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濟南鍾氏與山左名賢

中國歷史 戰國策 康熙 順治 濟南明府城管理中心 2017-07-17

人物|濟南鍾氏與山左名賢

作者 | 陳明超

明清以來,山東地區作為全國的文學重鎮,名士輩出,其中成就最大且最著名的當屬省會濟南府的四位文學家。先是明代歷城邊貢、李攀龍文苑南面稱王,開闢了濟南詩派;其後清新城王士禛執天下詩壇牛耳,定義並傳承了這一詩派;接著淄川蒲松齡更是達到了中國短篇小說的巔峰。在清代初年,濟南城裡有這樣一個家族,兩代都與上述四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留下了許多軼聞佳話。

桷園傍築金線泉

邊貢、李攀龍等人雖然創作上有各種弊病,但提出的詩學盛唐的主張,卻自明代以來乃至今日,都被文人們奉為詩歌創作的正宗。因此,歷代僅偽題李攀龍的著作就不計其數,後世的山左文人們則更是以邊李二人為榮,“家有其書,人耳其姓字,傳頌其流風遺韻不衰”。

當時有一個叫做鍾性樸的人,字文子,本籍順天府,崇禎十六年中進士。不久明代滅亡,鍾性樸只得入清,被授為了濟南府推官,自此與古城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後來因晉升禮部主事,再遷員外郎、郎中的緣故,曾短暫離開過濟南,但很快又於順治八年返回,擔任了山東參議以及提學副使。在山東提學副使的任上,鍾性樸慧眼識金,閱讀王士禛的試卷後,稱讚其文風似《戰國策》,最終選拔他為山東第六名舉人,為王士禛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一時美談。

人物|濟南鍾氏與山左名賢

不久,鍾性樸遠去四川為官。也許是緣分未盡,最終他又擔任了山東參議並終老於濟南。鍾性樸十分熱愛歷下山水和先賢人物,因此他在白雪書院金線泉邊建築了桷園居住,著作也就得名為《桷園遺詩》。他的學生壽光安致遠稱他是“築室濼源之旁而老焉”。病且死時,他說,我真是幸運,能夠與自己仰慕的邊貢、李攀龍葬在一個地方,“吾幸與華泉、於鱗冢土相望也”。因為死後葬在了歷城,他的子孫便從此成為了濟南人。後來的史書誤記鍾性樸死於清初流賊攻濟南,王士禛還特意為恩師辯解說,自己“中辛卯鄉試,皆鍾公所拔,烏有甲申死難事耶?野史之不足信如此”。

鍾性樸的詩作,源出於邊貢,紆徐沖淡,往往以幽憂之思,寫閒適之趣,正是前人所謂不求工而自工的境界,其逸情冷韻在清代孤行於海嶽之間,所以安致遠說,“則桷園一席之地又何必不與華泉(邊貢)、鮑山(李攀龍)並有千古哉?”

兄弟二人皆名士

鍾性樸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鍾輹,字德輿;一個叫做鍾轅,字聖輿,並稱當時。鍾輹約生於順治九年,他幼承家學,礪行好義,以孝名重鄉於裡。鍾性樸死後,家計蕭然,但他為了完成先父的遺願,跋涉千里,啟祖父母的靈柩回濟南與鍾性樸合葬,當時聽到這件事的人都讚歎不已。他由拔貢選授泗水教諭,在任上釐正文體,教聲顯著,生員都翕然向從。可惜鍾輹英年早逝,其著作由鍾轅和趙於京等人編定為詩集《載園遺詩》和詞集《鏡湖集》。趙於京稱讚鍾輹的詞兼具李清照和辛棄疾的特點,可“追辛李遺風”。

人物|濟南鍾氏與山左名賢

鍾轅是康熙二十五年的拔貢生,充鑲藍旗教習,後選授為桂平縣知縣。他和當時濟南的著名詩人王蘋、趙於京十分友善,且都是王士禛的學生,所以被並稱為“三子”。王士禛曾說,濟南自古就號稱“山水天下無”和“名士多”,而自邊貢、李攀龍之後,雖然山水依舊,但近百年來沒有人能夠繼起並傳承他們二人的餘緒,實在是可惜之極。不過今天看來,我的學生鍾轅、王蘋和趙於京三人自可堪當此重任,“丙寅、丁卯間,予方里居,鍾子聖輿與趙子豐原、王子秋史先後來從遊,三子之才,頡頏上下,類能夐然自拔於流俗,予甚異之,非濟南山水之奇曠,百年一發之,而何以有是會?”

王士禛還特意把自己的兒子王啟涑和鍾轅相比較,他認為二人不相上下,都繼承了自己詩出神韻的主張,並稱贊鍾轅雖出身宦門卻能夠勤學如此,實在是讓那些紈絝們蒙羞。因此,同時的文人謝重輝也高度評價鍾轅說,“吾濟南士人雅有先輩遺澤,而鍾子聖輿尤為傑出。”

聊齋客影兩狂生

作為當時濟南城內的名士,鍾轅與朱緗家族關係密切。他曾賦《暮春書事兼懷義俶子青諸昆季》一詩說:“為問楓香兄弟輩,鴟囊蠟屐幾回經?”詩中子青即是朱緗,義俶則是朱緯。朱緗有《楓香集》,鍾轅跋其書稱,自己和朱緗家住得很近,曾一起研習十餘年,乃是“山水助君吟,流風驚邊李”。乾隆三十年四月,王士禛曾與鍾轅、朱緗等一起遊覽古溫泉邊的漪園。因為漪園清皓閣上有對聯曰“泉聲到池盡,山色上樓多”,所以眾人便以“山色上樓多”為韻,各賦五言詩一首。

朱緗兄弟作為蒲松齡的好友,是《聊齋志異》的欣賞者和傳播者之一。因為這個緣故,康熙二十五年蒲松齡應試濟南,鍾轅得以與其定交。當時鍾轅把自己父親的傳記給蒲松齡看,蒲松齡便作《鍾聖輿以憲副公傳見示,即索詩,因賦此》,並加《小引》。蒲松齡在《小引》中說,自己主動拜訪了鍾轅,鍾轅不久就“競訪狂生於旅舍”,兩人“即訂戴笠之盟”,成為了好友。在看到鍾性樸的傳記後,便作詩讚美他說,“才名直與日爭光,六郡絃歌舊澤長。萬里謫仙家壬土,千秋遺愛葬桐鄉。園中菊徑仍芳草,墳上鬆陰自夕陽。屈宋文章何處在,於今鄒魯半門牆。”詩中讚美鍾性樸的政績遍佈齊魯大地,當時山東的文人幾乎都是他的門生。

人物|濟南鍾氏與山左名賢

而同為二人好友的朱緗,也曾作《題鍾憲副文字先生傳後》一詩讚美鍾性樸,“桷園秋柳下,俯仰一欷歔。”從此之後,蒲松齡與鍾轅的交往便沒有間斷。蒲松齡曾作信札《上鍾聖輿(轅)》和詞《沁園春·留別鍾聖輿》。並作《壽任學使,代鍾聖輿》一詩,替鍾轅為山東學正祝壽。凡是種種,可見當時山左文人交往的彬彬盛況。

鍾轅的詩作,主要彙集在《蒙木集》中,王士禛、田雯等大家分別為其寫序,稱他的詩芊綿清麗,一時盛傳之。正如鍾轅詩所言,“屏寫峰巒一段奇,青山為郭竹為籬。依稀此景吾猶記,金線泉邊六月時。”

人物|濟南鍾氏與山左名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