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中南半島,全名是中國以南的半島。半島國家在歷史上深受中國影響,因中國延伸出來的橫斷山脈阻隔,這些國家往來中原很不方便,中原帝國直接控制的區域,主要是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一帶,其他地方多是古中國萬國來朝中的一員。

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中南半島面積約207萬平方公里,大約是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市總面積之和。半島海岸線約1.17萬公里,接近中國的2/3。半島上擠著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7個國家,人口則超過3個億,密度與中國南方不相上下。

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擠壓之下,在青藏高原東南部急劇隆升、切割,刻鑿出深邃的一系列褶皺山系,稱為橫斷山脈。

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橫斷山脈在西藏與雲南結合部,從西往東四水四山依次是:獨龍江、高黎貢山、怒江、怒山、滄瀾江、雲嶺、金沙江、雪山。

四條河獨龍江、怒江、滄瀾江、金沙江都是從北往南流,四河之間的最短間隔分別為48.4公里、18.6公里、66.3公里,然而如此近距離,四條河卻沒有任何支流連在一起,所以稱為四江並流。

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四江並流約有170多公里,海拔最低點是怒江的760米,怒江西側則有最高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因高山雪峰橫亙,海拔垂直變化明顯,才形成四江並流的自然奇觀。

四江並流區,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傣族,我們來看看他們的遷徙路線。

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金沙江經過這一段後轉而向東流,去往雲貴高原,最後向北進入四川盆地,金沙江也是長江的上游。傣族人沿著金沙江方向,一度在昆明附近的滇池建立古滇國。沿著怒江與滄瀾江南下的傣族人,則在宋朝元朝時期建立勐卯果佔壁王國,如今雲南西部有多個傣族自治州和自治縣。如今中國境內的傣族人約為130萬,絕大部分就在雲南的三江流域。

滄瀾江南下出國境稱為湄公河,傣族沿著湄公河南下,河的東岸是老撾,就是今天的老龍族。河西是泰國,今天的泰族。跑的最遠一支,來到湄公河下游平原地帶,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了高棉族,這是柬埔寨和越南南部的主要民族。在中南半島歷史上,高綿族統治的疆域是最大的,鼎盛的時間也是最長的,他們曾創造高棉帝國。

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怒江南下出國境稱為薩爾溫江,傣族沿河而下到撣邦高原,形成今天的緬甸的撣族。

獨龍江向南流入緬甸後稱為伊洛瓦底江,緬甸的第一大河,全長約2170公里,縱貫緬甸南北。傣族沿著伊洛瓦底江南下,進入了廣闊的平原地帶,形成今天緬甸主體民族緬族。其中一個分支向西越過帕特凱山,進入今印度的阿薩姆邦,稱為阿洪姆族。

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再來看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其實是多個民族融合之後的結果。秦朝時期,紅河三角洲一帶是百越之一的駱越,與廣西方向隔著十萬大山等山脈,因此與廣西壯族進行者緩慢的融合。

另一個方向雲南,傣族沿著元江(紅河)而來,在越南西北部定居,又融合了附近壯族文化,形成新的岱依族,這是越南第一大少數民族。繼續東進的傣族人,抵達紅河三角洲後,被同化到京族中。

四江並流,中南半島各族同源於中國西南一民族

京族有一點與中國漢族很像,漢族歷史上不斷接納融合其他少數民族,形成世界第一大族,京族也同化了壯族、傣族、泰族、佬族、高綿族等民族不少人口,成為越南第一大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