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美重返談判桌鼓舞世界 中方促美“言必信行必果”

外媒稱,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上,中美同意重返談判桌令世界鼓舞。有輿論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業已形成的今天,中美之間早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生關係,雙方誰也無法承受只鬥不和的後果。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網站6月30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此次亞洲行訪問了日本大阪,出席了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併成為第一位踏上朝鮮國土的美國在任總統,在非軍事區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特朗普在亞洲行期間接受了該頻道記者塔克·卡爾森的專訪。

特朗普對卡爾森說,他對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滿懷希望。

“您在幾個小時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晤,”卡爾森說,“在會晤結束後,您認為你們快要達成協議了嗎?”

“我認為是這樣,”特朗普回答說,“我們進行了一次非常好的會晤。他希望達成協議。我也想達成協議。可能是非常大的協議,我猜測你會說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協議,而不僅僅是貿易領域的。”

“我們相處融洽,”特朗普還說,“我們相互理解。”

報道稱,特朗普在大阪G20峰會上與習近平會晤,並在聲稱兩國“回到正軌”前描述說這是一次“很棒”的會晤。

此前,特朗普剛剛宣佈,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可以從美國公司購買設備。

“美國公司可以向華為出售設備,”特朗普在一個記者會上說,“我們談論的是沒有嚴重國家安全問題的設備。”

另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1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在日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認為美國和中國更接近達成貿易協議。

特朗普6月30日在被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記者問及在與習近平會晤後是否認為更接近與北京達成協議時表示:“我認為是這樣。”

特朗普表示,他對此滿懷希望。

特朗普說,他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與習近平的會晤“很棒”,兩國現已“回到正軌”。

報道稱,儘管特朗普聽上去很樂觀,但中國人警告說,達成協議的障礙依然存在。

官方的《中國日報》警告說,雖然現在很有可能達成協議,但不能保證。

它在6月29日晚的一篇社論中說,雖然華盛頓同意推遲對中國產品加徵額外關稅,以給談判讓路,特朗普甚至暗示推遲對華為的決定直到談判結束,但情況還有很大不確定性。

報道稱,在中國代表團返回北京後,中國外交部在關於G20峰會的聲明中說,中美元首會晤向國際社會發出“積極和正面信號”。

企業界和市場可能對這一緊張局勢的暫時緩解表示歡迎。

中美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區事務副會長彭捷寧表示:“對企業界而言,重啟貿易談判是個好消息,這為兩國緩慢惡化的關係帶來了一些確定性。”

“從現在開始雙方要在兩國關係中最困難的問題上尋求共識,但如果最高層作出承諾,就會把雙方帶到一條解決問題的可持續道路上來。”

美國民眾不歡迎貿易戰

據法新社7月1日報道,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6月30日說,隨著中美兩國爭取進行貿易談判,更多美國企業獲准向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出售產品的“可能性很大”。

在庫德洛發表上述言論前,中美元首6月29日就暫停兩國貿易戰的問題達成一致。特朗普對華為的立場有所軟化,表示美國企業可以出售“不構成重大國家安全問題的”設備。

另據路透社6月30日報道,一名白宮高級顧問6月30日說,特朗普總統決定允許向中國電信巨頭華為供應更多美國技術產品,但這隻適用於在全球各地都能買到的產品,最敏感的設備仍不能向華為銷售。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在《福克斯週日新聞》節目中說,“商務部將頒發一些額外的銷售許可,允許(華為)購買一般在市場上能獲得的”零件。

他說:“這不是整體上的赦免……國家安全仍是最需要關注的事。”

此外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1日報道,對中國來說,中美元首大阪會晤代表著一次短期成功。特朗普推遲了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新關稅的計劃。他還表示,將減弱他的政府對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限制,但他沒有提供具體細節。

報道稱,如果特朗普希望在2020年再次當選總統的話,他就需要在生產農產品的州獲勝。目前,美國農民已在對華出口上遭受了損失,他們一直在敦促白宮解決貿易戰問題。

報道稱,對選民總體來說,貿易戰不受歡迎。

中方促美“言必信行必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日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月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美元首大阪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為下一階段中美關係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發言人表示,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總統剛剛在G20大阪峰會期間成功舉行會晤。兩國元首會晤達成的最重要共識是:同意繼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雙方宣佈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

耿爽指出,這些重要共識為下一階段中美關係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在中美兩國及國際社會均引起了積極的反響。這再次說明,發展好中美關係是兩國的民心所向,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另據路透社7月1日報道,中美元首會晤決定重啟雙邊經貿磋商,這可以說是雙方在G20大阪峰會上能夠達成的最好結果。貿易爭端再度緩和,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但解決雙方的分歧還需時間,而且貿易衝突仍有重新激化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太過樂觀。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欄目1日發表文章稱,“協調、合作、穩定”是中美關係的底色,元首會晤為中美關係止損提供機會,但考慮到一系列複雜因素,仍需對中美關係的未來有理性預期。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在報告中稱,是美方自己的經濟變化使其承受不了貿易摩擦的繼續惡化:首先,美國國內逐漸形成共識,加稅的成本主要由美國人承擔;其次,和中國互加關稅,美國農民傷不起;再次,禁運華為引發了內亂;最後,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經濟下滑。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認為,中美決定重啟經貿磋商,應該說是中美雙方在大阪峰會上能夠達成的最好結果,對短期市場信心的提振無疑是有幫助的,但也不能太過樂觀。

他在6月29日的點評報告中稱,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崛起,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已發生根本性轉變,其核心可以用從“接觸”到“遏制”,再到“規鎖”來概括。中美雙邊摩擦註定會長期化、複雜化,打打停停將成為常態。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日的報道注意到,中國官媒沒有大書特書中美元首大阪會晤的成果,而是認為接下來關鍵的是美方“既要說到,更要做到”。

《人民日報》6月30日發表署名“鐘聲”的評論說,中美作出重啟經貿磋商的決定,表明願意通過對話磋商尋找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問題是還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新華社同日也發表評論稱,如果沒有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具體行動,依然反覆“變臉”、漫天要價,重啟的磋商也不會有結果。越到關鍵時刻,越要堅守原則底線,只有尊重彼此的核心關切,中美合作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聯合早報》的報道認為,包括中國輿論在內的國際輿論持這種態度,既有過去一年多中美經貿談判屢談屢挫,雙方貿易摩擦愈演愈烈的歷史依據,也有雙方在接下來經貿談判中難以迴避和調和的底線衝突。

報道認為,從更大的範圍看,中美貿易戰以及科技戰其實是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角力的一部分。這場角力註定是長期的、複雜的。

《聯合早報》的報道指出,但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業已形成的今天,中美之間早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生關係,雙方誰也無法承受只鬥不和的後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