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十年後七成航天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尖端核心技術是什麼?是競爭力、是主導權、是命根子。

外國人能幹的事,中國人也能幹,而且可以幹得更好。

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鬥,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

重大航天工程的每一次技術突破和每一步工程跨越,都是全國大力協同、密切配合、攻堅克難的結果。

6月26日,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及教育部聯合開展的“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100講、國企骨幹擔任校外輔導員活動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為莘莘學子和我國航天事業的未來接班人講述“新時代的中國航天強國之路”。

吳燕生從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開始講起。他說:“60多年來,幾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團結一心、接續奮鬥,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使我國昂首屹立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在航天裝備方面,我國導彈武器裝備經過獨立自主發展,已經擁有了數十種地地、地空、海防、空空導彈,形成了完整配套的導彈裝備系列,而且在許多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實施重大工程方面,以重大科技工程為牽引,以奪取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優勢為突破口,取得以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導航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在進入空間和空間應用方面,我國先後成功研製17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307次發射,將400多顆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成功率達到96%,年發射次數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目前在軌航天器達到280餘顆,居世界第二位。

在國際合作方面,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航天國際合作,先後與30多個國家簽署了90多項雙邊航天合作協定,已為23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國際商業發射60餘次,實現整星出口項目13個,成為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新亮點。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為服務政治外交大局開闢有效途徑。

新一輪科技革命漸近,航天核心技術創新和能力水平加速提升;航天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多元化航天發展模式成為趨勢;空間軌道革命醞釀發酵,帶來擁擠、競爭、合作的新常態;加速推進重大航天工程與計劃,不斷鞏固和擴大航天領域優勢地位。

後續航天科技集團將重點開展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創新,到2030年,實現核心技術及重要原材料、關鍵核心器件自主可控,70%的航天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大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將國家重大航天工程打造成享譽世界的“國家名片”。

堅持“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不斷拓展互利共贏的發展形式,使航天活動成果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服務和增進人類福祉,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同樣是付出,同樣是奉獻,能為國家和民族去付出、去奉獻,這是身為一名航天人最大的榮耀。

(本版文章由本報綜合編輯)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佈、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