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間老太到“國之賢母”

從鄉間老太到“國之賢母”

婁底珠山公園一隅,安葬了開國少將姜齊賢的母親劉老孺人,墓碑上“國之賢母”的碑文和“毛澤東敬祝”的落款格外醒目。“國之賢母”是毛澤東1938年7月在延安為祝姜齊賢的母親姜劉氏70壽誕與林伯渠合書的題詞,毛主席尊稱姜劉氏為“薑母劉太夫人”。

姜齊賢,婁底老街人,1931年9月投身紅軍上井岡山,參加長征到延安。曾任中央軍委總衛生部部長、八路軍衛生部部長等職,1955年授少將軍銜。

薑母劉太夫人,婁底人,清同治七年(1968年)7月出生於清浪潭塘頭灣一位劉姓貧苦農家,從小有姓無名,在孃家時,父母叫她“桂二妹子”。她8歲與姜錦春訂婚,由姜家童養媳成長為姜家好媳婦、當家人,演繹姜家歷史與傳奇,以自己的智慧與奮鬥,顯示人生的價值與光彩。

從鄉間老太到“國之賢母”

有見識的“桂二妹子”

“桂二妹子”在嫁給船民姜錦春之後,成了“姜劉氏”,姜劉氏先後生育6男1女,7個孩子,姜齊賢最小。婚後,姜劉氏勤儉持家,自力更生,先後以駕船、蒸酒打豆腐、小本經營南貨零售等為業,克勤克儉,使家境由貧困而日漸小康。

姜劉氏常常教育後人,對窮人要有仁愛之心。姜劉氏的孫子——現年85歲的姜渭澄回憶起奶奶時說:“奶奶從不嫌貧愛富,我們常常見到她把拖兒帶女討飯的人請進家裡,用油煎兩個雞蛋炒飯給他們吃。”姜劉氏也很嚴厲,家裡任何人都不允許打牌、賭博。“如果有誰膽敢破例,奶奶就罰他跪在祖宗牌位前,悔過認錯。”

雖然姜劉氏沒有上過學,大字不識,但她深明大義,不管家裡如何困難,只要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不分男女,都會送到就近的私塾或學堂讀書。

姜齊賢是家中幼子,天資聰穎,薑母送姜齊賢讀了幾年傳統私塾後,又送他進入“新學”就讀,之後送他到長沙深造,並要求他一定要把英語學好。那時新學伊始,因受傳統習慣勢力的影響,社會上一些人對新學持觀望、懷疑甚至牴觸態度,姜劉氏作為一個年近半百且沒有文化的婦女,能有這樣的見識和眼光,不得不令人稱奇。

姜齊賢正因為當時打下的英語基礎,後來才能夠轉入純英語授課的湘雅醫院護士學校攻讀,進而在部隊裡當上軍醫,乃至後來成為紅軍的衛生部長。

從鄉間老太到“國之賢母”

(姜齊賢)

毛澤東朱德為她祝壽

1931年9月,姜齊賢在井岡山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紅軍後,因為國民黨對紅色根據地的封鎖,姜齊賢一直無法與家人聯繫上。雖然姜劉氏心裡思念,但臉上卻不露聲色,反過來經常安慰丈夫和姜齊賢的妻子李紫生。一直等到薑母孃家一個在外當兵的堂弟回家後帶來消息,家人才得知姜齊賢的下落。一直到1938年4月,姜齊賢以八路軍衛生部部長身份出席國民政府在武漢召開的軍隊衛生工作會議,才首度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他親筆寫了一封家信。這時,姜齊賢與母親及家人已經聯繫中斷近9年。

1938年7月底,姜劉氏即將迎來70大壽。身在延安的姜齊賢無法回家為母祝壽,深感內疚。一天,姜齊賢與毛澤東、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領導同志在一起時,傾吐了這件心事。

毛澤東非常尊敬這位飽經風霜的革命母親,便叫身邊工作人員找來一塊紅綢布,託林伯渠代筆,在這塊紅綢上寫了“國之賢母”四個大字,然後自己親筆在紅綢右上方寫道:“薑母劉太夫人七十壽辰誌慶”,在左下方署名:“毛澤東敬祝”。朱德也即興揮毫,在另一塊綢布上題了一首祝壽詩:“人生七十古來稀,孟母賢勞說斷機,哲嗣醫療稱妙手,樓蘭未斬尚戍衣。”

