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一個坑了自己侄子,差點改變歷史的投機分子

中國歷史 項伯 劉邦 項羽 學史有易 學史有易 2017-09-09

名垂青史是對一個人最好的紀念,畢竟從寫上歷史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名字和事蹟將不斷的被後人重複。有的人在青史上留名是因為他的偉大,有的人出現則是為了襯托偉大人物是如何偉大的,還有的人,只是因為和偉大的人物有那麼一點關係,便在歷史上成為了揮不去的點綴。而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屬於後者。

我們常說,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其實仔細看一下歷史就知道,人民群眾只是滔滔長河下的泥沙。而創造歷史的,往往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比如秦始皇,滅諸侯而行郡縣。但往往有一些不起眼的角色,卻成了歷史發展的關鍵人物,今天的主人公,就是這麼一個關鍵人物。

項伯,一個坑了自己侄子,差點改變歷史的投機分子

秦始皇·霸氣

項伯,在歷史中的資料僅僅限於他夜救張良和勸項羽不殺劉太公這兩件事上。史記對於他的介紹只有一句話,楚左尹,項羽季父也。左尹在當時的楚國主要是管理司法和協助楚王斷案的,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兼最高法院院長。項羽季父,就是項羽他爺爺最小的兒子,項羽得管他叫小爸。然而,正是這麼一個人,卻是坑了自己最親的侄子,幾乎改變歷史的投機分子。

項伯,一個坑了自己侄子,差點改變歷史的投機分子

楚漢傳奇·項羽

首先,我們來說說他是如何坑自己侄子的。

秦朝末年,由於秦二世的荒淫和趙高的叛亂,陳涉在大澤鄉舉起了反秦的大旗。一時間,原來的六國也紛紛擁兵自立,楚國的項梁也趁機起兵,然後找到了楚懷王(就是那個被張儀欺騙最後死在秦國的那位)的孫子,當時在民間放羊的熊心,擁立他為楚王,憑藉著項羽這個大BUFF和范增這個首席謀士,鉅鹿一戰,名震諸侯,奠定了楚國為當時第一大國的地位。這個時候,秦國的實際控制範圍也就函谷關以內的舊秦地,天下諸侯皆唯楚國馬首是瞻,滅秦才是第一要務。所以,楚懷王就對項羽和劉邦說,誰先入關中,誰就可以在秦地稱王。懷王的一些老臣認為,項羽這個大殺器太殘暴了,不如讓一個溫善的人去招降,畢竟《孫子兵法》有云:“全軍為上”,“全城為上”,“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所以,劉邦便領著碭郡的人馬向著函谷關進發了。

到了咸陽之後,在張良和樊噲的勸諫下,劉邦收起了貪財好色的本性,並與民約法三章,深得秦國百姓的厚愛。這時,一個叫鯫(zou,音鄒)生的人出了個主意,“秦國關中地理位置又好還很富裕,現在項羽封了秦國降將章邯為雍王,這不擺明要搶場子嗎!不如派兵守住函谷關,擋住他們。”劉邦一聽,好主意啊,當時就派兵守住函谷關。項羽到了函谷關卻進不去,大怒,就讓當陽君黥(qing音情)布攻破函谷關,強勢進入關中。講真,就劉邦那點兵力,即使徵兵關中也徵不了多少人,當年陳涉反秦,章邯領的還是驪山囚徒去打仗。

項羽入關後,屯兵四十萬在鴻門,劉邦十萬兵在霸上。這時,范增就對項羽說:“這個劉邦不簡單,這個人看起來吊兒郎當一副痞子樣,貪財好色,這次進了關中不僅‘財物無所取’,而且還‘婦女無所幸’。我讓人看了他的氣,‘皆為龍虎,成五采’,這是天子的徵兆啊!我們應該趁現在趕緊弄死他,不然到時就難辦了。”當時項羽正為劉邦兵守函谷關不讓自己入關生氣呢,就答應了。

