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千古奇人鬼谷子

中國歷史 鬼谷子 儒家 中國古代史 周易高參 2017-06-10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流傳最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集一家之長的孔孟、老莊,而是一位最被低估的“聖人”——鬼谷子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千古奇人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清溪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千古奇人鬼谷子

鬼谷先生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佔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昇。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的師尊是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他研究的領域涉及了當時的三教九流,著名的兵家,縱橫家,農家,陰陽家,墨家,儒家,道家等流派,幾乎都和鬼谷子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聯。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千古奇人鬼谷子

鬼谷子前半生事於列國,後半生隱逸山林,專事授徒。他身懷曠世絕學,既通曉自然宇宙玄妙,又會奇門百家!鬼谷門人遍佈各地、風雲一時,個個都建立了不朽之功業。在去年大熱的《羋月傳》裡,蘇秦和那位巧舌如簧的張子(張儀)便是鬼谷先生最著名的兩位徒弟,一個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逼迫秦國廢除稱帝的計劃,另一個兩次為秦國宰相,瓦解六國聯盟,幫助秦國稱霸亂世。“一人之言,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 ”說的正是他們二人。還有羋月的弟弟白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鬼谷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范雎、猗頓、田穰苴、蔡澤、鄒忌、司馬錯、黃石、公孫衍、等500多位精英,這些弟子進山之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出將入相,名流千古!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千古奇人鬼谷子

鬼谷之厲害,由此可見一斑!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及本經陰符七術《關令尹喜內傳》《鬼谷子》作為縱橫家遊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

《鬼谷子》一書,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是亂世之治學,治世之哲學,又是謀略學鉅著,成功學寶典,融合了鬼谷子卓絕智慧和縱橫韜略。它的哲學是實用主義的道德論和儈同,講求名利與進取,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其方法論是順應時勢,知權善變,具有極完整的領導統御、智謀策略學體系,在今天這個政治紛爭風雲變幻,商戰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謀韜略,被廣泛運用於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譽海內外。然而,就是這一本赫赫有名的書籍,因為所崇尚的是謀略,權術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思想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大相徑庭,因此,歷來被視為洪水猛獸,更有禁而毀之者,私下卻時而習之,樂此不疲。若我們能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謀略,汲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精華;去其弄權鬥術等觀點,汲取謀略方法的精華,人生也必定是可以大放異彩的!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千古奇人鬼谷子

鬼谷子22句撼世語錄,句句經典!

1天下時勢

所謂天下之時,就是天下大勢的運動趨向。所謂天下之勢,就是推動天下大勢的各種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風向是時,因風而動的潮流是勢。把握時勢,就是弄潮。天下時勢,撲朔迷離,神鬼莫測,瞬息萬變。聖人知時識勢,因時用勢,因而治世。奸賊逆時生勢,因而亂世。

2揣天下

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若是揣人,則要察其言,觀其色,聞其聲,視其行,然後推知其心之所趨。若是揣天下,則要透視國情,觀其貨財之有無,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險易,軍力之強弱,君臣之賢愚,天時之福禍,民心之向背,然後推知其國運是盛是衰,是興是亡。

3謀定而後動

弈棋離不開棋子,你們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塊棋子,置於盒中永遠都是死棋,只有置於局中,才會生動,才會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錯,輕則失地損兵,重則全局皆輸,是以任何落子,必謀定而後動。

4機心與道心

機心是,若無道心統御,術越高,行越偏,到頭來不僅難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難能。世上多少人沉迷於此,禍及自身,殃及他人。

5悟道的四重境界

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為聞道,次為知道,再為見道,終為得道。春秋魯人仲尼聞道,但不知其所以然,於是不辭勞苦,趕赴洛陽,問道於先聖老聃。先聖論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見,“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6術與道

任何學問都有術道之分。就兵學而言,用兵之術在於戰勝,用兵之道在於息爭。故善用兵者,並不好戰,用兵之道,在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在於化干戈為玉帛,以四兩撥千鈞。

7何謂善言

善言者,言則口若懸河,旁徵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則神定如山,勢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墜五里雲霧中。此所謂不言即言,無聲勝有聲。

