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中國歷史 史記 手工藝 乾隆 蘇州相城 2017-03-31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隨著《蘇州史記》的熱播

蘇州2500多年來在文學、工藝等方面

創造的輝煌文化被一頁頁地“翻開”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蘇州史記,一部28集的文史紀錄片。日前,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評選的2016年第四批優秀國產紀錄片揭曉,大型文史紀錄片《蘇州史紀》榜上有名。

《蘇州史記》總編導李國榮坦言:

“如何將枯燥的歷史,通過電視手法來講精彩,是我們反覆思考的問題。拍攝過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元素,在生動還原歷史場景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相城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不僅孕育了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沈周

通俗文學之父馮夢龍等

還鍛燒出專供皇家建築的御窯金磚

織造出紫禁城裡的龍袍御衣

……

目前,現有非遺代表作名錄12大類46

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72人

以下只是相城部分非遺作品

供大家欣賞下↓ ↓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因此

《蘇州史記》攝製組也曾多次赴相城拍攝

甚至借走了

太平船模藝人徐海林製作的“鄭和寶船”

↓ ↓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把船搬上新聞採訪車

借走了王氏緙絲傳承人

王嘉良、王建江父子織造的“龍袍”

↓ ↓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龍袍展示與御窯金磚博物館,保安正在從櫥窗中取下

小編跟隨來到蘇州廣電總檯

為大家揭祕

《蘇州史記》攝製組是如何

以專業的攝影技術拍攝非遺作品的?

拍攝“鄭和寶船”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房間密閉,四面無窗

微弱的布光將船打亮

海浪、礁石、船帆等動畫投影在船上

眼前正在進行拍攝的是

“鄭和下西洋”的場景再現

↓ ↓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眾所周知

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

就是從蘇州太倉的劉河港出發的

然而

鄭和寶船的實物早已不復存在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仿真版‘鄭和寶船’的拍攝,增加了畫面元素,增強了畫面表現力,可以讓觀眾產生聯想,在腦海中浮現出鄭和寶船率領船隊越洋出海時的壯觀景象。”——李國榮。

這艘寶船出自相城“船痴”徐海林之手

全長1.5米

上下各三層

船帆能收能放

窗戶可開可關

↓ ↓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 徐海林正在裝帆

憑著一副好手藝

徐海林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製作的《渡江第一船》《鄭和寶船》船模分別被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香港海事博物館收藏

並問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徐海林製作的江南喜慶船船模

從搬運寶船、裝帆、裝槳的親力親為

到拍攝寶船時保持站立的安靜觀摩

整整一天的時間

已入“花甲”的徐海林全程參與了拍攝過程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據徐海林介紹

當地正計劃打造

一個船文化博物館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 徐海林與他的船模

除了展示徐海林精品船模外

還將展示舟船的歷史發展、製作工藝等

不僅重現船的風貌

也將大大豐富船文化的內涵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拍攝“龍袍”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另一件拍攝作品則是

由王嘉良、王建江父子共同複製完成的

· 緙絲龍袍 ·

緙絲織造工藝繁複

耗時極長

被稱為“織中之聖”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而這件藝術作品更是珍貴無比

↓ ↓

該龍袍為十二章龍袍

是清代乾隆皇帝登

泰山看日出時所穿的朝服

歷時兩年織成

以獨特的硃紅為主色調

搭配龍紋、祥雲等圖案

與朝日交相輝映

凸顯皇家貴氣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現場

攝製組將故宮的畫面投影到龍袍之上

以意象型的鏡頭來詮釋

緙絲龍袍的非凡魅力

李國榮強調:

緙絲龍袍有其特殊性、唯一性。在展現蘇州老手藝的發展與傳承中,緙絲技藝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工作中的王建江

緙絲是“相城十絕”之一

作為王氏緙絲的第六代傳人

王建江不僅遠赴故宮修龍袍

更成為首都博物館長期的文物修復技師

成功複製明朝孔雀羽翎龍袍和

清朝乾隆緙金十二章龍袍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 複製完成的清朝乾隆緙金十二章龍袍

針對如何創新傳承好這門技藝

王建江希望通過《蘇州史記》等宣傳

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自發地投身到

傳統文化的傳承中來

進一步提升全民的文化自信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同時,王建江的緙絲工作室

將持續免費提供緙絲教學

↓ ↓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王氏緙絲工作室

大量承載著歷史、文化與記憶的

傳統手工藝日益衰落乃至消亡

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一個永恆的社會問題

為了使“非遺”藝術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與不竭的內生動力

一方面是傳承人的文化堅守與創新

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牽頭、搭建平臺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作為“中國民間文藝之鄉”的相城區

近年來

高度重視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 ↓

相城在全省率先出臺了《相城區非物質遺產保護規劃》,充分發揮“非遺引導資金”的作用,全區共建有御窯金磚博物館、相城區非遺館、緙絲工作室等二十餘家非遺展館。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 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

接下來,相城將以非遺項目生產性保護和發展壯大為重點,通過建立非遺信息庫著力培育和扶持重點項目推動非遺文化創意設計研發等措施,推動文化、科技、經濟的高度融合,提升相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實現良好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實地探祕:《蘇州史記》攝製組為何借走相城“非遺”作品?歷史場景原來是這樣拍攝!

END

微信名:今日相城

微信ID:suzhou-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