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中國歷史 樑振華 思美人 屈原 烹小鮮 2017-05-15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烹小鮮,發現娛樂新鮮價值!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導語

《思美人》開播不足兩週,引來了眾多評論 。面對爭議,《思美人》製片人兼總編劇樑振華坦言:“我們坦然面對和接受大家的質疑和批評,有爭議畢竟是好事。對屈原的青春化改造這件事,遲早得有人來做。希望大家耐心把劇看下去,更客觀地來評價。”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文 | 貓寧

《思美人》開播後,一時間,網絡關於這部劇的質疑聲甚囂塵上:服化道辣眼、不尊重史實、愛國詩人屈原變成只會談戀愛的小言男主……網友的花式吐槽也將這部劇陷入了爭議的漩渦。

日前,《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接受了烹小鮮專訪,對比較集中的“五大質疑”逐一回應。樑振華坦言,目前對屈原的青春化改造帶來的爭議比他想象得大很多,“我們坦然面對和接受大家的質疑和批評,有爭議畢竟是好事。對屈原的青春化改造這件事,遲早得有人來做。我們承認在某些方面的確存在瑕疵和不足,但也希望大家耐心把劇看下去,也許會得出更客觀的評價。”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1

質疑一:對屈原的青春化改造=惡搞屈原?

烹小鮮:觀眾對於劇中青春屈原的形象存在不小的爭議,您如何看待這類評論?

樑振華:我的確也看到了許多評論,其中大都集中在對屈原的青春化改造上面。但在這一方面,雖然大家有質疑,但我還是比較堅持我的觀點。我認為此前屈原的形象是過於固化了,或者說被經典化了。此前大家看到的屈原是源自明代畫家陳洪綬畫的一幅《屈子行吟圖》,一個老氣橫秋的,六十多歲的老人站在山邊的形象。因此所有人對屈原的形象就停留這兒,但我認為那不是屈原完整的形象。而《思美人》這部劇是第一次在屈原前面加上“青春”二字。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烹小鮮:您堅持認為屈原少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存在差異的依據是什麼?

樑振華:首先,從屈原的詩作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前後差異。目前我們看到的《離騷》,以及後面會出現的《哀吟》、《懷沙》,這些詩基本上公認是創作於他的晚年,屈原就是晚年的詩大都是這種悲憤苦吟的形象。但是如果我們再去看他的《湘君》、《湘夫人》、《思美人》、《橘頌》,你就會發現他跟晚期的作品風格很不一樣,這些都是非常青春意氣的作品。

而導致作品前後風格差異的原因,也可以很明顯在《史記》中找到依據,那就是由屈原的官場經歷導致的。屈原可以說是少年得志,他在20歲左右就做了左徒,那個官位我們今天來看就是國務院副總理,負責國家的內政外交,所以我覺得這個時候一定是他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但後來他的人生髮生了重大轉折,《史記》記載是因為屈原在修憲令的過程中觸犯了利益集團,因此受到了重大的挫折。這一事件也直接導致了他的理想發生碰撞,對他的性格也造成了重大影響,所以他的詩風也改變了。

因此,雖然屈原寫詩的具體年份已經不考,目前也沒有任何歷史資料可以證明,但學界普遍認為屈原早期和晚期無論是在性格上還是作品上,都應當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2

質疑二:感情線傑克蘇?誰說屈原不能談戀愛?

烹小鮮:有評論稱《思美人》把愛國詩人屈原變成了只會談戀愛的傑克蘇男主,您如何迴應這一說法?

樑振華:關於屈原感情線的設定,我們要先看看青春屈原是怎樣的形象。首先從他的身份上來看,“楚雖三戶”,學界基本公認昭、屈、景是楚國三大貴族,因此可以說屈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然後《楚辭》中可以看到“餘幼好此奇服兮”,說明屈原從小喜歡奇裝異服。再到《山鬼》、《雲中君》等詩作,可以看出屈原對世間萬物的美的渴望,以及他對愛情的憧憬。

所以說,屈原應當是一個極致浪漫主義極致的人。而像他這樣一個人,他對自己的青春怎麼過?我覺得他應該是活得很灑脫浪漫、無拘無束的。而且他又有著曠世才華,所以像他這樣一個人,我覺得他就是一個青春偶像,青春偶像談戀愛應該說得過去。

此外,感情線的設定也是我在劇本創作中為了讓故事合理化的考量。屈原跟莫愁女的愛情,其實是需要找到一個貴族公子與民間之間的紐帶。如果沒有這個紐帶,我們無法說服自己,像屈原這樣的貴族居然“哀民生之多艱”。他作為一個既得利益群體,憑什麼為老百姓考慮?所以需要一座橋樑。

至於傑克蘇、俗氣等說法,那就是見仁見智了。目前劇集剛剛開播,很多人物線和感情線還處於前期鋪墊階段,現在才播了二十集,到後面的劇情風格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大家如果有耐心看下去,也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屈金星:屈原的愛情詩是人類愛情詩的典範,是對東方女性的深刻讚美,他不談戀愛才怪!《思美人》確實顛覆了屈原在眾人心中的固化形象。但是這個顛覆我認為是完美的。為什麼?因為它填補了屈原青少年時期在電視劇中的空白,還原了青春屈原,這是首創。我們希望我們的先祖屈原在大眾心目中不僅僅是一個蒼老的人,他應該是有血有肉的。

3

質疑三:山鬼是止咳糖漿廣告?有圖有真相

烹小鮮:注意到觀眾的一項很有趣的吐槽,說劇中山鬼形象像是止咳糖漿廣告。您能否解釋一下山鬼形象是如何設定的?