8觀天下

觀天下就如觀這遠山,不能單靠眼睛,要用直覺,要用心。觀遠山,不必上遠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過來說,若是真的上了遠山,你只會觀不見遠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鑽進林中,但見樹木,不見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處絕頂,用眼望下去,用直覺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9天、聖、人三道

天道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萬物的生克變化之理;聖道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國、天下大同之理;人道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樂業、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輔相成,失此離彼。遠天道,聖道困;遠聖道,人道難。

10何謂摩意

所謂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誘其心情。譬如說,對方廉潔,若說以剛正,此人必喜,喜,必洩其情;對方貪婪,若結以財物,此人必喜,喜,必洩其情;對方好色,若誘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洩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臨淵釣魚,只要用餌得當,魚必上鉤。

11捭闔道術

捭闔道術,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權,則可決定如何出言。一般說來,當因人而言。與智者言,依博;與博者言,依辨;與辨者言,依要;與貴者言,依勢;與富者言,依高;與貧者言,依利;與賤者言,依謙;與勇者言,依敢……

12人心之治

天下不治,在於人心不治。人心不治,在於慾念橫溢。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亂象。治亂不過是個手段,治心才是務本正道。若是我等只為治亂而治亂,只以強力統一天下,縱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會更亂。

13天下均勢

所謂合縱,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無力,縱親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張勢蓄力,保持強大,三晉才有危機感,才樂意合縱。三晉只有合縱,秦人才會產生懼怕,才會努力使自己更強。秦人越強,三晉越合;三晉越合,秦人越強,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勢,方能制衡

14決斷

天下諸事,皆因選擇,亦皆由選擇。人生之妙,正在於此。萬事萬物,涉及決斷的只有兩種,一是易決之事,一是不易決之事。易決之事就是當下可斷之事,天下諸事,大多屬此。易決之事可分五種: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費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雖費力卻不得不為之事;五是趨吉避凶之事。不易決之事,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15妄念

這個世上,只有兩種人心無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兩者都不是,有此妄念,為何要控制它呢?

16劍道

就劍道而論,天下只有三劍。聖劍又名天道之劍,以道為背,以德為鋒,以陰陽為氣,以五行為柄,上可斷天光,下可絕地維。賢劍又叫天子之劍,以萬民為背,以賢臣為鋒,上應天道,下順地理,中和民意。俗劍又叫人劍,以精鋼為鋒,以合金為背,以冷森為氣,上可斬頭顱,下可剁雙足,中可破腑臟。

17天下分合

天下分合,可有兩種,一是名分實合,二是名合實分。武王分封,當屬名分實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勢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禮,諸侯皆受王命,禮樂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東遷之後,情勢有所變化,周室式微,諸侯坐大,天下大勢開始走向名合實分,終成今日不治亂局。

18審時度勢

一個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定要做到“審時度勢”,審天下之時,度天下之勢。所謂天下之時,就是天下大勢的運動趨向;所謂天下之勢,就是推動天下大勢的各種力道。把握時勢,就是弄潮。天下時勢,撲朔迷離,神鬼莫測,瞬息萬變。聖人知時識勢,因而治世;奸賊逆時生勢,因而亂世。

19捭闔之術

捭闔之術,捭即開,即言;闔即閉,即不言。捭闔之術,就是張口閉口之術,習口舌之學,知捭知闔,最是難得。難於何處?難於你必須知道何時應該張口,何時應該閉口;你必須知道應該張口時如何張口,應該閉口時如何閉口。常言道,福從口入,禍從口出,講的就是這個理。

20情心與道心

情心與道心其實並不衝撞。道既存在於萬物之中,自也存在於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陰陽,禽獸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陽陰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與修道,二者並無相礙。不悟情心,難通道理。緣到情到,緣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21凡人皆有心障

常言道,人無完人。此話是說,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現為此,或表現為彼。目中無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騖遠,爭風吃醋,自作聰明,凡此種種,心障在於自負;行為孤僻,極少說話,也很少與人合群,此心障在於無自信。修道之本,就在於去除心障。

22覺他

去除心障,在於自覺,自覺之至,在於覺他。自覺不易,覺他也就更難了。也就是說,他障易除,心障卻是難除。人無自信,他人怎麼能使他自信呢?無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負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龍;讀書不在多,在精,在領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千古奇人鬼谷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