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日對決,此人提出克敵制勝之計,若實施,日本必定慘敗

中國近代史 日本 清朝 慈禧 穿越歷史的迷霧 穿越歷史的迷霧 2017-10-14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要在歷朝歷代中評選一個最無能的一個朝代,恐怕非滿清莫屬,因為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開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的輪番侵略和凌辱。無數的中國老百姓一邊要承受著封建地主階級的剝削壓迫,另一邊還要忍受外來民族的不斷羞辱,可以說是生靈塗炭、慘不忍睹。

甲午海戰中日對決,此人提出克敵制勝之計,若實施,日本必定慘敗

那個時候的滿清政府已經嚴重病入膏肓了,雖然經過了一段時期的洋務運動,但是給國人的整體感覺就如同一個將死之人臨終前的迴光返照一樣孱弱無力。其實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腐朽的滿清王朝統治已經不再適應中國的國情了,才會導致偌大的中國在面臨外敵入時,數百萬正規軍隊竟然無力自保、一敗再敗。

我們知道,在眾多欺辱中國的帝國主義列強中,鬧的最歡的當屬東洋的日本,日本本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可是自從日本歷經了明治維新之後,就開始祕密制定針對中國的侵略計劃,為此他們不惜提前數十年派出大量的日本間諜,到中國假借經商、傳教、旅遊為名勘測中國地形,套取中國情報。

甲午海戰中日對決,此人提出克敵制勝之計,若實施,日本必定慘敗

1894年,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日本在滿清王朝面前終於撕掉了韜光養晦的假面具,在朝鮮悍然襲擊中中國駐守在平壤的運兵船,對中國不宣而戰。由於清朝政府在之前一直奉行的都是勿開邊釁的政策,所以對日本的突然襲擊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導致北洋艦隊在一片慌亂之中倉儲迎戰,失掉了中日甲午海戰中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大好戰機,最後落得一個被日本全殲的悲慘命運。

滿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失敗的消息很快通過英國的《泰晤士報》,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等大量媒體傳到了全世界,各國對此無不震驚,都不願意相信偌大的大清王朝居然會敗給一個東洋彈丸小國日本。一方面對滿清失敗、北洋海軍被全殲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又感嘆於日本這個國家強大的戰力。

甲午海戰中日對決,此人提出克敵制勝之計,若實施,日本必定慘敗

其實,在中國和日本的甲午海戰之時,還有一個神祕人物沒有出場,此人有力挽狂瀾、扭轉乾坤之能,並且已經提出了具體的殲敵計劃,只可惜被慈禧、光緒等人棄之不用,終究釀就了中甲午戰爭中的慘敗。那麼這個有力挽狂瀾之能的人物是誰呢?他的神祕計劃又是什麼?

此人名叫宋育仁,當時他是滿清王朝駐守在英國的參贊,是大使館中僅次於大使的第二號人物。1894年,當宋育仁通過報紙得知日本和中國爆發了甲午海戰的消息之後,他夜不能寐,時刻不忘母國存在的危險,於是他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禦敵於國門之外,改變甲午戰局的計劃。

甲午海戰中日對決,此人提出克敵制勝之計,若實施,日本必定慘敗

該計劃是在正面戰場利用大清遼闊的海岸線和國土對日本海軍進行牽制,另一方面,宋育仁聯合朝中張之洞、劉坤一等重臣商量,在英國購買五艘兵艦外加十艘魚雷艇,並僱傭澳大利亞熟練水兵2000人組成一支水師,以英國商船的名義經過澳大利亞沿海北上攻擊日本的長崎和東京,奇襲日本。

該計劃雖然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是從現在的史料上看,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海軍已經是傾巢出動了,因此宋育仁、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計劃完全具備可操作性。然而就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宋育仁將計劃和盤托出給了自己的頂頭上司龔照瑗,希望龔照瑗能夠說法慈禧批准自己奇襲日本的計劃,然而這個本有可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計劃卻被慈禧無情的給拒絕了。

甲午海戰中日對決,此人提出克敵制勝之計,若實施,日本必定慘敗

就這樣這樣最後一個能夠拯救大清危亡,保護臺灣的偉大計劃胎死腹中,而至於當時的光緒皇帝為何沒有啟用宋育仁的計劃。一是因為當時的光緒皇帝只是慈禧的傀儡,自己完全沒有任用大臣的權利;第二,宋育仁並沒有將自己的所謂的奇襲日本的計劃送給光緒,也就是說,整件事情光緒皇帝根本就不知道;第三,當時慈禧一心想要過好自己的六十大壽,與日本已經達成了講和,作為沒有實權的光緒自然不敢忤逆慈禧的意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