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生帶兵打仗,一仗擊斃南王馮雲山,兩年之內官升八級

我們之前有講到,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生酷愛給人寫輓聯,甚至有點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為了練習寫輓聯,他總是拿身邊的朋友練手。等到人家真的死了,曾國藩就馬上拿出早已寫好的作品,就好像課堂上搶著要第一個交卷的學生。在1854年,曾國藩的作品又一次派上了用場:

百戰守三城,章貢尤應千世祀;

兩年躋八座,江天忽報大星沉。

這次敬輓的主角,是曾國藩的一位同鄉兼同僚——江忠源。

一書生帶兵打仗,一仗擊斃南王馮雲山,兩年之內官升八級

江忠源流傳後世的名聲不大,但如果要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寫一本熱血小說,江忠源是比曾國藩更適合作為小說主角的人物。

江忠源從小是一位具有“任俠”氣質的人,在家鄉,他喝酒、打架、賭博、逛窯子,沾染了所有花花公子的氣質。但偏偏其資質奇高,儘管是個不良少年,卻是個考試高手,在25歲時,就高中舉人,有資格進京參加會試。雖然最終沒有一舉考上進士,但這成為了他一生功名成就的出發點。

一書生帶兵打仗,一仗擊斃南王馮雲山,兩年之內官升八級

初到京城之時,由於江忠源過去的斑斑劣跡,那些同樣赴京趕考的“正人君子”們看不慣他的行為,因此對他的評價極差。

江忠源本性難改,但他同時也是個非常講義氣的人。同行的湖南考生中有兩個在京中得病去世,江忠源自己手頭並不寬裕,卻仗義疏財,包辦了這些非親非故的考生的喪葬費用,還將他們的遺體送回老家。

當時在京中做官的曾國藩,也曾因江忠源名聲不好不願接見,但這件事卻讓他大為改觀。曾國藩與江忠源見了一面後,對旁人說:“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作出了對江忠源極高的評價,但預言他最終可能因為性格仗義,落得為節烈而死的下場。

一書生帶兵打仗,一仗擊斃南王馮雲山,兩年之內官升八級

在咸豐登基之初,有了曾國藩的保舉,江忠源本能在京中幹一番大事業。然而此時卻恰巧碰上父親去世,江忠源只好丁憂辭職回到老家,然後從地方小官做起。

然而這次挫折,卻給了江忠源施展才華的更大空間。此時適逢太平天國運動的鼎盛時期,江忠源被徵調到清軍之中,讓其軍事才能一展無遺。在軍中之時,江忠源徵召數百湖湘子弟創建“楚勇”,這也是後來曾國藩組建的“湘軍”的前身。

面對太平軍的猛烈進攻,江忠源率領部隊“百戰守三城”,即長沙、南昌、廬州,遏制住了太平軍第一波猛烈的進攻,為清廷防守反攻爭取了時間。在著名的“蓑衣渡之戰”中,江忠源率軍阻擊太平軍,以多勝少一舉擊斃南王馮雲山,對太平天國而言無異於痛失一臂。可以說,若無“蓑衣渡之戰”,湖南很可能落入太平天國之手,大清江山則危在旦夕了。

一書生帶兵打仗,一仗擊斃南王馮雲山,兩年之內官升八級

由於江忠源軍功卓著,所以像開篇輓聯的下聯說的那樣,“兩年躋八座”。實際上,江忠源從軍以來,從小小知縣連升8級,成為安徽巡撫、封疆大吏,只用了短短1年半的時間,可謂是有史以來最快的升官速度。當時之人,不識曾國藩曾大人者有之,但絕不可能不識江忠源江大人。

然而,不得不說曾國藩看人眼光毒辣。江忠源因其為人俠義,對抗太平軍時,往往身先士卒。後困守廬州時,部下勸其逃跑,但江忠源仍奮力死守,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最終因不願被太平軍所俘,選擇投水自盡,終以節烈而死。

江忠源之蓑衣渡一役,阻斷了太平天國的進攻藍圖,挽救了大清江山。若非江忠源早亡,平定太平天國的功勞必不會落在曾國藩手上,許多歷史都要改寫。然江忠源以俠義聞名於世,也終因俠義之心而亡。人之命運三分天定,七分性格,大抵就是如此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