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中國歷史 許敬宗 宋高宗 勾踐 史說華夏 2017-07-13

“飛鳥盡,良弓藏”,在中華帝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周而復始地上演著這出鬧劇。整個歷史陷入一個怪圈,無論你如何掙扎,終究不能走出循環,就如齊天大聖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般。由於每朝每代都發生了此類事情,因此從邏輯上、直覺上來說這都不應該是某個皇帝個人素質問題,而是一個結構性問題。總之,功臣在自古的下場很少有善終的,這其中以漢朝和明朝為典型。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謀士武將就是因為功高震主,而被他們的君主殺掉,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啊!

第七 文種
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勾踐從君王到馬伕,恍若隔世,常人是無搜索法體驗勾踐悽笑後面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那份疼痛,也許正是這種空了前的境況使得他興國滅吳,雄霸天下的壯志,比他的那把著名的佩劍更堅韌了許多。

勾踐為什麼要殺文種? 越國一舉滅吳後,文種不聽范蠡的勸告,仍滯留于越國為相。在要和平還是要成霸的戰略方針上,主張養民的文種與勾踐又發生了最為強烈的衝突!當勾踐以夫差賜死伍子胥的同樣方法賜文種死時,文種仍“執迷不悟”。他只怨勾踐無情無義,卻不知自己的心境與識見,已與越王相去甚遠。某種程度上說,文種之死無可避免!是“王者之道”與人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結果。

第六 長孫無忌
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長孫無忌是元老重臣,又是高宗元舅,武皇后雖恨其不助己但當時根基尚淺絕不可能輕易撼動這位為相三十年人望極高的元老大臣的,更不用說許敬宗之類的貨色了。

因此逼死長孫無忌的幕後黑手也只能是唐高宗李治。

傳統史書將長孫無忌死因歸咎於武皇后和許敬宗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傳統史家將長孫無忌死因歸咎於高宗輕信饞言更是無稽之談。

高宗朝最大的政治事件,無疑是廢王立武之爭。高宗繼位後的第二年才冊封了原來的太子妃王氏為皇后。這位王皇后平時與長孫為首的“關隴派”的關係很鐵,因此很得那幫老臣們的支持和擁護。其實這才是高宗最不爽王皇后的地方,可以說王皇后最終被廢不全是因為高宗寵愛武氏的結果。廢王立武之爭一定程度上是士族和寒族之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為代表的士族出於自身利益當然是希望維持現狀的,而已許敬宗、李義府為代表的失意官員無疑是希望改變現狀的,他們善於鑽營,見風使舵,看到唐高宗有改立皇后的意圖之後,就為皇帝改立皇后搖旗吶喊,以圖將來的富貴。而當高宗猴急著換老婆時,勝敗其實就已經註定了。那嗎,高宗為何要猴急著換老婆呢?

第五 檀道濟
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檀道濟乃先朝重臣,屢立戰功,威名赫赫,身邊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他的幾個兒子也頗有才智。雖然宋文帝自信能夠降得住他,可萬一自己哪一天忽然昇天了,繼位的皇帝能不能駕馭得了,檀道濟會不會犯上作亂,他實在是心中沒底。不但他沒底,執掌朝政的彭城王劉義康、領軍將軍劉湛等人也頗有此憂,所以屢屢進言,說“安知非司馬仲達也?”勸宋文帝早日除掉檀道濟。

宋文帝生病多年,屢次病危,彭城王劉義康怕皇帝駕崩後,檀道濟不可控制。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將要派檀道濟回鎮,突然宋文帝又發病,劉義康矯詔召檀道濟回到餞行的道路上,把他逮捕交給掌刑獄的廷尉。下令逮捕檀道濟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徵北主簿檀承伯、祕書郎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處斬首。

第四 袁崇煥
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崇禎也有他的苦衷:他剛把遼事全盤託付給袁崇煥,把袁崇煥確定為力挽帝國狂瀾的唯一人選,袁崇煥本人也吹下了五年平遼的的牛皮,那麼,追究處死毛文龍之罪,不但毛文龍已死而無濟於事,反而有可能影響袁崇煥五年平遼的牛皮。也就是說,當崇禎迫不得已下詔對袁崇煥的行為表示讚許時,這位君主的內心有一條基本的底線,那就是袁崇煥必須兌現五年平遼的諾言。

