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騙了日本人2個億,結果一蹬腿死了,日本至今還在找這筆錢

文/月小妝

說起段祺瑞,那可是個連袁世凱都敬畏三分的人物。老袁當總統,還希望得到段祺瑞的承認,老袁的國事,經常先問段祺瑞,再自己作決定。

袁世凱是支持“共和”的,段祺瑞更是,他是“三造共和”的代言人,在國內有很高的聲譽。

他此生最厲害的舉動恐怕就是說了三句言簡意賅的話,讓清帝遜位。

當時段祺瑞向北京發出“主張共和”,通電一出,震動全國。

段祺瑞小時候有點邋遢,天天拖著鼻涕。段府有個管家,在段祺瑞父親手底下當差,他回憶段祺瑞小時候的事,說:“我當時就訓斥他,說,你這叫什麼少爺啊,一點也不愛乾淨!”

此人騙了日本人2個億,結果一蹬腿死了,日本至今還在找這筆錢

小段祺瑞根本不理他,固執地拖著鼻涕跑來跑去,把管家氣得直罵他沒出息。結果這個沒出息的孩子,結果還最有出息,把老管家心中最敬畏的皇帝給逼退位了,這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這個管家結結巴巴地說:“早知道有這麼一天,咱對他好點啊。”

三句話推翻大清,誰能做到?不過段祺瑞的三句話思想邏輯是比較複雜的,只是被歸納成三句話,大概意思是:“皇帝,兵力單薄,糧草缺乏,皇上你快退位吧!”

他的“三句話”比皇帝的聖旨還像聖旨,簡直是一道催命符,京城中人人自危,就連親貴良弼也哀嘆著說:“除共和外別無他路。”

此人騙了日本人2個億,結果一蹬腿死了,日本至今還在找這筆錢

段祺瑞可不是跟著袁世凱後面亦步亦趨,他是個有政治頭腦的人,是個有前瞻性的人,他說的共和跟孫中山說的也不是一回事,而是當時的一個必然的舉措——共和必然取代專制。

清廷收到文件後,權貴紛紛逃跑,逃到天津、青島、大連避難,逃不了的只能拉下臉求袁世凱保護,清廷在內外夾擊的情況下,由一個女人——隆裕太后主持,召開御前會議,最終做出遜位的準備。

清朝害怕遜位後待遇降低,設法拖延時間。

這邊段祺瑞當然知道清廷是什麼意思,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發動武力逼宮,但清廷內部出現了阻撓的力量,清朝有骨氣的王公堅持不退位。袁世凱也很氣憤,寫下了:“陷九廟兩宮於危險之地,此皆二三王公之咎也”的字句。

此人騙了日本人2個億,結果一蹬腿死了,日本至今還在找這筆錢

段祺瑞對“二三王公”不敢興趣,清廷不服?打。所以他當即清點兵力,打算逼宮。他說自己將率第一軍全體將士入京,與之“剖陳利害”。

然後段祺瑞就從湖北迴到保定,要率兵入京。這是“兵諫”。清廷看見通電,人人嚇得面若土色,只有恭親王是個有骨氣的,他痛罵道:本爵因朝廷願讓政權,已署名認可,何竟指為敗類?祺瑞此電,逼迫太甚!”

不過他也是色厲內荏,終究只是罵罵而已,清廷擬定了贊成共和的長電。此後段祺瑞“力催解決”,清廷有點堅持不住了。

袁世凱、段祺瑞又來了軟的,給他們一封“清帝退位有待條件”,滿清皇室才動搖了。雖然他們不甘心,但如果段祺瑞帶兵入京,他們連優待條件都得不到。

此人騙了日本人2個億,結果一蹬腿死了,日本至今還在找這筆錢

所以隆裕太后承認優待條件,第二天便以“宣統皇帝”的名義宣佈遜位。

大家說這“共和”是段祺瑞一手推上去的,所以覺得他是有大才乾的人。段祺瑞的才幹不止於此,他所做的第二個震撼的事就是向日本借錢。

我們知道清廷一直是賠錢的,從來沒賺過錢,但段祺瑞就能從日本人手中借到錢。這要從“西原借款”說起,這次借款被認為是民國時期中國對外借款待遇最優越的一次。

這次借款日本分了八次,借給段祺瑞政府,一共是1.45億,有一些是祕密借款有一些是公開借款,由於籌辦款子的是段祺瑞的日本顧問西原龜田,所以又叫“西原借款”。這筆款子接近兩個億,也許加上祕密借款,有兩億這麼多,不管怎麼說,是一筆糊塗帳,而且日本人怎麼也要不回來,十分惱火。

此人騙了日本人2個億,結果一蹬腿死了,日本至今還在找這筆錢

軍閥都是親國外勢力的,比如後來當大總統的黎元洪,親美。段祺瑞親日。他們想依靠外國勢力的支持在中國站穩腳跟,不過段祺瑞借錢,也是“此舉維繫中央政權之必需”,當時中國窮得跟個漏斗一樣,每個軍閥都靠借錢維繫。

日本為啥願意借給段祺瑞這麼多錢呢?這筆錢在當時可是天文數字。因為日本看重東北的利益。段祺瑞把在東北開礦權,連兵權,兵工廠、鐵路修築等權利都讓給了日本,有人說他賣國,其實不是這樣。

實際上日本也沒拿到築路權,錢沒少給,段祺瑞承諾的鐵路,因為鐵路沒興建而落空。段祺瑞等於打了白條跟日本借了無息貸款,最終也沒還。

這筆錢怎麼樣了呢?段祺瑞還了沒有?

沒有。老段說了:“對日本利用完了就算了,死了一閉眼就完了。”

此人騙了日本人2個億,結果一蹬腿死了,日本至今還在找這筆錢

段祺瑞一生清廉,被稱為“六不總理”,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一生沒為自己置辦房產,這樣的清廉,在現在也是少見的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