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場95秒就被換下,中超U23政策到底羞辱了誰?

在中超聯賽第五輪的比賽中,山東魯能主場0-1大連一方送對手新賽事的首場勝利,不過這場比賽發生了太多戲劇性的場景,其中球隊在比賽的最後時刻為了完成U23政策的要求的操作,讓人震驚不已。

90分15秒,大連一方用楊芳志換下秦升,91分50秒,再用何宇鵬撤下楊芳志!這前後間隔的時間僅僅95秒!一分半鐘的上場時間,估計楊芳志汗都沒怎麼出呢,就被替換下場!當被撤換下場的時候,楊芳志垂頭喪氣,也是難過不已吧!

上場95秒就被換下,中超U23政策到底羞辱了誰?

這已經不是中超聯賽的球隊為了完成U23政策第一次採取如此極端的應付方式了!本賽季的第三輪聯賽重慶斯威對戰深圳佳兆業的比賽中,尹聰耀88分54秒上場,91分05秒下,也僅僅登場比賽了2分11秒的時間!這足協的U23政策到底是保護了球員登場機會,還是赤裸裸的羞辱了他們!

中國足協制定的U23政策,本身就是對於聯賽精彩水平的一個阻礙,若是年輕球員真正的有能力又何須什麼U23政策來保障護航?人家歐洲球員甚至19歲都已經在職業聯賽上大放異彩了,在中國U23還稱之為小將,這本身就是赤裸裸的笑話。為保障球員的登場比賽機會,制定了所謂的U23政策,雖然目標是鍛鍊培養年輕人,讓他們獲得更多頂級聯賽的登場機會,但事實上,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當這些受益於政策的球員根本就不具備征戰頂級聯賽的能力的時候,也就出現了球隊如前文中的“常規”操作,這是羞辱了球員,更是羞辱了U23政策,也羞辱了中國足協!

上場95秒就被換下,中超U23政策到底羞辱了誰?

出現球隊應付性的撤換U23球員登場,球隊本身並沒有錯,責任就在於這所謂的U23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作為職業俱樂部,每支球隊踢職業聯賽的最終目的必然的贏球擴大球隊影響力,當球隊的U23球員不具備中超能力,那麼他們也只能淪為球隊應付政策的犧牲品,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當他們邁進24歲沒有了政策的保護,又要面臨枯坐板凳務求可踢更加尷尬的境地!惡性循環,最終還是傷害這些球員的成長。

中國在當初還不存在所謂的U23政策的時候,81-85年齡段左右的球員在20歲前後已經逐步在聯賽佔據主力位置,因為他們是沿著成長軌跡在上升,能力到了,自然而然就能在比賽中獲得出場機會並逐步建立自己的優勢,至少因此收穫更多的比賽時間。而如今呢,有些球員本身還應該在低級別聯賽繼續練級的,卻因U23政策被強行帶到中超,能力不足比賽時間又得不到保障其實更是害了這些球員!而且U23政策的出臺也擠壓了24歲以上球員的時間和機會,也許這些24歲以上球員剛剛具備征戰中超的能力也比U23出色,但是就是因為政策的原因導致無球可踢,荒廢最好的發展上升時期,這也傷害了他們!

上場95秒就被換下,中超U23政策到底羞辱了誰?

不得不說U23政策本身就是錯誤的,除了初衷的好的,其他簡直就是一無是處!足協若是真正的希望給更多的年輕球員鍛鍊機會,應該是增加U系列賽事,而不是強塞給中超賽場!而且中超俱樂部本身就有著各種年齡段的梯隊,足協想要鍛鍊年輕球員應當是組織更多的梯度比賽來給他們成長機會,若是球員能力出色,經過歷練自然就能進入一線隊去征戰中超,又何須U23政策去保駕護航?當初沒有U23政策,馮瀟霆、武磊等球員不是一樣通過努力成為了球隊的主力?說到底這就是畸形的政策!

所謂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是中國職業足球的頂級聯賽,中國足協在管理這個賽事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明確這是職業聯賽!職業聯賽就要尊重職業聯賽的發展規律,參賽球隊的人員選派更應該是球隊自己的選擇,作為管理者不應該如此強行的干涉!競技體育本身就是要競爭出場才符合規律,若是這點都做不到,又談何職業化管理?

上場95秒就被換下,中超U23政策到底羞辱了誰?

不然這根本不符合發展規律的政策出臺之後避免要面臨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終羞辱的還是政策制定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