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馭人術”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晚清四大名臣都有“馭人術”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自古以來,都是亂世多英雄、多思想家,而且越是亂世的歷史越豐富多彩,比如三國時期、晚清時期等等。正如清代道光年代思想家、詩人龔自珍在詩句中所說“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晚清時期便是一個人才輩出、名臣輩出的年代。

要說晚清名臣,最出名的非“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莫屬,他們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曾國藩因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和《曾國藩家書》而永垂青史;左宗棠因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和收復新疆而被眾人皆知;張之洞因為在洋務運動中大力興辦教育和發展重工業而流芳百世;李鴻章是辦洋務運動領袖之一,深得慈禧太后信任,多次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因而臭名昭著。

晚清四大名臣“馭人術”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不管怎麼說,這四人能成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想必他們都有過人之處。鬼谷子先生說:“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所以我們要研究一個人的思想和智謀,得先從他所說的言語下手。琢磨君在研究“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所說過的名言時,發現四人都說過如何駕馭人心的警世箴言,說明四人都有“馭人術”高招。下面我們來一起對比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的馭人術口訣,從一人一句的口訣,看看誰更高明?

晚清四大名臣“馭人術”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1、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曾國藩

釋義:駕馭手下將領的最好方法不是使用權術、陰謀詭計,而是要以誠相待、推心置腹!

“誠”字和“忍”、“恆”、“敬”、“勤”一樣,始終如一得貫穿於曾國藩一生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這也是鑄就他成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的祕訣之一。曾國藩作為湘軍統帥、晚清重臣,他深知駕馭人心的重要性,但是他的“馭人術”有點“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的意思,這便是“以誠待人”!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以誠,則可駕馭天下人才!這也正說明了曾國藩是集儒釋道一體的大思想家:“誠”是儒家思想,“不爭”又是道家思想,“誠”和“不爭”加起來又是佛家思想!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曾國藩駕馭人心的高明之處,正如他所說“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的馭人術還是順應天道而為,難怪他能夠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都做到了“不朽”,比肩聖人孔子和王陽明!

晚清四大名臣“馭人術”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2、駕馭人才之道,患其無慾,苟有所欲,便有可用。——張之洞

釋義:駕馭人才的最好方法是:怕他沒有慾望,只要他還有慾望,就可以為我所用。

張之洞在世人眼中,一直是一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實幹派,沒想到他也是將人性、人心看得如此透徹!他懂得人性的貪婪本性,“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等這些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樣,一把抓住人性的弱點,便可很好的駕馭他人。但這種馭人術有種弊端,那就是容易“樹倒獼猴散”,不能長久,畢竟人心是慾壑難填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晚清四大名臣“馭人術”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3、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左宗棠

釋義:要想駕馭好手下將領,與其精明,不如厚道待人;與人斤斤計較,不如坦誠相待;與其強勢壓人,不如和善說服人。

但凡對左宗棠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左宗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最有骨氣、做人最剛毅的人!他又是和舉薦自己的伯樂曾國藩鬧翻了,罵曾國藩不會打仗,還上奏摺參曾國藩;又是抬著棺材收復新疆,並喊出了“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的千古豪言;甚至臨死前還在惦記國家大事,說道:“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但是,左宗棠這裡所說的識人術口訣簡直和他平日裡的所作所為正好相反,但也是袒露心聲的肺腑之言,他是努力去做到!左宗棠屬於那種嫉惡如仇、敢愛敢恨的正人君子,而且他捨得自己吃虧,所以他說“與人共事,要學吃虧。俗雲:終身讓畔,不失一段”。甚至在談到“保家之道”時,左宗棠直接說:“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意思就是說:寧肯自己過於節儉;也要用豐厚的物品招待別人。一言以蔽之,“厚道、坦誠、和善”便是左宗棠信守的駕馭人才最好辦法,也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借鑑!

晚清四大名臣“馭人術”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4、人以利聚,“非名利,無以鼓舞俊傑”。——李鴻章

釋義:人與人之間,是因為利益才聚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手上沒有誘惑他人的名和利,也不能駕馭人才、讓他人為我所用的!

要是說張之洞是看透了人性,懂得利用人性來駕馭人心,那麼李鴻章就更加直接,擺在桌面說:用名和利來誘惑俊傑人才,繼而讓他們為我們做事賣力。或許,就是因為李鴻章的這種價值觀、用人觀,讓他做了很多遺臭萬年的事情,繼而留下了千古罵名。晚清時期,內憂外患,朝廷腐敗,人心惶惶,當時的人們都比較現實,都愛講“摸的著看得見”的利益,所以李鴻章才會發出“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耳。我無利於人,誰肯助我?“的疾呼。或許,李鴻章出此下策,用這種”馭人術“,也是逼不得已!但這種”馭人術“只是權宜之計,更談不上高明!

晚清四大名臣“馭人術”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訣,看誰更高明?

以上就是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一人一句馭人術口訣的對比,誰更高明,估計大家也是一目瞭然了!琢磨君認為:曾國藩的馭人術更勝一籌,更高明,而且經久不衰!

朋友們,您認為誰的馭人術更高明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菜根譚、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等),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