1938年8月23日,是薑母70歲大壽的日子,此前一天,姜家收到了來自延安的包裹。打開一看,內有蓋著個人紅色印鑑的毛澤東、朱德的兩幀照片,還有兩幅大紅緞子壽幛:一副是毛澤東親筆題名的“國之賢母”,一副則是朱德手書的祝壽詩。如今,這兩幅壽幛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而毛澤東和朱德贈送的個人照片,則由姜家的一位曾孫保存。

從鄉間老太到“國之賢母”

(朱德為姜齊賢之母七十壽題詞)

二十年母子才見一面

雖然與“滿崽”姜齊賢終於取得了聯繫,但戎馬倥傯的姜齊賢只能以書信與母親來往。

在那段時間裡,薑母與姜齊賢的書信裡始終高揚著抗日救國的主旋律,姜齊賢的女兒姜平曾在回憶父親的文章中記敘過:“有一次,姜齊賢在同毛澤東、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領導同志討論工作的時候,順便提起過母親的來信,母親在信中殷殷鼓勵他努力工作,為民族解放竭盡全力,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在抗日戰爭勝利、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之後,因為姜齊賢是共產黨的高級幹部,更因為毛澤東和朱德親自賀壽,所以姜劉氏也成為被盯梢、誣陷、騷擾的“重點對象”。但姜劉氏毫不畏懼,甚至在80歲高齡時與當時的國民黨湘鄉縣負責人張道藩當面對峙,並設法營救了朱海泉等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

1949年10月底,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到1個月之際,因長期積勞成疾,82歲的姜劉氏病倒了。

臨終前,姜劉氏最後的心願是盼望“滿崽”姜齊賢能回來見上一面——上一次見到“滿崽”,還是1929年,時間已經過去了20年。

但彼時的新中國,國事千頭萬緒,衛生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接到家人的來電,姜齊賢只能強忍思母之痛回電:“悚聞母親病重,本應回家盡孝,只因建國伊始,百廢待興、公務繁忙、難以如願。萬一慈母去世,請兩位兄長為主收埋。”

1949年10月28日,姜劉氏去世。11月3日,時任衛生部主要領導的賀誠、傅連璋獲悉姜齊賢的母親病逝後,聯名呈報毛澤東。看到請示報告後,毛澤東親筆批示:准假十天,並致哀悼。這樣,姜齊賢才匆匆趕回家鄉,送了母親最後一程。

“賢母”家風代代傳

“叔叔第二次回來是1959年奉毛主席的命令,回鄉搞調查。”姜渭澄回憶,姜齊賢邀請在婁底的家人簡單地小聚了一番,並交代親戚們不要打著他的名號給政府提要求,不能給地方上添任何麻煩。

當時,當地的鎮幹部沒經過姜齊賢同意,就主動送來了豬肉和魚。姜齊賢回到北京後不久,鎮幹部就來通知姜渭澄去領錢。原來,姜齊賢一回到北京,就把豬肉和魚的錢自己掏腰包寄給了鎮政府。

“鎮政府的領導說,這筆錢公家已經報銷了,你們快把它領回去。”姜渭澄說,“叔叔告誡我們不能給政府添麻煩,這錢我們堅決沒去領。”

雖然身居領導崗位,但姜齊賢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和艱苦樸素的本色。家中的傢俱陳設都很普通,公家配給他的專車他只用於工作,和老伴外出則堅持擠公交車。姜齊賢對子女親切慈祥,關愛備至,但管教嚴格。姜齊賢經常告誡子女,革命幹部子女不應當脫離群眾,不應當顯得特殊,不要有優越感。

姜齊賢的女兒姜平在《回憶父親二三事》中曾記敘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有一天,哥哥姜鈞寰從莫斯科回北京,家裡用汽車去接。父親姜齊賢發現後,把家人及祕書都叫到一起,滿面嚴肅地說:‘這樣不好!車子是組織給我工作需要用的,不能為孩子派用。你們平時已經享受不少不應當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覺知足就不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