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中央車站”也是中產收入和低收入通勤的一個樞紐。

其實中央車站就像是巴西的縮影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中央車站”也是中產收入和低收入通勤的一個樞紐。

其實中央車站就像是巴西的縮影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電影核心愛與成長

這部電影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讀解空間,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女性喚醒自我的迴歸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關於巴西國家的一個發展寓言。

到了影片最後,女主朵拉也成功的被小男孩喚醒了心中的愛,兩者也通過彼此完成自我救贖,也同樣是彼此的救星。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中央車站”也是中產收入和低收入通勤的一個樞紐。

其實中央車站就像是巴西的縮影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電影核心愛與成長

這部電影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讀解空間,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女性喚醒自我的迴歸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關於巴西國家的一個發展寓言。

到了影片最後,女主朵拉也成功的被小男孩喚醒了心中的愛,兩者也通過彼此完成自我救贖,也同樣是彼此的救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喚醒巴西人

巴西從電影誕生的時候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直到20世紀末,以1998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中央車站》為標誌,巴西電影才進入一段繁榮時期。

這一階段也被成為巴西“新電影十年”

電影都是關於巴西真切的社會現實空間,用最為樸素的民族映像,來紀錄社會風貌和社會發展,而當《中央車站》中那些個急促的腳步從各個車廂湧入湧出時,在狹窄溼熱難耐的生存空間內,對於生活的疲於奔命和無奈,都在這個南美大陸時空錯亂的交匯點下栩栩如生。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中央車站”也是中產收入和低收入通勤的一個樞紐。

其實中央車站就像是巴西的縮影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電影核心愛與成長

這部電影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讀解空間,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女性喚醒自我的迴歸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關於巴西國家的一個發展寓言。

到了影片最後,女主朵拉也成功的被小男孩喚醒了心中的愛,兩者也通過彼此完成自我救贖,也同樣是彼此的救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喚醒巴西人

巴西從電影誕生的時候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直到20世紀末,以1998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中央車站》為標誌,巴西電影才進入一段繁榮時期。

這一階段也被成為巴西“新電影十年”

電影都是關於巴西真切的社會現實空間,用最為樸素的民族映像,來紀錄社會風貌和社會發展,而當《中央車站》中那些個急促的腳步從各個車廂湧入湧出時,在狹窄溼熱難耐的生存空間內,對於生活的疲於奔命和無奈,都在這個南美大陸時空錯亂的交匯點下栩栩如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90年代的時候,巴西面臨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所以當時很多的巴西人就變得比較麻木和冷漠,其實導演在拍這個片子的時候,也是希望能夠喚醒巴西人,喚醒他們不要對周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因為巴西本身這個民族,不管在誰的視角下,他們都是非常非常熱情的。

像朵拉這樣一開始展現出冷漠性格的巴西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最美的電影

《中央車站》有它不平凡的地方,故事場景絕大部分都出現在公路上,因而被人們稱作是一部“公路片”,正如電影的名字——中央車站

它只是一個相識的地方,人潮人海中因為某一個機緣巧合相遇,故事就此展開。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中央車站”也是中產收入和低收入通勤的一個樞紐。

其實中央車站就像是巴西的縮影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電影核心愛與成長

這部電影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讀解空間,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女性喚醒自我的迴歸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關於巴西國家的一個發展寓言。

到了影片最後,女主朵拉也成功的被小男孩喚醒了心中的愛,兩者也通過彼此完成自我救贖,也同樣是彼此的救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喚醒巴西人

巴西從電影誕生的時候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直到20世紀末,以1998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中央車站》為標誌,巴西電影才進入一段繁榮時期。

這一階段也被成為巴西“新電影十年”

電影都是關於巴西真切的社會現實空間,用最為樸素的民族映像,來紀錄社會風貌和社會發展,而當《中央車站》中那些個急促的腳步從各個車廂湧入湧出時,在狹窄溼熱難耐的生存空間內,對於生活的疲於奔命和無奈,都在這個南美大陸時空錯亂的交匯點下栩栩如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90年代的時候,巴西面臨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所以當時很多的巴西人就變得比較麻木和冷漠,其實導演在拍這個片子的時候,也是希望能夠喚醒巴西人,喚醒他們不要對周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因為巴西本身這個民族,不管在誰的視角下,他們都是非常非常熱情的。

