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西方政壇三位大咖拿破崙、林肯和俾斯麥眼裡的中國是啥樣

中國近代史 俾斯麥 世界歷史 中國歷史 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2017-04-18

19世紀,西方政壇出現了一些叱吒風雲的領袖,其中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法國的拿破崙、美國的林肯和德國的俾斯麥。可以這樣說,今天的法國、美國和德國之所以是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樣子,是和這三位偉人的功業密不可分的。稍懂世界歷史的朋友對他們的壯舉都不會陌生:拿破崙改變西方的戰爭和法典、林肯的南北統一和解放宣言、俾斯麥的德國統一和最早的社保制度……絕對都是名垂青史。至今,他們三人依舊被他們的國家奉為里程碑式的英雄,看看巴黎榮軍院肅穆的拿破崙陵寢、看看漢堡高大的俾斯麥雕像、看看華盛頓莊嚴的林肯紀念堂,都彰顯出他們本國人民對他們的崇敬。

這三位西方牛人叱吒風雲的時代,中國正處於愛新覺羅家族統治的清帝國之下,如果把他們仨對應一下當時的清朝領導人,那拿破崙統治法國時(1799-1804年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804年-1815年任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相當於嘉慶皇帝在位時(1796即位,1820年駕崩),而林肯(1860-1865年任美國第十六任總統)在美國當政和俾斯麥(1862—1871年任普魯士王國首相,1871—1890年任德意志帝國宰相)和德國(普魯士)當政時,中國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太后(1861—1908年一直把握實權)。那麼這三位老外領袖和當時的中國清朝有沒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對中國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先說最早的一位——西方的戰神拿破崙。拿破崙對中國有過一句評論,相當著名,那就是“中國是一頭睡獅,讓他睡吧,當他醒來時全世界都將為之顫抖”。可是嚴肅的歷史學者翻遍拿破崙時代的各種史料和各種檔案,都沒有發現這句話的出處。由此可見,這句話純屬虛構,是清末民初中國人自己編來刺激國人奮發圖強的(當時“睡獅論”還有個俾斯麥版)。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無風不起浪,拿破崙還真有過關於中國的言論,所以才會被衍生成“睡獅論”。談論中國的時候,拿破崙早就不是法國皇帝了,而是流放聖赫勒拿島的囚徒。

1821年,孤島上的拿破崙和自己的私人醫生奧米拉聊天時,嘲笑了出使清朝的英國外交官阿美士德,因為阿美士德覺得清朝人讓他給嘉慶帝下跪叩頭是侮辱他,他氣得半死。拿破崙笑著說英國人就得入鄉隨俗,還說如果英國對中國開戰,那是“最大的錯誤”,中國人早晚會打敗英國,還說印度也有可能被中國鼓舞,脫離英國統治。拿破崙的這些言論有確切記載,都出自奧米拉醫生的回憶錄——《來自聖赫勒拿島之聲》。不過拿破崙說中英如爆發戰爭,他看好中國,卻屬於看走眼了,畢竟他也不瞭解清朝的情況,後來兩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咱們也都知道。

19世紀西方政壇三位大咖拿破崙、林肯和俾斯麥眼裡的中國是啥樣


拿破崙

再說“偉大的解放者”林肯,林肯總統和中國的關係很有趣,他剛就職後不久,就任命律師出身的外交家蒲安臣為美國第十三任駐華公使。1862年7月,蒲安臣到達北京,算是最早入駐北京的外國公使之一。蒲安臣對中國表現出各種友好,說要對華合作,進行公正外交,不要租借,永遠不威脅“中華帝國的領土完整。”相比英法俄德那幫野蠻的列強,清政府覺得美國人真不錯!還有個叫湯森德·華爾的美國冒險家,搞了個“洋槍隊”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結果他於1862年在寧波陣亡了。而他弟弟亨利·華爾則忽悠清朝官員造軍艦,自己撈了一大筆錢後又把造好的三艘軍艦“大清”號、“浙江”號和“江蘇”號都低價出手,賣給了林肯政府的海軍,沒想到,這中國軍艦還在南北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大清”號,好幾次截獲了“南方聯盟”的軍艦和運輸船,表現一流!

林肯總統的愛將,就是那位打敗南方的北軍總司令、後來也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格蘭特,和中國更是交情深厚。他於1877年離開白宮後帶著老婆周遊世界,1879年來到中國的香港、廣州、上海和天津,在天津,他受到李鴻章的熱情款待——那是八抬大轎、珍饈美味。李鴻章很喜歡格蘭特,1896年老李訪美時再次會見了格蘭特。如今在紐約的格蘭特紀念堂的北面,還有李鴻章當時栽的銀杏樹呢(有說親自種植,有說託人種植)。

19世紀西方政壇三位大咖拿破崙、林肯和俾斯麥眼裡的中國是啥樣

格蘭特

最後說說“鐵血宰相”俾斯麥,他和中國的重要關係,也是會見了李鴻章,有趣的是,李鴻章還被稱為“東方的俾斯麥”。1896年6月,訪歐的李鴻章來到柏林,德國政府歡迎這位大清第一重臣的儀式相當盛大,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派專車來迎接。當時俾斯麥早已不是德國宰相了,他在六年前就因和威廉二世不合,被迫辭職了。退休在家的俾斯麥也以最高的禮遇迎接了李鴻章。李鴻章和這位比自己八歲的“鐵血宰相”聊了好多話題,還專門請教經驗豐富的俾斯麥如何治國,俾斯麥的回答是——“軍隊是國家根本,除此沒更好的依託。”

19世紀西方政壇三位大咖拿破崙、林肯和俾斯麥眼裡的中國是啥樣

俾斯麥與李鴻章會面

俾斯麥還說兵不在多,但一定要精,也不要把軍隊分散在各地。俾斯麥對李鴻章表示,自己對中國是很關心的,願意一直和中國建立密切的關係。分別時,李鴻章說希望能祝賀俾斯麥的九十壽誕,還雙手握在胸前向俾斯麥致敬,而俾斯麥則舉起右手以軍禮致敬李鴻章,並且一直注視著李鴻章火車的離開。兩年後,“鐵血宰相”病逝,終年83歲。又過了兩年,飽受爭議的李鴻章也與世長辭,終年79歲。那位把俾斯麥逼下臺的德皇威廉二世對中國就沒那麼客氣了,他出兵侵佔了青島,還派遣部隊參加了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的第二任總司令就是他的愛將瓦德西元帥,當初幫助威廉二世搞掉俾斯麥,這位元帥是“功不可沒”。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