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政變,被割頭顱,只因弄錯政變的目標,登頂變成了恥辱的死亡

在唐朝的歷史上,宮廷政變自從唐太宗的玄武門之後,又接二連三的出現了不少,宮廷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都是因為權利而導致的,天子之家,註定了沒有普通人家的溫馨幸福,留下的多是手足相殘,父子相弒的局面。

太子政變,被割頭顱,只因弄錯政變的目標,登頂變成了恥辱的死亡

神龍政變和唐隆政變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耳熟能詳了,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在這兩個政變中夾雜著一個景龍政變,這個政變在歷史上名聲不顯,可是卻也是顯現出宮廷權利爭奪的血腥和慘烈,不得不感嘆:最是無情帝王家啊!

景龍元年,當時的皇太子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衝以及獨孤禕之和沙吒忠義等合計三百餘人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而政變的目標竟然不是皇帝,也不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的寶座,而是皇后韋氏、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以及武三思父子,最終的結局是武三思父子死於政變之下,而其餘人逃得了性命,至於政變的核心李重俊皇太子則政變失敗,逃往終南山,最終被左右親信斬殺,唐中宗命將兒子李重俊的頭顱斬下,以祭奠被殺的武三思父子。

太子政變,被割頭顱,只因弄錯政變的目標,登頂變成了恥辱的死亡

堂堂大唐帝國皇太子之尊最後竟然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慘淡下場,死亡並不恥辱,恥辱的是竟然被父親命令斬下首級,祭奠政變中死去的大臣,這置皇家的威嚴於何地,儲君的死法竟是如此的不堪,令人嘆息!

太子政變,被割頭顱,只因弄錯政變的目標,登頂變成了恥辱的死亡

李重俊發動政變實在是因為受到的壓迫而催生的。因為他不是韋皇后親生的,所以受到韋后的打壓,安樂公主也一再出言侮辱,甚至還唆使唐中宗廢掉皇太子,改立她為皇太女,這不僅僅是言語上和精神上受到了侮辱,在地位上也是搖搖欲墜,再加上武三思父子大權在握,權傾朝野,對太子是明裡暗裡的打壓,還挑唆矛盾,上官婉兒也充當著幫凶的角色,在如此的壓力下,終於李重俊發動了政變。

事實證明,他自始至終就沒有想過要弒君奪位,只是純粹的為了剪除韋皇后母女以及武三思父子等人罷了,可是他錯估了政變所要付出的代價,這代價是不可承受之重。

太子政變,被割頭顱,只因弄錯政變的目標,登頂變成了恥辱的死亡

李重俊在決定政變的那一刻,他就走上了一條不進則死之路,自古皇權路上多枯骨,一將功成萬骨枯,何況是帝王之路呢?史書記載:“太子令多祚先至玄武樓下,冀上問以殺三思之意,遂按兵不戰。”大意是:太子叫李多祚到玄武城樓下,向唐中宗解釋殺武三思等的原因,且按兵不動。不難看出,從一開始,政變方向和目標的錯誤,這已經決定了李重俊生命的倒計時。

政變中把握住宮中禁衛軍的軍權,且第一時間控制住皇帝,用皇帝的詔令傳檄,這樣方才有著一些勝算,雖然不一定能夠彈壓住各方勢力,但是最起碼這是當時看起來最好的方式了,皇帝在手,這政變才算是有了個好的開頭,而抓皇帝在當時的情境下是很有可能的,只可惜,從一開始李重俊的重心就沒有放在皇帝身上,登頂之路變成了恥辱的死亡。

太子政變,被割頭顱,只因弄錯政變的目標,登頂變成了恥辱的死亡

事隔不久之後的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就可以看出李重俊之於李隆基的差距在哪裡,一個是政變後成長為帝王,而另一個則是慘死,無顏面見列祖列宗。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