏是個健談的小夥子,他是土生土長的阿瓦提人,他說,2010年,棉花的價格達到了最高峰,長絨綿還比細絨棉貴一些,棉花成了“金蛋蛋”,種植大戶腰包也鼓了,開著百萬元的車往棉田裡跑,成了當時的一道風景。2011年,種子價格、種植面積開始上升,而棉花價格從那年連年下降,到了2015年,棉價下跌到5元,南疆農民的收入有70%來自棉花,如果沒有國家棉花目標價格補貼,估計很多棉農的生活都難以為繼。這幾年,縣裡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棉花產業轉型升級,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的日子又好起來了。

農民聲音:雖對市場迷茫 仍執著於種植棉花

正說著,車子駛進了阿依巴格鄉託萬克依來克村,村民帕提古麗.阿不都尼亞孜正在果園裡採摘香梨,她說,家裡有100畝地,以前全部種植棉花,棉花價格時高時低,心裡沒底,2013年改種70畝香梨,10畝核桃,棉花只留了20畝,現在香梨核桃都掛果了,家裡6口人,收入大概15萬多元呢,這樣可以互補,“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嘛!”她笑著說。

而她的表弟艾尼娃.庫爾班卻沒那麼輕鬆,他正愁著240畝的棉花無人採摘,他說,由於常年種植棉花,也逐漸掌握了熟練的棉花栽培技術,2010年他家棉花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這幾年雖然棉花市場行情不好,但是國家對棉農的補貼,填補了他的利潤,日子倒也過得豐盈。9月底,棉花就全部開了,現在的老百姓生活條件都好了,外出務工拾花這種辛苦活,乾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希望政府能給我們解決拾花工。記者問起是否願意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出去打工,艾尼娃·庫爾班說,沒想過出去,只想把棉花種好,相信棉花行情會好起來的。

阿瓦提縣豐收三場曹會橋就是小魏說起的種棉大戶,他95年響應國家號召,開荒1800畝種棉花,他說,2010年長絨棉價格達到了16.5元/公斤,細絨棉13.5元/公斤,當年收入300多萬元,直接去烏魯木齊買了一輛100多萬元的越野“牛頭車”,2011年棉價開始走低,收入驟減,2015年高溫使棉花畝產減少至130公斤/畝,當年賠了100多萬元,2016年棉花產量好,但是拋去成本也就是剛持平。他說,國家對於開荒的地沒有棉花補貼,挫傷了種棉大戶的積極性,去年,縣裡安排這些大戶掛靠阿依巴克鄉,成立巴什庫勒村,這樣也可以享受到國家的棉補了。如果今年棉花價格還徘徊不前,明年就種些抗旱的打瓜,因為缺水,其它用水量大的農作物種不了,這樣也可以減少些經濟損失。

棉企現狀:生產高品質產品 讓工人快樂生活

此前,阿瓦提縣把棉花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不斷加大對棉花企業的扶持力度,新疆魯泰豐收棉業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阿瓦提縣棉花產業轉型升級的典範。

新疆魯泰豐收棉業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阿瓦提縣通過招商引資渠道,引進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原阿瓦提縣豐收三場的改制,共同組建的一家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的綜合型企業。主要從事棉花育種、種植、機採、皮棉及棉副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及棉紗的生產銷售,目前企業已實現全產業鏈抱團,具有年產皮棉2萬噸和高支紗5000噸的能力,解決當地就業1000多人。

記者來到公司12.8萬錠精梳棉紡廠,細紗車間操作員賽那姆·買提尼牙孜正在給入廠不久的努日曼·吐拉洪手把手教授擋車接頭工作,今年31歲的賽那姆.買提尼牙孜2004年建廠之初通過招聘就來到公司,由於勤奮好學,每個工種都工作過,目前是一名優秀的細紗操作員。她說,她每月收入3500多元,在她的動員下,他的丈夫今年把家裡100畝棉花地承包給合作社種植,也來到紡織廠工作快三個月了,沒有轉正的員工每天有60元的補助,公司還給他們提供了住宿,賽那姆.買提尼牙孜說,等丈夫轉正了也可以拿到3000多元工資再加上棉花地承包費4萬元,我們一年收入就可以達到十幾萬了,日子越過越好了。

