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最想做的一件事,其實既不是當總統也不是稱帝,而是這個

清末民初,袁世凱不僅當了大總統,還稱帝立憲,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癮。不過,就算風光無限,但因為小時候有一件事沒有完成,以至於耿耿一生。就算當了總統當了皇帝,還時時引以為憾,說自己“死不瞑目”。

是什麼樣的重大事情呢?咱們細細道來。

袁世凱最想做的一件事,其實既不是當總統也不是稱帝,而是這個

(袁世凱)

袁世凱於1859年9月19日出生於官宦世家,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太平天國和捻軍鬧得最凶,清政府正極力平亂的時期。他的叔祖袁甲三任漕運總督,身為滿清一品大員的袁甲三對平叛太平軍和捻軍等農民起義起到了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恰逢袁世凱出生的那天,袁家收到袁甲三的家書,稱與捻軍作戰大獲全勝。袁家上下無不歡喜,生父袁保中便給剛出生的嬰兒取名“凱”,並按族中“保世克家,企文紹武”的家譜排名,命名“世凱”。

儘管袁家向來是傳統的耕讀人家,但一向視朝廷為正統,於是袁家的男丁便積極隨袁甲三投入到阻擊農民軍的戰鬥中。袁世凱自幼見的就是行軍打仗,這讓他對軍旅生活非常著迷。

不過袁家世代重視教育,走的都是“參加科考,入仕為官”的道路。袁家三代更是中過兩個進士,兩個舉人、四個秀才,自然家風嚴謹,一直都堅持袁家的孩子必須好好讀書做人的原則,所以袁世凱從小就受了正統的儒家教育。

袁世凱最想做的一件事,其實既不是當總統也不是稱帝,而是這個

(入塾讀書)

袁世凱在六歲的時候,被過繼給了沒有子嗣的袁保慶,袁保慶非常重視他的學習,給他找了一個啟蒙老師,專門教他四書五經。後來袁保慶調任山東做道員,袁世凱便隨行前往,後又調任江蘇。在那裡,袁保慶又給他找了個叫曲沼的人繼續教他學習,曲沼除了教書還會武功,這讓袁世凱喜歡壞了,常常纏著曲沼,要他教他習武,曲沼也不吝教,各種刀棍槍法都一一教給他。

這段時間,應該是袁世凱最快活的時光,他“遊覽山水,復善騎射,課暇則策馬登覽清涼山、莫愁湖、太平湖諸勝蹟”,不過他最大的志向還是想做個“萬人敵”的大統帥,對兵書更是情有獨鍾,不惜花重金蒐羅各種兵書,人送外號“袁書呆”。

到了1873年,袁保慶因感染時疫病死在南京,袁世凱扶柩回鄉。時任刑部侍郎的叔父袁保恆回藉省親,於十幾個袁家少年中,一眼相中袁世凱是袁家的希望,臨走時便讓他跟自己到京城進家學讀書。

袁世凱最想做的一件事,其實既不是當總統也不是稱帝,而是這個

(養父袁保慶)

袁世凱在京城讀書的四年,叔父袁保恆和袁保齡對他管束得非常嚴格,袁世凱也深知考取功名是正途,再加上名師教學,因此在北京的四年,他非常刻苦,長進很大,就連他的叔父袁保齡給袁保恆的信中也贊他可堪造就,雖“文章尚不入門”,但已“竟是上中美材”了。

1876年秋天,在叔父袁保恆和袁保齡的安排下,他回到戶口所在地河南參加鄉試,但名落孫山。叔父袁保恆見狀便讓他再回京城,跟隨自己先熟悉官辦業務,也就是提前實習。

袁世凱呢,初入社會,工作熱情很高,辦事能力很強,讓袁保恆非常滿意。認為以他的才能在為大清服務,是遲早的事,所以除了讓他研習事務,便是督促他刻苦讀書。然而,袁保恆還來不及替袁世凱鋪平入仕之途,便在1878年感染霍亂不治身亡,袁世凱再次回到了故鄉項城。

袁世凱最想做的一件事,其實既不是當總統也不是稱帝,而是這個

(參加鄉試)

1879年,袁世凱再次參加了三年一次的鄉試,然而結果依然沒中。其實當時的滿清政府要恩蔭的八旗子弟、士族門閥人數眾多,身為漢人的袁世凱沒有被錄取也不足為奇。但接連沒有考中的結果卻讓袁世凱忿然不已,認為自己又白耗費三年光陰,於是他將詩書一把火燒個精光,連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

袁世凱後來投奔了和養父關係交往深厚的吳長慶,在他的提攜下,任職幫辦營務一職,開始了軍旅生活。但是在他傳統的思想中,科考入仕的念頭並未中斷過,工作之餘,他仍刻苦學習,準備繼續參加考試。然而,就在1882年,清朝屬國朝鮮發生了壬午軍亂,袁世凱不得不放棄秋天的鄉試,隨吳長慶的軍隊東渡朝鮮平亂。

袁世凱最想做的一件事,其實既不是當總統也不是稱帝,而是這個

(壬午軍亂)

正是朝鮮之行,改變了袁世凱人生的軌跡,讓他手掌兵權。最終,不僅坐上了民國總統之位,後又改憲立制,過了一把皇帝的癮。

不過,風光背後,他曾給他的三哥袁世廉寫過一封信,信中說:“弟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可見袁世凱就算風光無限,也有自己最渴望的東西。

然而,就算他再能將時政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如果沒能正兒八經通過考試得到功名,的確也讓他覺得對不起自己那麼多年的勤學苦讀,這也就不難理解,掙得一身顯赫的袁世凱為何會心有遺憾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