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毀滅性兵器:一種一發320箭滅一萬倭寇,一種粘身必死

中國古代史 村正 明朝 武器 慧子月朦朦 2017-05-25

毀滅性兵器,指的是可以給敵人以毀滅性打擊的兵器。在冷兵器和炎器並用,以冷兵器為主導,火器尚不發達的古代,世界上有一些兵器可稱為毀滅性兵器,下面介紹三種,一種毀滅其主,誰用誰有血光之災,一種一發320箭殲滅一萬倭寇,一種猛火撲不滅,粘身必死。

世界古代毀滅性兵器:一種一發320箭滅一萬倭寇,一種粘身必死村正妖刀。日本的一種戰刀,毀滅其主,誰用誰有血光之災。這種刀產於日本伊勢的桑名,成名於戰國時期,“村正”是一個工匠家族,在室町幕府到江戶幕府的100多年間,鍛造了無數銳利無比的村正刀。村正刀助德川家康統一了日本,同時也落下了“妖刀”之名。因為德川家康的祖父、父親和兒子相繼死於村正刀下,連他自己也被村正刀傷了兩回手指。德川家康認為“村正刀是專門作祟德川家的妖物”,於是下令譭棄所有村正刀,任何人不許佩戴,凡持有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將被處極刑。此後,所有村正刀被稱為“邪劍”、“妖刀”。德川幕府時期,私藏村正刀不是被幕府殺掉,就是引禍上身。一個叫做鬆平外記的武士私藏村正妖刀後陷入狂亂,殺死自己的朋友後自殺。一個刀商得到一柄村正刀,他將村正的名字消掉並刻上正宗的名字,但不知為什麼,後來竟用刀殺了自己的妻子。一個小偷偷走一把村正刀,結果一不小心被刀切掉了手腕。

世界古代毀滅性兵器:一種一發320箭滅一萬倭寇,一種粘身必死一窩蜂箭。明朝一種集成火箭,可同時發射32發火箭,是火箭炮的鼻祖,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一窩蜂箭全長140釐米,發射口寬35釐米,呈六角形,很像蜂巢。其中一面有火門,火門上有防止火箭發射時漏氣的火門蓋,不發射時蓋上蓋板,防止雨水淋溼內裝火箭。發射筒內裝有火箭,長為131釐米。發射時,士兵將發射器的皮帶掛在肩上,懷抱發射筒發射。一窩蜂箭最大射程500-600米,有一里多地,一般在敵人進入300米範圍內發射,可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在一窩蜂箭基礎上,明朝還有一次發射更多的多發火箭,如“群豹橫奔箭”一次發射40發,“四十九矢飛廉箭”一次發射49發,“群鷹逐兔箭”一次發射60發,“百虎齊奔箭”一次發射100發。多種多發火箭裝到架火戰車上,可實現一次發射三百二十發。架火戰車上再配以三門百子銃和兩支長槍,便是具有毀滅性的火箭炮車。戚繼光的戚家軍就大量裝備這種架火戰車,在平壤之戰中殲滅一萬倭寇。

世界古代毀滅性兵器:一種一發320箭滅一萬倭寇,一種粘身必死猛火油櫃。這是最為恐怖的守城兵器,為世界上最早的火焰噴射器。猛火油即石油,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就發現並使用了石油,古代原油稱“石漆”,唐代叫“石脂水”,五代時叫“猛火油”,宋代沈括首次命名為“石油”。早在南北朝時期,猛火油就已在戰爭中使用。據《武經總要》記載,猛火油櫃以猛火油為燃料,用熟銅為櫃,下有4腳,上有4個捲筒,捲筒首大尾細,尾開一小竅,大如黍粒,首為圓口,徑半寸,櫃旁開一竅,捲筒為口,口有蓋,為注油處。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櫃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裝有“火樓”,內盛引火藥。發射時用燒紅的烙錐點燃火樓中的引火藥,使火樓體內形成高溫區,同時通過傳導,預熱油缸前的噴油通道形成預熱區,然後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櫃中壓縮空氣,使猛火油經過火樓噴出時,遇熱點燃,從火樓噴口噴出烈焰,形若火龍,因猛火油之火粘到身上撲不滅,敵人必被燒死。後梁貞明五年(919年),後梁軍對後唐軍作戰時使用了猛火油櫃。到了宋代,猛火油櫃成為城守戰和水戰中的“兵器之王”,因猛火水不能滅,中火者皆被燒死燒焦,殺傷力極大。《新五代史·楊密傳》:“攻城,以此油燃火焚樓櫓,敵以水沃之,火愈熾”。因猛火油櫃威力巨大,越用火滅火越大,攻城士兵無不畏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