像朵拉這樣一開始展現出冷漠性格的巴西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最美的電影

《中央車站》有它不平凡的地方,故事場景絕大部分都出現在公路上,因而被人們稱作是一部“公路片”,正如電影的名字——中央車站

它只是一個相識的地方,人潮人海中因為某一個機緣巧合相遇,故事就此展開。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最喜歡電影的結尾,朵拉穿上約書亞為她買的裙子,優雅的抹上口紅,將約書亞父母的信件擺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廣闊原野中漸行漸遠,約書亞赤腳奔跑在車站前,兩人透過萬花筒的小孔凝視彼此的相片,一段笑著的哭戲帶動觀眾情緒,兩人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便是最美好的告別。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中央車站”也是中產收入和低收入通勤的一個樞紐。

其實中央車站就像是巴西的縮影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電影核心愛與成長

這部電影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讀解空間,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女性喚醒自我的迴歸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關於巴西國家的一個發展寓言。

到了影片最後,女主朵拉也成功的被小男孩喚醒了心中的愛,兩者也通過彼此完成自我救贖,也同樣是彼此的救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喚醒巴西人

巴西從電影誕生的時候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直到20世紀末,以1998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中央車站》為標誌,巴西電影才進入一段繁榮時期。

這一階段也被成為巴西“新電影十年”

電影都是關於巴西真切的社會現實空間,用最為樸素的民族映像,來紀錄社會風貌和社會發展,而當《中央車站》中那些個急促的腳步從各個車廂湧入湧出時,在狹窄溼熱難耐的生存空間內,對於生活的疲於奔命和無奈,都在這個南美大陸時空錯亂的交匯點下栩栩如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90年代的時候,巴西面臨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所以當時很多的巴西人就變得比較麻木和冷漠,其實導演在拍這個片子的時候,也是希望能夠喚醒巴西人,喚醒他們不要對周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因為巴西本身這個民族,不管在誰的視角下,他們都是非常非常熱情的。

像朵拉這樣一開始展現出冷漠性格的巴西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最美的電影

《中央車站》有它不平凡的地方,故事場景絕大部分都出現在公路上,因而被人們稱作是一部“公路片”,正如電影的名字——中央車站

它只是一個相識的地方,人潮人海中因為某一個機緣巧合相遇,故事就此展開。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最喜歡電影的結尾,朵拉穿上約書亞為她買的裙子,優雅的抹上口紅,將約書亞父母的信件擺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廣闊原野中漸行漸遠,約書亞赤腳奔跑在車站前,兩人透過萬花筒的小孔凝視彼此的相片,一段笑著的哭戲帶動觀眾情緒,兩人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便是最美好的告別。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救贖。

我們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旅行,或者說我們的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的旅行組成,等到十年之後再看這部電影,經典就是它不會被時間淘汰,就算塵封已久,拂去上面的灰塵後,它依然能發出耀眼的光。

"

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巴西影片《中央車站》脫穎而出,最先劃破巴西電影黎明前的寂靜,收穫了全世界影人的關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美(好看)的影片”之一。

該片榮獲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199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傑出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導演

女主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是巴西公認本國“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與眾不同的里約熱內盧

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巴西就想到了“音樂、桑巴、足球”

熱情、動感十足的桑巴舞,為巴西音樂的最大特色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嘉年華更是外國人瞭解巴西的唯一渠道,也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20世紀出,巴伊亞洲的婦女們將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到混血的“穆拉塔人”再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等主要樂器也被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中央車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巴西電影,也是因為導演捨去了一切標誌性的因素,反而是加入了一些外國人眼中看不到的巴西元素。

