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送外號“譚婆婆”,混跡官場竟無人交惡,這個人究竟有何本事?


人送外號“譚婆婆”,混跡官場竟無人交惡,這個人究竟有何本事?


甘草能和百藥,

譚公能處萬眾。


政壇之上、官場之中,

往往爭權奪勢,派系林立,

而人與人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晦暗微妙。

然而,有一個人,

他雄踞政壇數十年,

雖也起起伏伏,卻從沒有與任何一個人交惡過。

不僅如此,

很多人還都樂於和他相處,對他讚譽有加。

這個人是誰?

他又有何八面玲瓏的本事?

他的人生又有哪些可資我們學習和借鑑?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被稱作“人中甘草”的處世達人、政壇奇士!

人送外號“譚婆婆”,混跡官場竟無人交惡,這個人究竟有何本事?


譚延闓,

1880年1月25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

祖籍為湖南茶陵。

其父為兩廣總督譚鍾麟,

封疆大吏,朝廷重臣。

然而,生於官宦之家、權勢之門的譚延闓卻自小就過著一種低人一等的生活。

父親譚鍾麟位高權重,自然妻妾成群,

而譚延闓不過是家中丫鬟李氏生的第三個兒子,

其母充其量是個小妾,而他不過是庶子中的庶子。

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規矩繁多的大戶人家,

他的母親沒有資格入正廳吃飯,

只有站等所有人吃完後,才能輪到她吃些殘羹冷炙;

而譚延闓則經常被人惡意嘲笑,

有時甚至會被無視和“欺負”。

這,讓譚延闓感到憤憤不平,

尤其是母親所遭受的歧視更讓他產生一種要改變地位的想法。

因而,

譚延闓從小就立志將來要有出息,為母親爭光!


譚延闓天資聰慧,且很勤奮。

他5歲入學,三天寫一文,五天作一詩,十分刻苦。

父親見他如此勤奮用心,於是就特意請了翁同龢來教他,

而譚延闓的好學也深得翁同龢的喜愛。

曾有一次,翁同龢在看了譚延闓臨摹的字帖之後,

對其父譚鍾麟說:

“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


而譚延闓也沒有讓老師失望,

在後來的科舉考試中,

他13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

在24歲時,他又破了一個大的記錄,

大清入主中原的兩百多年裡,

偌大的湖南竟未曾出過一個會元,

而譚延闓卻以全國第一的成績,

成為湖南200年來第一個高中會元的學子!


母以子貴,

當他在學業上取得如此成績之時,

他的母親也終於翻了身。

收到譚延闓高中會元的消息,

父親譚鍾麟第一時間宣佈:

以後李氏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


譚延闓的才氣的確不同凡響,

後來則更是差一點就高中狀元!

1904年4月,

他參加殿試,慈禧太后親閱試卷,

翻到一篇文章甚是喜歡,還說:

“書法精妙、文采斐然,理當頭名。”

然而正欲提筆點為第一,卻看到署名是“譚延闓”三字,

慈禧一下子皺起眉頭,心想:

“這個譚延闓與‘亂臣賊子’譚嗣同皆是湖南人,

又同一姓氏,莫非有親?”

慈禧不悅,於是擱筆棄置,轉點另外一人為狀元。

雖未成為狀元,但譚延闓還是進了翰林院。

後來他得知此事,

非但沒有絲毫不平之色,反而甚為灑脫,

這種不以物喜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上頗得喜愛。

人送外號“譚婆婆”,混跡官場竟無人交惡,這個人究竟有何本事?


1906年,

清政府迫於壓力籌劃所謂的立憲,即“丁未新政”。

年紀輕輕的譚延闓則真的相信了清政府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於是他積極參與,到處為新政宣傳疾呼,

他還三次向朝廷請願,要求“速開國會”。

然而,清政府不過是想借“立憲”之名欺騙國人,

譚延闓的當真行為終於惹惱了當權者,許多請願人士被逮捕。

從此,譚延闓看清了清政府的真實面目,他逐漸對清王朝產生了失望。

後來,他更是徹底由“立憲”轉為“革命”,

成為了一個推動歷史進程的人。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

譚延闓立刻起來響應,他對國人呼喊:

“這是振興中華的希望!”