好了,我們的項伯登場了。不知道項伯是如何知道這次祕密談話的,或者說當時項伯就在旁邊,於是當晚就騎馬跑到劉邦那兒去了,要救張良。畢竟當年自己殺了人,按秦律那是死罪,若不是張良,自己也活不到現在,現在項羽要殺劉邦,張良又在劉邦軍中,按項羽的性子,張良也有危險,得報恩。

項伯,一個坑了自己侄子,差點改變歷史的投機分子

楚漢傳奇·項伯。這不是三國裡的許攸嘛 ···

到了劉邦軍中見到了張良,拉著張良就走,說,如果不和我一起走,就會死。這話擱誰聽都一頭霧水,張良知道原因後,說,我現在和你一起跑路,對沛公就顯得太沒有情義了,我得把這事告訴沛公。張良進帳問劉邦為啥要派兵守函谷關啊,現在項羽為這事要殺你。劉邦急忙甩鍋,這是鯫生出的主意。張良說,我去對項伯說,讓他給項羽轉告你不敢背棄項羽。劉邦一聽,這項伯是誰,張良說,我曾經救過他。劉邦又問,你倆誰大?張良說,項伯比我大。劉邦趕緊說道,你把他叫進來,我要認他當大哥。張良便把項伯叫進帳中,劉邦倒了兩杯酒,就要和項伯結為親家,然後說:“我到了關中,秋毫都不敢亂動,封了秦國的府庫,記錄秦國的官吏和戶口,就是要等項將軍來。你也知道現在天下不太平,我派兵守住甘谷關也是為了防盜和緊急事件。為此提心吊膽,日夜期盼項將軍來,怎麼敢違背項將軍呢!現在我們結為了親家,麻煩你回去和項將軍說說。”項伯回去後,把劉邦這一番話一說,項羽便答應善待劉邦。

在鴻門宴上,范增幾次暗示項羽,項羽都視而不見,范增無奈,便命項莊舞劍,趁機幹掉劉邦,結果,又是項伯,也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項伯,一個坑了自己侄子,差點改變歷史的投機分子

鴻門宴

縱觀楚漢之爭,這個時候是項羽的全盛期,天下沒有誰敢和項羽作對。而反觀劉邦,這個時候還只是任人揉捏的泥娃娃,可是,到最後,項羽兵敗垓下,劉邦長安稱帝。有些事情,其實一早就決定了,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許項羽不會烏江自刎。項羽最終兵敗就客觀原因來說,一是彭越反楚,絕了楚軍的糧道。糧草在古代戰爭中是決定勝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官渡之戰時,曹操火燒袁紹在烏巢的糧倉,這才以少勝多。還有一個就是韓信在齊國的幾十萬兵馬。鴻門宴時,彭越還沒有這麼大的實力,韓信也還在項羽軍中。若不是項伯夜救張良,或者在鴻門宴上任由項莊刺死劉邦,那麼項羽可能也不會兵敗垓下,而是另一種局面。所以說,項伯坑了自己的侄子,差點改變歷史。

那麼,為什麼說項伯是一個投機分子呢?

剛開始看《項羽本紀》的時候,看到項伯這一段,覺得他是個義士,聽到項羽和范增密謀殺掉劉邦,便想到張良這個自己的救命恩人也在劉邦軍中,還是劉邦的首席謀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急忙去救張良。可是,現在想想,項伯的舉動卻有點不同尋常。

首先,救張良的方法有很多,何必要親自跑到劉邦軍中去。項伯是項羽的小叔,也是楚國的左尹,要救張良完全可以和項羽說,這個張良是我的救命恩人,你別殺他,把他放了吧!項羽必然會從命,因為項羽惱怒的是劉邦守著函谷關不讓自己入關,殺他只是為了洩憤罷了。至於范增說的什麼天子氣什麼的,項羽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也許有人說項伯聽到這個消息慌了,可當項羽要烹殺劉邦他爹劉太公時,項伯那一番話證明他其實看事情看的很透徹。