在一旁的努日曼·吐拉洪也接過話說,以前我在縣裡一家房產售樓部工作,每天要跑很多客戶收入也不高。現在到工廠來上班,每月上班21.5天,工資3000多元,食堂有免費的工作餐,上下班可以坐免費工作車,現在把公司都當成了第二個家,感覺生活充滿了希望。

魯泰豐收棉業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景泉說,企業落戶阿瓦提縣十四年不斷髮展壯大,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推動當地縣域經濟發展。

為積極響應“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2017年,魯泰豐收棉業公司計劃投資4.5億元,在現有12.8萬錠規模的基礎上擴建10萬錠精梳紗生產線,項目已於今年3月開工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後,公司紡紗規模將達到23萬錠,可年產80支以上高支紗10000噸,新增工業產值2億元,新增就業崗位500餘人,進一步促進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加快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

李景泉說,公司今年植棉面積18萬畝,嚴格按照國際上“良好棉花”生產管理方式進行標準化生產,其中10萬畝長絨棉今年將採棉機試採3.1萬畝,如果試採成功,明年將大力推廣,引領棉農科學種植棉花,機械化採摘 ,提高單產、節本增效。

對於棉價低迷,棉紡產品銷售不好,李景泉倒是很樂觀,他說,我相信只要堅持生產高品質棉花產品,實現全產業鏈抱團,棉花就能賣出好價、棉農也能夠增收,棉紡企業會爭著來買國產棉。

政府對策: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農民收入

2017年,阿瓦提縣提出將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按照“調減面積、節本降耗、提升品質、穩定總產”的原則,優化棉花品質和佈局。

阿瓦提縣農業局局長毛朝勝說,今年阿瓦提縣長絨棉種植面積84萬畝,預計平均單產105公斤/畝;細絨棉種植面積68萬畝,預計平均單產145公斤/畝,總產18萬噸,長絨棉產量佔全國60%以上。阿瓦提縣的棉花主要以小戶種植模式為主,棉田小而分散,有些棉田還套種果樹,無法推行機械化種植採摘。

為確保棉產業持續發展,提高棉花生產經營效益,將引導農民自願退出果棉間作和低產棉區棉花種植面積5萬畝左右,使全縣棉花種植面積控制在150萬畝以內。棉花種植向公司、私營農場、種植大戶傾斜,形成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積極灌輸中低產田的棉花種植戶“種一畝棉花不如拾一畝棉花掙錢”的思想,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創收或管地拾花。

加大棉花高產創建力度,按照長絨棉、細絨棉面積各佔一半的目標指導生產,各優選2-3個品種作為主栽品種進行推廣,重點抓好各項高產創建技術措施的有效落實,力爭棉花單產較上年增加3-5公斤。還將加強土地生態保護,促進棉花生產化肥零增長;開展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宣傳推廣0.01mm地膜使用;開展新品種實驗、示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毛朝勝說,今年阿瓦提還將發展特色優質產業,做強做大“慕薩萊思”,“慕薩萊思”是以“阿瓦提紅”葡萄為原料加工的一種特色地方飲品,目前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有3家和五六十家農戶作坊,全縣“慕薩萊思”年產大概2000噸左右,其中“刀郎”牌“慕薩萊思”銷往上海、浙江、湖南等地,得到了客戶的青睞和好評,市場需求量快速遞增前景廣闊,我們今年培育了10萬株“阿瓦提紅”葡萄苗,保證原料基地進一步擴大,今後扶持做強做大“慕薩萊思”加工企業,打響品牌。

“阿瓦提的農業要發展,必須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節本增效、深化棉花產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的收入。”阿瓦提縣縣委書記李承剛說,去年阿瓦提農牧民人均收入13756元,這個數字是被大戶拉高了,有些農牧民思想比較守舊,不願意接受新事物,寧可守著幾畝地度日也不願意土地流轉外出務工或者再給大戶打工,我們計劃今年冬天利用冬閒時間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解放思想,引導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外出務工,從農民變身產業工人,增加收入。

(責編:王荊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