成為了湖南第一個帶頭反帝反封建的人。

是年十月,

他被眾將領推舉為湖南省都督,

然而,當他當上都督之後,

竟一下子由原來的“激進革命人士”變得軟溫溫起來。

他說話和氣,和同僚下屬打成一片,

處理事情溫和懦弱,一副無能書生的模樣,

後來他更是得了一個綽號“譚婆婆”。


譚延闓的行為和作風讓手下諸將很是輕視,

時間久了,很多人甚至將其看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有時見到他也沒有了“下級對上級”的禮數。

可是有一次他一出手,竟立刻讓諸將領刮目相看。

那是一次湖南省舉行的將官賽馬,譚延闓避開眾人悄悄地參與其中,

比賽中,不斷有人落馬和出局,

最後場上只剩了一個人在策馬揚鞭,風馳電掣地衝向終點,

眾人細看之下,無不大吃一驚,竟然是:譚婆婆!

又有一次,

廣西將軍王芝祥來到長沙,

會見過程中王芝祥提出打靶表演,

只見善於射擊的他一連放了十槍,

僅有兩槍沒中,

隨從紛紛叫好,王芝祥面露得意之色,

旋即不懷好意道:

“請譚都督也放幾槍。”

譚延闓表現得唯唯諾諾,

只見他慢吞吞接過槍來。

一旁的湘軍將領們不禁埋怨:這個時候出什麼醜!

哪知他突然舉槍,“砰砰砰”連發十響,

居然彈無虛發,槍槍命中靶心!

頓時掌聲如雷,喝彩聲聲,

從此湘軍將士再也不敢小看“譚婆婆”了,

而且還稱他為——“翰林將軍”。


1915年,袁世凱稱帝,

譚延闓發表《討袁檄文》表示強烈反對,

也因為此,他被袁世凱撤職下臺。

直到1916年袁世凱病逝,他才得以重新主政湖南,

然而這時,湖南省內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有的武裝或者軍閥甚至蠢蠢欲動要取他人而代之。

正在這種時候,他突然收到家中母親病逝的消息,

於是他立即捨棄官印拋下一切回家奔喪去了。


出殯那天,

靈柩卻在大門口被一眾族人攔住,說是:

但按照祖宗家法,妾室出殯不得走大門。

譚延闓想到母親一輩子忍辱受氣、低人一等,

而今竟連葬禮都要矮人三分!

他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竟一拍棺蓋,縱身跳上去直直躺下,

喊道:“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

族人一下子被嚇傻了,立時沒了主意,

竟全都紛紛後退讓出路來。


短短几年裡,他在湖南幾經起落,

時而掌權,時而退位,

但他卻從不以個人榮辱得失為計較,

風光在位時他處之如常,

被趕下臺時他也不以為意,

給人的感覺始終平和泰然、相貌溫溫。


1922年的時候,

陳炯明的叛軍進攻孫中山,

他集結湘軍迅速支援。

一次交談中,孫中山對他講:

“以前你要自治,要湖南人不受戰爭之苦,

可軍閥不讓,你被一次次逼走。

再說,我們這個國家從秦始皇開始就統一了,

現在還要分裂嗎?”

他終於明白了孫中山的良苦用心,

從此立志終生追隨其革命。

譚延闓不僅到處宣揚“三民主義”,

逢人就說“革命領袖非孫公莫屬”,

而且他還把家中田產全部變賣,

所得5萬大洋都捐給了國民革命。

孫中山曾多次贊他是愛國志士、人中翹楚!


1923年,譚延闓在孫中山革命政府裡任職,

當時宋美齡留學歸國,宋家託孫中山為她擇婿,

孫中山馬上推薦了成熟穩重的譚延闓。

後來一番瞭解,

宋家人對譚延闓也很是滿意,

可沒想到,如此天大的福分他竟拒絕了!

為了拒婚,他還想了個妙招:

一天,

譚延闓帶著厚禮來到宋家,

剛一進門他就跪在地上,

還恭恭敬敬地給宋老太太磕了三個響頭,

說要拜她做乾孃。

宋老太太見到他這麼有禮數,還得了個這麼一表人才的乾兒子,竟高興得把聯姻之事給忘了。

到後來反應過來,她老人家已經成了人家的乾孃了,而宋美齡自然成了譚延闓的乾妹妹。


拒娶宋美齡,

其實譚延闓是有原因的。

早年他有一個髮妻,而且兩人非常恩愛。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他的髮妻病逝了。

出於對髮妻的愛和妻子留下的子女的疼愛,

他曾經發誓:餘生絕不續絃!

