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宜慢,慢則平和周到;居心宜善,善則厚重久遠

中國歷史 中國近代史 曾國藩 西漢 儒風大家 2017-04-01

說話宜慢,慢則平和周到;居心宜善,善則厚重久遠

說話宜慢,慢則平和周到;居心宜善,善則厚重久遠

說話宜慢,慢則平和周到

說話是一門藝術,體現著一個人的智慧。言為心聲,智者慎言,該說話時才說話,“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還沒輪到他講話,若搶著說,這是“急躁”的表現,顯得沒有教養。

說話宜慢,說話要經過認真思慮再出口,說出來的話才會周到,少有錯誤,從而帶來良好的交流效果,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加謹慎、穩重和冷靜,練就我們成熟大氣的人格。

說話宜慢,也意味著說話語調要舒緩,話語平和親切,這樣聽的人會感到受尊重,舒服愉悅。

古人常說,“貴人語遲”,曾國藩就是這樣,“行步極厚重,言語遲緩”,他走起路來腳步很沉穩,說話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曾國藩認為人要“厚重”,不要“輕浮”,這樣才能成就大事,他曾經說過,“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也就是說,言語謹慎是修養德行的重要部分。

說話宜慢,慢則平和周到;居心宜善,善則厚重久遠

居心宜善,善則厚重久遠

《易經》裡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古人喜歡在大門上貼一副對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代長。”

居心以善為本,與人為善,才能有福報,才能長久。心善的人,樂於助人,救人危難,周圍的人也願意與他交往,更願意幫助他。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不分親疏,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但是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善良的人做起事情來猶如神助,順風順水。

有時候表面看起來,善良的人好像吃了虧,但是終究善人被別人虧欠的,天都會再補償給他。

天道無親,為何不與聰明人或者能人呢?真誠善良的心,猶如真金一樣閃光,又像甘露一樣純潔、晶瑩,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寬宏的,能包容宇宙萬物,造福於人類蒼生。

而在紅塵輪迴中,聰明是狹義上的個體智慧,相對於人性的真誠善良,聰明只能算是人生技能上的小把戲,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盤,那點小聰明,算計來算計去,最終把自己算計進去了!

說話宜慢,慢則平和周到;居心宜善,善則厚重久遠

六字家規,成就千年望族

琅琊王氏,是歷史上的顯赫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詩裡提到的王家就是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幾乎主導了東晉到南朝的歷史,名人有臥冰求魚的王祥,“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導、王敦,“書聖”王羲之,等等。

南北朝以後,依然人才輩出,據史書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家族共培養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和35個宰相。

這個家族之所以能夠歷經千年繁榮,得益於六個字的家規:“言宜慢,心宜善”。

西漢時期,琅琊王氏家族的先祖王吉靠這六個字,從一個縣令開始,最終成為朝廷重臣,使得王氏一族顯貴。

王吉又把這六個字立為家規,使得琅琊王氏家族成為“千年望族”。

這簡單的六字家規到底有什麼好處呢?人在年輕時,“言宜慢”,才能深思熟慮,少犯錯誤,有利於謀求發展;人到壯年,心智成熟,做事果斷,往往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這時“心宜善”,寬厚待人,才能少樹敵,立於高處卻不會受人妒忌,也就少了不測之禍。

這六個字看似簡單平常,卻是古人處世智慧的凝結,從中我們能看到進退、方圓之道。能做到這六個字,人生就多一份順利,少一些挫折。

說話宜慢,慢則平和周到;居心宜善,善則厚重久遠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