樑振華:這個說法我看到了,但我們這麼做山鬼的形象是有歷史依據的。首先,屈原在《山鬼》中有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這說明山鬼本來的形象就是身披藤條荊棘草、頭頂戴著女蘿花環。而且她身邊伏著赤豹,後面跟著文狸。所以山鬼的形象就是乘赤豹而來,這是完全按照屈原的詩來的。

再就是,你去網上搜一下《山鬼》,隨便點一個圖就可以看到,並不是我們的山鬼是這樣的,而是古往今來大家也都是這樣畫山鬼的。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屈金星:山鬼的具象化其實體現了長江文明中神祕浪漫的精髓,體現了楚文化浪漫、超驗、驚豔的一面,是雄性壯美和女性溫柔的巧妙結合。劇中山鬼出現的那場戲的設計比較大膽,的確有人會覺得荒誕和奇怪。但我反而覺得這才深刻體現了屈原的詩人氣質,因為他本來就並非行事邏輯正常的普通人。

4

質疑四:服飾豔麗辣眼睛?楚國本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烹小鮮:這部劇在服化道方面的爭議也比較多,其中服飾色彩過於豔麗是觀眾最不能接受的,楚國服飾真的是劇中展示的那樣嗎?

劉玉堂:《離騷》中談到很多服裝的描述,“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可以體現出楚人在服飾方面追求豔麗,甚至可以說豔得“一塌糊塗”。

一般來說,關於楚國衣服色彩,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我稱為“2+X”,即以紅與黑為基礎顏色,加上X,X可以是黃、綠、灰;另外一種是,3+X,以紅、黑與黃為基礎顏色,加上其他的顏色,從而形成豔麗的顏色。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樑振華:我們的美術部門為了更好地還原當時的衣著風貌,的確做了非常多的歷史考證。劉玉堂先生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學術支持,楚國的衣著跟當時的其他國家不同,色彩相對比較豔麗。

雖然豔麗,但還是能體現出國與國之間的不同,民間和廟堂的不同兩種。秦國和楚國不一樣,能看到秦國的玄色和黑色多一些。單到了楚國它就變得繽紛繁華,紅色居多,因為紅色是楚國的主色系。第二個體系是民間和廟堂,比如屈原到了權縣就能看到服色變得樸素,不像宮廷那麼奢華豔麗。

但是我們也承認,從目前呈現的效果來看,楚國朝堂的確撞色比較嚴重,導致給別人感覺有些豔俗,這個是我們團隊要承認和反省的。雖然我們的初衷是儘量靠攏歷史,但即便是華麗繽紛絢爛的顏色,也不應當讓別人在視覺上面過於疲憊,不應當讓大家看完後覺得不舒服,這一點我感到遺憾,這是需要反省的。

5

質疑五:不尊重史實?戲劇和歷史的“中和”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烹小鮮:雖然這部劇的劇本創作歷時五年進行了大量歷史考證,但是從目前的呈現效果看,並不是十分理想。您對此如何解釋?

樑振華:對屈原的歷史還原其實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首先屈原生活在2300年前,年代久遠,許多歷史資料難以考據。唯一有文獻記載的地方就是《史記》。因此,《史記》裡面記載的所有的東西,我們基本上全部遵循,沒有任何改動。第二個資料來源就是民間傳說、詩文典故和野史,以及許多屈原故里自己衍生出來的故事。這些東西雖然不能全信,但是也不能完全不信。第三個就是屈原自己的作品《楚辭》,這裡面帶有很多屈原的心情和感受,因此也作為一個重要參考。

寫屈原是一定會引起爭議,因為他是一個文化偶像,一個歷史圖騰,所有人對屈原都有印象。比較幸運的是,我們跟很多歷史專家溝通的時候,大部分歷史專家態度是比較開明的,尤其是劉玉堂老師,他明白歷史和戲劇之間的關係,“致中和”的狀態可能比較好。但無論如何,儘管我們用了很多心思,但依然出現了一些史實上的瑕疵,對此我們坦然接受質疑,爭取想辦法彌補。

專訪《思美人》製片人樑振華:屈原的青春化改造總要有人來做

烹小鮮:《思美人》在類型定位上是“青春歷史劇”,這種類型會對歷史還原有影響嗎?

樑振華:“青春歷史劇”其實是更偏重“歷史傳奇”的方向,因此,跟大家想象中的歷史正劇可能存在差距。這部劇中最核心的史實,以及屈原大的歷史事件和主體人物,都是符合歷史的。不太可能每個環節全部和歷史嚴絲合縫,第一是很難做到,第二還有戲劇化的要求。

另外,這部劇前面加了一個“青春”,所以戲裡充滿了青春的氣質,它是帶有一定的時尚和現代感的東西。但是“青春”更重要的是一種氣質,是一種希望能夠得到年輕觀眾喜愛的文化上的符號和標識。當然,青春的氣質也應該符合歷史的氛圍和情境。在這一點上,我們任重道遠。

1

總結

1

雖然目前《思美人》的播出情況欠佳,劇方在創作製作中也的確存在某些失誤,但樑振華依然堅持認為,對屈原進行青春化改造,是一件“明知有風險,但仍然義無反顧”的事情。因為不可否認的是,《思美人》在引發的爭議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屈原、瞭解楚文化。這種通過爭議引發文化傳播的效應,也讓《思美人》的劇方坦然面對爭議。

在後期劇集的播出中,主創表示會盡力彌補和加以修正,並希望觀眾能體會主創團隊弘揚屈子精神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初心,基於歷史題材戲劇創作的自身屬性,關注劇中人物命運的蛻變和成長和該劇傳達的思想立意和精神命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