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中國足協正式發佈了關於調整《2019中超聯賽規程》相關條款的通知,根據這份文件的內容,中超的U23政策和外援政策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而執行的日期將會是從第16輪開始至賽季結束。對於已經賽季過半的中超聯賽來說,此次調整的意義何在?對於各傢俱樂部又將有何影響?


中超新政解讀:魯能恆大心態各異,遵從規律才是正確方向


外援政策改變,溫和的折中方案


中超俱樂部的競爭力向來是和外援的質量和數量息息相關的,此次新政策將外援政策從原先的“一場比賽中外籍球員可累計出場3次”變更為“一場比賽中,同時上場的外籍球員不得超過3人”,這便意味著,原本各傢俱樂部用來完成U23保護政策的寶貴換人名額將有可能得到解放,通過外援換外援的方式,他們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本次政策調整沒有直接恢復先前的“亞外政策”也沒有采取“增加外援註冊名額”這種略微激進的手段,相信也是出於公平層面和競技層面中和的考量,因為目前中超俱樂部中擁有亞外的球隊無非是國安,恆大,上港和天海四支球隊,對於其他沒有亞外的球隊難免有失公平,而直接增加外援名額則難免會擠壓中國本土球員的上場機會。


中超新政解讀:魯能恆大心態各異,遵從規律才是正確方向


足協選擇了折中的3+1方式,使得原本無法與首發外援分享比賽時間的替補外援得到了上場機會,在規避了資源浪費的同時,也使得一些俱樂部的實力因此而有所上升,觀賞性提升。


格德斯“封印”解除,魯能收益良多


新外援政策對於中超各大俱樂部都將產生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而處於聯賽前四的兩大巨頭魯能和恆大,就是兩個截然不同心境的代表。

在吉爾離隊後,目前魯能的陣中只剩下佩萊,格德斯,費萊尼3名外援,考慮到球隊的競爭力,在即將到來的轉會窗口,魯能不出意外會簽下一名外援用來補強球隊的後防線。由於中後衛位置的重要性,新外援必然會佔據一個首發名額,他將與佩萊、費萊尼一同出任魯能下賽季的首發三外援。


中超新政解讀:魯能恆大心態各異,遵從規律才是正確方向


但是由於新政的實施,原本機會寥寥的巴西前鋒格德斯就將有機會和佩萊瓜分比賽時間。格德斯和佩萊的類型不同,屬於速度型的突擊球員,他既可以作為主教練李霄鵬佈置戰術的關鍵棋子,也可以讓佩萊在首發出場的情況下得到替換休息的機會,而且球隊的戰鬥力也不會出現大幅的下跌。

可以說新政的外援政策對於魯能最大的利好就是解放了格德斯,這讓下賽季的魯能看到了擁有更多戰術選擇的可能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德爾加多的歸化已經生效,下半程魯能將擁有第一個歸化球員,屆時隊長蒿俊閔的體能也將得到充足保障。


本土球員的集中營,恆大啞巴吃黃連


新政策對外援政策的放大,讓一些擁有四名高質量外援的球隊歡呼雀躍,但是對於主要依靠本土球員的球隊來說則就不那麼友好了。而他們之中受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廣州恆大淘寶。

本賽季伊始,恆大通過一系列轉會網羅了一眾實力出眾的本土年輕U23球員,而對於自家的外援,球隊則選擇了忍痛割愛。老闆許家印的建隊思路也很明確,就是為打造全華班而過度陣容,也放出了“不再簽下任何新外援”的豪言壯語。

本來在之前的新政下,外援的上場時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上半程大多以雙外援應敵的恆大倒也沒有吃多少虧,但是面對下半程各隊都將派出四外援的現實,恆大的外援集團顯然要薄弱許多。日前高拉特已經回到廣州,他的去向我們還無從得知,如果他繼續為恆大效力,那麼球隊在保留“大腿”保利尼奧的前提下必然要在布朗寧、樸志洙和塔利斯卡三人之中拋棄一個。


中超新政解讀:魯能恆大心態各異,遵從規律才是正確方向


目前恆大的陣中有不少本土的年輕球員佔據首發,雖然恆大官方從未承認過“國家集訓隊”的名號,但是球隊的所作所為都體現了他們對於年輕本土選手的提攜,或許他們在上半程的表現還算理想,但是他們的實力畢竟與外援還是有一定差距,下半程如果繼續堅持以U23陣容為主打造戰術,那麼球隊的競爭力將很難得到保證。


U23政策改良,為“湊數換人”敲響喪鐘


足協此次出臺的新政,對於U23球員的影響也有所變化,由原先的“每場比賽每支俱樂部11名首發隊員中至少有一名U23球員,U23球員的實際累計上場人數不得少於三人次”變更為“每場比賽,上場的U23球員始終不少於一名”。


中超新政解讀:魯能恆大心態各異,遵從規律才是正確方向


這一舉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得U23球員的出場時間得到了大幅增加,因為他們至少可以得到90分鐘的出場時間,球隊可以選擇以一名U23球員獨佔的方式也可以選擇選擇多名U23球員瓜分的方式,球隊戰術調整的能動性得到提升的同時,對於U23球員的鍛鍊也進一步加強。

而且在舊政策下所衍生的“上場55秒被換下”“U23守門員客串前鋒”等鬧劇將會得到控制,為中超聯賽的球風整改做出了貢獻。那些苦於U23球員數量不足的球隊也因此得到了解脫,只需派出一名球員,不比大費周章的在換人名額上動心思,促使球隊更多的往戰術層面,競技層面動心思,對於聯賽水平的提升也將有重大推動。


再出“奇招”,足協為何要尋求改變?


僅僅出臺了半個賽季的“中超新政”為何短時間內又得到了翻新?很大一方面原因是舊新政的漏洞過大,已經阻礙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正常發展。此前的政策並沒有考慮到中超豪門和保級球隊的巨大差距,無論是外援還是U23球員,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


中超新政解讀:魯能恆大心態各異,遵從規律才是正確方向


中下游的俱樂部都面臨著保級的壓力,如果嚴格按照足協的要求來實施,球隊的競爭力必然沒法得到保障,職業足球到底還是商業運動,脫離不了商業本質,成績才是最重要的。為了保持競爭力,不少俱樂部只能挖空心思鑽政策的漏洞,製造了不少啼笑皆非的鬧劇。

中國足球如果想向好發展,職業足球聯賽是一個晴雨表,我們要遵循一百多年來的足球發展規律,我相信本次足協再次出臺新政,其目的一定是糾正如今中國職業足球的道路方向,只要方向正確,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在此祝願中國足球原來越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