其次,就算是救張良,那通知到了就該撤了,為什麼還要等到張良進去和劉邦商議那麼久,最後甚至還見到了劉邦?所以,項伯的真實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見劉邦。

項伯是項羽的小叔,按理來說,他應該支持項羽,劉邦是項羽的潛在敵手,一旦消滅了劉邦,那麼就少了一個競爭者,項家統一天下就多了一份可能。但是,項伯卻並沒有。為什麼?

項伯看事情看的很清楚,很透徹,所以,對自己的侄子項羽也很瞭解。項羽的性格是他無法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項羽是一個喜怒皆形於色的人,對我好的我必對他好,對我不好的,我必加倍奉還。項梁是項羽的叔父,也是撫養項羽長大的人,結果被章邯在定陶幹掉了。楚王便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范增為末將領兵去救趙,這時趙國被章邯圍的水洩不通。宋義走到安陽便停軍不前,項羽怒而殺宋義,還派人追到齊國殺了宋義的兒子。然後破釜沉舟,打敗了章邯,後又勸降章邯,接著坑了秦軍二十萬。鴻門宴之後,項羽進入咸陽,殺了秦國降王子嬰,將秦國的宮殿一把火燒光,為項梁報了仇,然後拿著財寶和美女回彭城了。有人勸他關中地勢險要,適宜作為都城,結果項羽說富貴了當然要回家鄉,不然別人怎麼知道你富貴了呢。然後那人說,別人說楚人沐猴而冠,果不其然。項羽聽後就把那人給烹殺了。這一點可以看出項羽並沒有戰略眼光。秦國滅了,該分蛋糕了,好的都留給了自己人,不好的都給了來歸附的諸侯王,然後暗中讓人把諸侯的精神支柱楚懷王給殺了。由此可見,項羽並不具備政治家的手段。

而項伯必然也看到了這些,再加上當時秦漢之際,“五德終始”之說盛行,楚國的迷信思想也十分流行。所以,聽到范增說劉邦有天子氣時,項伯便多了個心眼。項伯在見到劉邦後,給劉邦的第一印象是,這個人是我的救命恩人,若不是他,自己就死了。其次,這個人是個義士,為了報答當年張良的救命之恩,連夜來告知。最後,這個人是項羽的小叔,如果和他搭上關係,關鍵時刻,項羽身邊也有能幫自己說話的人。

那麼,項伯在這一行為後又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我還了張良一個人情,不管怎麼樣,自己的名聲肯定會更好。義士,在當時,就像現在的天皇巨星一樣,走哪兒哪兒待見。

其次,我得到劉邦一個人情。如果上天真讓他取得天下,那自己也會榮華富貴。如果他沒有奪取天下,那至少是一個諸侯王,畢竟他現在就是懷王封的武安侯,碭郡的郡長。就算他最後死了,那也沒什麼損失。

第三,沒有任何害處,這也是一種好處。假使將來要追究他通敵的罪名,他也並不懼怕。首先,這個罪名並不成立,鴻門宴時,劉邦和項羽以及自己都是楚懷王的臣子,兩軍現在是友軍關係。其次,就算劉邦知道了又怎麼樣,以當時的兵力對比來看,殺劉邦還不跟捻死一隻螞蟻一樣,告訴不告訴區別並不大。

項伯,一個坑了自己侄子,差點改變歷史的投機分子

這一款的劉邦很不錯

所以,項伯夜救張良這件事簡單來看,就是項伯報恩之舉,一旦深思,就覺得事情並不簡單。楚漢之爭,始於鴻門宴,而鴻門宴的關鍵人物卻是項伯,正是因為他的一系列舉措,才使劉邦死裡逃生,因此,後來劉邦稱帝后,賜項伯劉姓,封射陽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