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鎮北洋軍,袁世凱最器重此鎮,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五十七):來而不往非禮也。

光緒三十年,日俄戰爭在清朝的東北地區大打出手。袁世凱果斷嗅到了時機的成熟,上書“邊防吃緊,兵力不敷分配”,建議在全國成立新軍三十六鎮,更重要的是“先在北洋成立六鎮”。畢竟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清廷的廟堂之上亦深懼愧對列祖列宗,這事兒“就被安排上了”。袁世凱先將北洋新軍原有的“左、右”兩鎮募足兵員,正式成立北洋軍“第一”和“第二”兩鎮,以王英楷和吳長純分任“統制”。其後又將開往天津維持秩序的“巡防營北段”擴編為北洋軍第三鎮,以段祺瑞為統制。接著又將原有的“武衛右軍”與北洋新軍混編,成立了北洋軍第四、第五兩鎮人馬。

六鎮北洋軍,袁世凱最器重此鎮,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

北洋軍

其後,王士珍被委任第四鎮統制,原先的第二鎮統制吳長純調任第五鎮統制,而原先第二鎮統制的繼任者為吳鳳嶺,此時第六鎮北洋軍似乎該登場了。然而北洋軍中卻來了“插班生”,也就是兩年前袁世凱編練“北洋常備軍”時,清廷挑選了京畿周圍的“八旗兵”拼湊出四營人馬,稱為“京旗常備軍”,駐紮在保定,由清朝皇族直接統率,其後也在交到了袁世凱手上負責訓練,但是鐵良作為會辦,候補五品京堂那晉襄辦營務,這意味不言亦明。光緒三十一年,“京旗常備軍”大加擴充,於是年五月編製成“鎮”,以鳳山為統制,曹錕和朱泮藻分任協統,負責拱衛清朝京畿地區。

六鎮北洋軍,袁世凱最器重此鎮,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

北洋軍

但是適逢清廷“統一營制餉章,新軍也統一番號”,這支清朝皇族的“京旗常備軍”自然得名列前茅,稱為“第一鎮北洋軍”,而其餘各鎮的北洋軍番號不得不“挪位置”,這時也能看出袁世凱的器重與偏愛,第一鎮改稱第二鎮,第二鎮改稱第四鎮,而第三鎮的番號維持不變,自此“北洋六鎮”正式建成,全軍兵力近七萬人,睥睨天下各路兵馬。袁世凱最器重的第三鎮北洋軍,也確實夠給力,無論是解局南方軍“迎袁南下”,亦或是對陣西南軍閥的“護國軍”,都是實打實地賣力氣。畢竟第三鎮的前身“巡防營北段”是袁世凱建立北洋軍的“老本錢”,其中“各級領兵官佐隨袁最久”,士卒鷹揚尚武。

六鎮北洋軍,袁世凱最器重此鎮,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

北洋軍

最終,在光緒三十一年駐防娘子關時,一次舉行會操,有一士兵被洋教官“掌頰”,此人性格剛烈,在清朝連廟堂重臣都是隻知“磕頭如搗蒜”,一位普通士卒竟然沒有“談洋色變”,反而立即回敬了一個老大的耳光,打得那位洋教習面紅耳赤,不禁沖沖大怒,要辦該鎮“統制”以“管教不嚴”之罪,因此段祺瑞被撤職,袁世凱派遣日後的“乾兒子”段芝貴繼任統制,不久此事漸於平息,段芝貴外放黑龍江巡撫,袁世凱又讓段祺瑞復任第三鎮統制。從袁世凱對第三鎮的器重可以看出,當清廷往北洋軍中摻沙子時,心機似海的袁世凱也在見招拆招,培養自己的勢力,打造一支“只知有項城”的勁旅,這也是日後問鼎中原的本錢。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上冊、《菜根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