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盛衰的拐點:洪楊內訌為何會發生,逼封萬歲是否實有其事

史海爭鳴16:太平天國洪楊內訌之謎

太平天國盛衰的拐點:洪楊內訌為何會發生,逼封萬歲是否實有其事

東王楊秀清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國的北王韋昌輝與燕王秦日綱,率領三千精兵,進入天京(今江蘇南京),包圍東王府,殺害了楊秀清全家,隨後又大開殺戒,屠殺了東王部屬兩萬餘人。諸多史家認為,這是太平天國盛衰的轉折點。在此之前,太平天國如出山猛虎勢不可擋,大有併吞全國、改朝換代之勢,然而在此之後,太平天國就陷入了被動挨打直至最後滅亡的命運。那麼這場大屠殺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其起因是什麼?究竟誰是主謀?史學界至今仍是眾說紛壇,各種意見也是針鋒相對。

一般認為,這場大屠殺的起因在於楊秀清“逼封萬歲”。

在洪秀全和楊秀清起義之初,創立“拜上帝會”,以迷信手段吸納教徒。洪秀全自稱是天父之子,耶酥之弟,是“拜上帝會”和太平天國的領袖;而楊秀清不甘示弱,也自稱是天父之子,還時常偽託天父附體,取得了代天父立言的資格。另一個重要人物蕭朝貴則自託天兄附體,這兩人也就時常制約洪秀全的權利。後來蕭朝貴戰死,楊秀清成了唯一可以制約洪秀全權利之人。

在起初,大敵當前的時候,太平天國隨時有覆滅的危險。此時大家還能團結一致,共同對敵。而東王楊秀清確實是一位軍事奇才,太平天國的實際指揮權即掌握在其手裡。在他的指揮之下,太平天國節節勝利,一舉大廣西進入全國最為富庶的江南地區,定都天京,並於1856年擊破江北大營之後,清廷已然是束手無策。

但就在勝利在望之時,太平天國內部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特別是功勳卓著的楊秀清,權利慾開始膨脹,多次利用“代天父立言”的手法,肆意凌辱天王,甚至有時在半夜時分突然傳喚洪秀全跪聽聆諭,稍有遲緩,不得不“跪奏求赦遲延之罪”。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楊秀清如此妄為,也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據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載,某天,楊秀清自稱天父下凡,將天王洪秀全召見東王府,對他說:“你同東王都是我兒子,東王立下大功,為何至今只稱九千歲?”

洪秀全只得回答:“東王打下的江山,理應稱‘萬歲’。”

“東王的世子,為何只稱千歲?”

洪秀全答道:“東王既稱萬歲,其子當然也稱萬歲,世世代代皆稱萬歲。”

假託天父之名的楊秀清見洪秀全如此說法,心中大喜,說了聲“我回天矣”,這場“逼封萬歲”的鬧劇也就結束了。

洪秀全對楊秀清這種裝神弄鬼的行徑大為不滿,但也是無可奈何,這是“拜上帝教”創立之初留下的一個大漏洞,這才授人以隙,洪秀全對此也是苦不堪言。

太平天國盛衰的拐點:洪楊內訌為何會發生,逼封萬歲是否實有其事

洪秀全雕像

至此,洪楊矛盾已經是公開化和白熱化。《賊情纂聞》分析說:“秀清叵測奸心,實欲虎尊洪秀全為首,而自攬大權獨得其實,其意欲仿古之權奸,萬一事成則殺之自取。

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忠王李秀成則在《李秀成自述》中說:

“因東王無王實信,權託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裡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中,不得不封,逼天王至東王府封其萬歲。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和,東欲專尊*密議殺東王一人,殺其兄弟三人。”

著名的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納也認為,當時實權都有楊秀清手中,洪秀全不過是個傀儡,“逼封萬歲”不過是個試探,其最終結果也是逼洪秀全讓位。但洪秀全顯然是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這樣一來,洪楊內訌就在所難免了。

然而有不少學者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逼封說”雖多有記載,但大多出於他們的敵人或者當時的文人之手,屬於傳聞的性質,不足為據。內訌發生時,李秀成還只是一個下級軍官,又在丹陽、金壇一帶和清軍作戰,遠離政治中心,他所記之事,只是官方經研究後提供宣傳的結論,也並非當時的實情。而且《李秀成自述》經曾國藩之手,篡改的可能性不小。

太平天國盛衰的拐點:洪楊內訌為何會發生,逼封萬歲是否實有其事

忠王李秀成

何況,韋昌輝要殺楊秀清,總得找個藉口,而“逼封萬歲”、想取洪秀全而自立,這實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藉口,將東王及其家屬以及部屬數萬人其斬盡殺絕之後,就再也沒人替楊秀清叫屈了。因此,“逼封說”雖然看似定論,然而事實可能並不是那樣的。

翼王石達開的話可以支持這一結論,他曾是洪楊事件的最後處理者,他說:“韋昌輝請誅楊秀清,洪秀全不許,轉加楊秀清偽號,韋昌輝不服,便將楊秀清殺死。”

這寥寥數語,說清了內訌的實質和過程。楊秀清得到的是天王加封,韋昌輝不服,將其殘殺。而天王仍是牢牢地控制著實權,否則的話,楊秀清死後的混亂情況是無法想象的。

而且,所謂的“逼封萬歲”也與太平天國的制度不符。太平天國奉行的是“六王平等”和“五主並立”的體制,所謂的六王即是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所謂的“五主”,是指天父上主、救世主、真主、幼主、贖病主。六王之間,組成了一個共同的利益集團,本來就是平等的。

在北京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方“太平天國玉璽”,上面有“天王洪日”、“天兄基督、“八位萬歲”、“真王貴福”等字。此璽製作於1861年以前,這“八位萬歲”指的是爺(天父上帝)、哥(天兄耶酥)、朕(洪秀全)、幼(洪秀全之子洪天貴)、光(洪秀全三子光王)、明(洪秀全四子明王)、東(東王楊秀清,代天父立言)、西(西王蕭朝貴、代天兄立言)。洪秀全在“天王詔旨”中也說:“爺哥朕幼真天主,光明東西八數龕。

太平天國盛衰的拐點:洪楊內訌為何會發生,逼封萬歲是否實有其事

太平天國玉璽

太平天國盛衰的拐點:洪楊內訌為何會發生,逼封萬歲是否實有其事

太平天國玉璽

由此可見,楊秀清的“萬歲”地位,是一開始就確實了的,根本不需要楊秀清去逼洪秀全封給他。

知非子《金陵雜記》寫道:“洪秀全隨之向眾黨雲:‘嗣後均宜稱東王為萬歲,其二子亦稱萬歲。’賊眾諾。”由此可見,楊秀清接受加封是事實,至於是不是天王被迫封授,那就只能是一種猜測了。

有關於洪楊內訌以及楊秀清慘死的原因,筆者將會在以後向大家介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