這種“斷舍離”也讓電影中的巴西更加真實,把原本人們對里約的印象改變,讓所有人在看完影片的同時,突然頓悟:

“原來巴西是這個樣子啊!”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以“尋找”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中央車站》的電影海報上寫著三句話

  • 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
  • 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
  • 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九歲的約書亞從來沒有見過父親,而母親安娜發生意外車禍死在了他的面前,女主朵拉是一位在車站替人寫信為生的單身老女人。

電影講述的就是朵拉和約書亞一起尋找“父親”的故事,一個老太婆,一個小男孩,一個是生活上出現困境,一個是精神上出現困境。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男孩約書亞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他總會用無比驕傲、神氣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爸爸,父親這一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在約書亞自己的描述中,父親一直都是那麼高大讓他神往。

女主朵拉是個會寫字的老女人,單身,她絕非善類,對情感麻木,時常醉酒,貪圖小便宜,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寫著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和不關注,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失去母親的約書亞一樣,她也是同樣的冷漠。她每次代替別人寫完信之後,都會先嘲笑一頓在扔進櫃子或者是直接撕掉,因為她知道那些文盲們也不會知道。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當兩者相遇,朵拉騙走約書亞,帶他回家後,把約書亞賣給販賣器官的寄養所,後來良心發現是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勇敢的闖進虎穴把約書亞救了出來,無處可去的兩人才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只在開頭出現過的“中央車站”

其實中央車站就在每年舉辦狂歡節的桑巴大道旁邊,它也是里約熱內盧城市的地標景點,那個地方確實很亂,就像是電影中的那樣,經常發生搶劫,也時常聽到槍聲,因為附近都是貧民窟,很多在里約工作的人,他們是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周邊郊區城鎮,每天他們都要坐火車到中央車站,然後再轉其他的地鐵或者公交才能夠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所以“中央車站”也是中產收入和低收入通勤的一個樞紐。

其實中央車站就像是巴西的縮影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電影核心愛與成長

這部電影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讀解空間,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女性喚醒自我的迴歸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關於巴西國家的一個發展寓言。

到了影片最後,女主朵拉也成功的被小男孩喚醒了心中的愛,兩者也通過彼此完成自我救贖,也同樣是彼此的救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喚醒巴西人

巴西從電影誕生的時候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直到20世紀末,以1998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中央車站》為標誌,巴西電影才進入一段繁榮時期。

這一階段也被成為巴西“新電影十年”

電影都是關於巴西真切的社會現實空間,用最為樸素的民族映像,來紀錄社會風貌和社會發展,而當《中央車站》中那些個急促的腳步從各個車廂湧入湧出時,在狹窄溼熱難耐的生存空間內,對於生活的疲於奔命和無奈,都在這個南美大陸時空錯亂的交匯點下栩栩如生。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90年代的時候,巴西面臨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所以當時很多的巴西人就變得比較麻木和冷漠,其實導演在拍這個片子的時候,也是希望能夠喚醒巴西人,喚醒他們不要對周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因為巴西本身這個民族,不管在誰的視角下,他們都是非常非常熱情的。

像朵拉這樣一開始展現出冷漠性格的巴西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最美的電影

《中央車站》有它不平凡的地方,故事場景絕大部分都出現在公路上,因而被人們稱作是一部“公路片”,正如電影的名字——中央車站

它只是一個相識的地方,人潮人海中因為某一個機緣巧合相遇,故事就此展開。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最喜歡電影的結尾,朵拉穿上約書亞為她買的裙子,優雅的抹上口紅,將約書亞父母的信件擺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廣闊原野中漸行漸遠,約書亞赤腳奔跑在車站前,兩人透過萬花筒的小孔凝視彼此的相片,一段笑著的哭戲帶動觀眾情緒,兩人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便是最美好的告別。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救贖。

我們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旅行,或者說我們的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的旅行組成,等到十年之後再看這部電影,經典就是它不會被時間淘汰,就算塵封已久,拂去上面的灰塵後,它依然能發出耀眼的光。

《中央車站》親情勝過一切,良知大於利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