不僅宋美齡,有眾多的朋友都給他說媒,可他一概拒絕,

而且直到去世他都再沒娶妻,也沒有納妾。


不光是不要美人,譚延闓還不要江山。

1928年2月,

屬於老資格的他,眾望所歸當上了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這可是國民政府裡面的一把手!

然而沒過多久,他竟然主動退位了,他說:

“扶中華於危難,救百姓於水火,非蔣介石不可。”

心甘情願將統領中華民國的權力交給了蔣介石,

而後跑去當起了第一任行政院院長。

讓人無不感到不可思議!


另外,譚延闓還和毛澤東有過交集。

1919年的時候,

當時還籍籍無名的毛澤東在長沙創辦了“文化書社”,

請時任湖南都督的譚延闓來剪綵題字,

底下人覺得不太恰當,還對譚延闓說:

“您搞自治運動,毛澤東專門寫文章罵過您吶。”

可譚延闓卻毫不在意,想著要給年輕人以支持,

於是他二話不說就給毛澤東寫了一塊牌匾,

並親自到場剪綵!

後來“文化書社”成為共產黨的一個聯絡點,

靠著他的題字牌匾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

然而,很不幸的是最終兩人卻搞成了“不愉快”!

1928年,

毛澤東與朱德在井岡山會師,

這時毛澤東想讀《三國演義》,

於是紅軍就去四下找尋,但卻一無所獲。

這時,有人聽說附近譚延闓的老家藏書甚多,

於是紅軍戰士就把譚延闓的家給抄了,

果然找到一本《三國演義》。

毛澤東看到書後欣喜若狂,

但譚延闓得知老家被抄後卻長嘆一聲說道:

“早知道這樣,當初去剪什麼鬼彩呦……”

從此,兩人“不歡而散”!


譚延闓不愛權力、不好女色,

淡泊無為,恬靜自安。

然而,

他卻有一個嗜好讓所有當時的民國高官望塵莫及,

那就是——吃!

他吃遍了南京所有的飯館酒樓,

人贈綽號:“伴食宰相”。

而且他不僅愛吃,更願親自去做,

他自己設計菜品,

還研發出一個包含200多款菜品的私房菜譜——

“組庵湘菜”。

簡直堪稱湘菜大師、美食大家!


譚延闓愛食魚翅,幾乎每餐必進。

一次某同仁設宴,邀他坐席,

餐前主人大談:魚翅不足食,味同嚼蠟。

譚延闓頻頻點頭,不停稱是。

說話完畢,主人請賓客隨意點菜,

問到譚延闓時,譚竟說道:

“如蒙不棄,請賜嚼蠟如何?”

在場之人無不驚奇!

人送外號“譚婆婆”,混跡官場竟無人交惡,這個人究竟有何本事?


1930年,

譚延闓不慎墜馬,後突發腦溢血死亡,

享年51歲。

國民政府為他舉辦的葬禮極盡哀榮,

蔣介石與一幫國民黨元老親自到場相送。

他死後,

對於他的褒貶評論也鋪天蓋地而來。

于右任說:

“譚三爺死了,國家少了一個瑰寶,他是大輪船與躉船之間的一個棕球啊。”

胡漢民則撰一輓聯曰:

“景星明月歸天上,和氣春風生眼中。”

毛澤東說他是:

“鄉邦英俊。”

也有人贊他是:

“人中甘草。”

還有一些人說他是:

“八面玲瓏水晶球”、“一個混世的圓滑之人”。

上海一家報紙還刊出了一副對聯。

上聯為:

混之為用大也哉!

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

下聯為:

球的本能滾而已!

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但是,

不得不承認的是:

譚延闓的確能處萬眾,

在明爭暗鬥的民國政壇,他卻無一人交惡;

不論是青雲直上,還是離開職位,

他都是和和氣氣,看上去寵辱不驚;

他不說任何一人的壞話,也不偏向任何一方,

還總是盡力調和各方矛盾;

他一生奉行“和氣致祥”,

被人們稱為:能和百藥的“人中甘草”;

他曾說過一句名言——“人生難得糊塗,混也是一種境界,

混之用大矣哉。”

除此之外,

他還是民國最傑出的書法大家,

他的楷書無人能出其右!


譚延闓,

一個被稱作“婆婆”的男人,

可算一生瀟灑得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