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這件事件?清廷出兵朝鮮是個錯誤?

清末國家動盪不安,各國家對清政府是敲詐勒索,個個覬覦中國的遼闊領土。在帝國列強的鯨吞蠶食下,清廷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直至甲午戰爭後清廷也失去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朝鮮轉而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和被保護國。

而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發生在朝鮮的一件事被人稱為直接導致了中日的海上衝突以及軍事戰爭。它不僅是一個導火索更是朝鮮國內反對封建統治和帝國列強入侵的農民起義代表,這就是著名的朝鮮東學黨起義。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這件事件?清廷出兵朝鮮是個錯誤?

十九世紀中期封建王朝已經是窮途末路,在與西方工業文明的競爭中完全落敗。當時的清政府吸取戰敗的教訓轉向封建自救運動,清廷發起的洋務運動雖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落後局面,但是也是衰敗的清王朝逐漸恢復了一些元氣。

但是同樣為封建王朝的朝鮮依舊固步自封,橫徵暴斂,致使人民生活日益貧苦,不得不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至19世紀後期,朝鮮以閔妃外戚集團為首的實際統治者更是貪汙腐敗,奢靡無度,對內鎮壓國內起義,對外則對帝國主義屈膝投降。這無疑加重了朝鮮國內階級鬥爭和矛盾。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這件事件?清廷出兵朝鮮是個錯誤?

在內憂外患加劇的朝鮮國內,民眾不斷掀起反抗起義。東學道作為朝鮮國內的宗教由於體現下層民眾意願而在底層廣泛傳播,在不斷的傳播與發展過程中,一些教徒逐漸形成合力。

1893年,朝鮮國內發生大旱災,國內下層和東學道教徒終於揭竿而起。1894年1月,東學黨領導人權俸準領導農民起義,攻佔古埠郡衙,活捉郡守。起義軍攻佔郡城後建立革命政權執綱所,提出滅盡權貴,逐滅委意得口號。3月,農民軍擊潰前來鎮壓的反動軍隊,並乘勝前進。4月底,一舉攻佔南方重鎮全州,革命浪潮席捲全國。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這件事件?清廷出兵朝鮮是個錯誤?

面對全國的起義形勢,朝鮮統治者頓時手忙腳亂並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其假裝答應起義軍的平分土地等要求,另外一方面立即向清廷請求出兵援助。而日本則密切注意朝鮮形勢並不斷慫恿清廷出兵,此外還不斷鼓動東學黨繼續起義以製造中日摩擦。

1894年6月,清政府出兵朝鮮,隨後日本馬上跟著派兵在朝鮮登陸,在清政府出兵朝鮮鎮壓東學黨起義的同時,一萬多名日軍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藉口不請自來,陸續從仁川港登陸。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這件事件?清廷出兵朝鮮是個錯誤?

同年7月,日本挾持朝鮮王宮並扶持日親日傀儡政權,25日,日本未經宣戰就突然襲擊豐島海面的清軍運兵船,挑起了甲午中日戰爭。9月底,清軍退回鴨綠江,日本則完全控制了朝鮮。

面對日本赤裸裸的侵略行徑,東學黨人奮起反抗,但是在當時複雜的形勢下,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分裂。以全俸準為首的一派主張直搗漢城,推翻李氏王朝,驅逐日寇,而以崔時亨為首的一派則宣揚儒道,提倡仁愛。由於分立嚴重削弱了東學黨力量,12月,全俸準被俘,隨後壯烈犧牲,起義也被鎮壓下去。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這件事件?清廷出兵朝鮮是個錯誤?

面對野心勃勃的日本,清廷在當時也自認為是一個大國,如果連自己一個小附屬國都不能出兵相助自覺說不過去。而日本為了蓄謀侵略中國自然先從中國周邊下手弱小的朝鮮成為了日本野心戰略的利益犧牲品,清政府的出兵只不過是加速了日本的野心擴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