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軍359旅旅長開國上將王震部南泥灣勞動英雄獎章

中國近代史 王震 經濟 周恩來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2017-03-29

1943年八路軍359旅旅長開國上將王震部南泥灣勞動英雄獎章

1943年八路軍359旅旅長開國上將王震部南泥灣勞動英雄獎章

1943年八路軍359旅旅長開國上將王震部南泥灣勞動英雄獎章

359旅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旅之一。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6軍團和紅軍第32軍、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在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下轄由紅6軍團編成的第717團、由紅軍第32軍等部編成的第718團,共5000餘人。1943年八路軍359旅旅長開國上將王震部南泥灣勞動英雄獎章

從1940年底開始,第359旅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給,減輕人民負擔。1941~1943年,每年上交給邊區政府1萬石公糧。在大生產運動中,堅持以農為主,全面發展,先後開辦紡織、皮革、造紙工廠13個,成立鹽業、土產、運輸等公司,開辦飯店、商店、軍人合作社和各種加工小作坊等,形成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多層次的生產經營形式。在1942年2月中共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第359旅被譽為邊區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毛澤東主席題詞讚譽第359旅是“發展經濟的前鋒”。在大生產運動中,第359旅還開展了大規模的練兵運動,並在1943年春播和中耕後開展了整風運動,保障和推動了練兵、生產各方面任務的完成。1943~1944年張邦英、王首道先後任旅政治委員。

從1940年起,由於日、偽的瘋狂掃蕩和蔣介石集團軍的包圍封鎖,加上華北地區遭受水、旱、蟲等嚴重的自然災害,使延安解放區軍民處於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菜、沒有紙,傷病員沒有醫藥,工作人員冬天沒有被子蓋的境地。為此,毛主席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解放區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中央許多負責同志,都帶頭參加生產勞動。部隊在“背槍上戰場,荷鋤到田莊”的號召下,開展了南泥灣、槐樹莊、大風川等地的屯田大生產運動。尤其是王震率領的120師359旅,在南泥灣開荒26萬畝,使昔日的荒原,變成了平川稻穀香、遍地是牛羊的“陝北江南”,不僅實現了吃用全部自給,而且每年還向政府上交公糧一萬石,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南泥灣勞動英雄獎章就是中共120師359旅用來獎勵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勞動英雄的。

1943年八路軍359旅旅長開國上將王震部南泥灣勞動英雄獎章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瀏陽人。1924年參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上將軍銜。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

王震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