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故土難離夢囈鄉語,何時能回關中故土?

中國近代史 于右任 書法 臺灣 德風堂說藏品 2017-05-04

于右任:故土難離夢囈鄉語,何時能回關中故土?

于右任到臺灣之後的15年間,他的監察院院長一職形同虛設,幾乎無所事事。他幾次向蔣介石提出辭呈,以年紀大、身體不好為由,要辭去“監察院院長”一職,都被蔣介石挽留。蔣介石在臺灣繼續實行獨裁統治,“監察院”不過是花瓶而已,但他還需要于右任為他裝點門面。

上世紀50年代的臺灣,經濟蕭條。當時的“行政院長”俞鴻鈞,卻為少數國民黨上層官員加薪。民眾對此意見很大,1957年于右任上書彈劾俞鴻鈞。1958年1月16日,蔣介石在召集中央委員、評議委員和國民黨籍的監察委員近200人開會,會上公開袒護俞鴻鈞。俞鴻鈞彈劾案對於右任打擊甚大。

德風堂館藏於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也許年紀大了,見千帆過盡,心境也就得平和,從此以後,他更加置身事外,寄情於書法、詩詞。隨著年歲漸高,後期草書漸入寧靜恬淡之境,晚年更臻成熟,達到揮灑自如、爐火純青的境地,信手拈來,皆成佳構,被尊為“一代草聖”。不管怎樣複雜紛紜的文牘,到他手裡都只批一個字,如“是”“行”“商”“閱”等字眼,絕少用兩個字以上,加上簽名用的“右任”二字,批文總共不超過三個字。他最後15年的院長生涯就是這樣在臺灣度過的。

于右任到了臺灣,髮妻高仲林及長女於芝秀留在了大陸,于右任非常想念他們。高仲林比于右任小兩歲,性格開朗,兩人雖然離多聚少,然伉儷情深。每當夜深人靜時,于右任獨自漫步於庭院時,望月思鄉,深念大陸至親,抑鬱苦悶,無以釋懷。

于右任:故土難離夢囈鄉語,何時能回關中故土?

德風堂館藏於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他晚年在臺灣的日子,一直將於夫人早年為他縫製的布襪鞋子攜帶身邊,視若珍寶,常摩挲而不用,以為紀念。于右任則通過香港友人吳季玉與於夫人取得聯繫,曾匯寄臺幣600元給於夫人和於芝秀母女。1958年,正是于右任與他的髮妻高仲林金婚之年,但本應在夕陽歲月中相偎相依的這一對夫婦,卻被橫亙的海峽所阻隔。人們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當時,老伴在大陸的生活到底如何,他根本無處知曉。於是,他寫下那首哀痛的詩:“兩戒河山一日簫,悽風吹斷咸陽橋,白頭夫婦白頭淚,留待金婚第一宵。”

他苦等時局的變化,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返回故鄉,希望能見到自己的結髮妻子高仲林以及長女於芝秀等親人。大陸與臺灣僅僅一水之隔卻無法與親人團聚,那種思念一定是刻骨銘心,痛徹心扉的。1962年1月12日,于右任回首前塵往事,不禁黯然神傷。他自知來日無多,遂在日記中寫下了後事安排:“我百年後,願葬於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葉落歸根,于右任的拳拳故國之情,至此一發不可收拾。1月24日,一夜未眠的老人,在晨光曦微中寫下了悽愴動人的哀歌《望大陸》: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這首帶有遺囑性質的絕命辭,很快就蜚聲海內外,讓人摧肝裂肺,不忍卒讀。

于右任:故土難離夢囈鄉語,何時能回關中故土?

德風堂畫廊期購銷于右任、石魯、黃胄、何海霞、劉自櫝等名家書畫作品,名人字畫定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鑑定字畫。德風堂畫廊向藏家鄭重承諾:凡在德風堂畫廊購買的書畫作品,均附有德風堂畫廊出具的保真證書,以及部分當代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照片及視頻影像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