然而牛皮終究會要破的。

可是換來的結果卻是,非但沒有五年復遼,滿清還長驅直入攻入北京城下,沿路燒殺掠奪,如入無人之境。你換個角度考慮一下,如果現代一個官員,官至國防部長,統領全國北方所有軍隊,中央還特批財政收入一大半供他訓練一支精銳部隊,就是所謂“關寧鐵騎”去“剿匪”。結果,這廝讓匪徒長驅直入到首都,你說這個人不剮了才怪。

袁崇煥的牛皮終於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三 白起
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戰神”白起是對白起將軍最好的稱呼。因為,白起征戰沙場,殺敵無數,但他僅僅是在軍事上謀略指揮,並沒有權謀利益上的小動作,這也是最後,白起受人陷害,自殺而亡的原因之一。

二 岳飛
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岳飛對於當時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來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功臣。正是靠了他的力挽狂瀾,南宋朝廷才轉危為安,避免了為金兵所滅亡的命運,宋高宗趙構才能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城中坐穩龍庭,過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神仙般日子。岳飛被冤殺的原因,一般都認為是他力主抗金,反對投降議和的立場,同頑固堅持妥協投降路線的南宋最高統治集團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因此被趙構、秦檜之流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後快。為了滿足金朝方面“必殺飛,始可和”的蠻橫要求,趙構、秦檜遂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屠刀砍向功業卓著、赤膽忠心的岳飛。這個說法固然很有道理,但似乎並不全面。岳飛的悲劇,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另一個深層次因素,是他無意中捲入朝廷內部的複雜關係,出於公心仗義執言而觸犯趙構本人的利益,從而使其對岳飛產生猜忌、嫉恨,種下冤殺功臣的禍根。

一 韓信
史上死的最冤的七大軍事天才,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

韓信是一個相當有天賦的軍事指揮家,但他在軍事上相當不敏感,絲毫沒有為人臣子的謹慎。例如有一次劉邦問韓信自己可以帶兵多少,韓信答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說到自己時卻說多多益善,然後劉邦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我覺得這個片段能夠很鮮明的看出韓信的不謹慎.在帶兵問題上他很直率的說劉邦不如自己,儘管劉邦算是個明君,不會勃然大怒的殺了他,但是久處於最高點的皇帝心裡難免不痛快,長此以往韓信在皇帝心裡就是個不愉快的存在,而臣子的仕途姓名往往依賴於皇帝的恩寵,所以難怪韓信後來和劉邦的疏遠了。再加上楚漢之爭時,劉邦這邊焦急等待韓信的救援,而韓信卻要求封王,惹得劉邦幾乎大罵出口,也會讓劉邦覺得韓信是個危險的存在,並非出於忠誠而追隨自己,而是需要自己主動拉攏,甚至討好。皇帝怎麼能容忍這樣一個時時凌駕自己之上,毫不恭順並且有可能反噬的臣子呢?天下是皇帝一個人的,他擔心被人奪走,所以遇到這種尾大不掉的勢力自然要儘快除去了。韓信就死於這種家天下的自私本質上。而且他還天真的認為劉邦是那個解衣推食的大哥,沒有意識到這是一位心機深沉相當敏感的陰謀家、政治家,對於登基後的劉邦,連張良都要稱病以避鋒芒,大大咧咧的韓信怎麼可能不觸到逆鱗呢?這樣說來劉邦的且喜且憐之很好理解,喜的是除掉了心頭刺,擺脫了韓信的威脅,不用擔心他反叛了,特別是這件事是呂后乾的,自己不用怕擔上迫害忠臣的惡名,實際上對於韓信這樣的元老級人物,沒有劉邦的默許,呂后敢下手嗎;憐的是失去一位如此有能力的將軍,畢竟像韓信的人才是不世出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