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上演完璧歸趙 無數帝王欲求之 今不知所蹤

很多人應該聽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完璧歸趙”,這段故事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和氏璧被戰國各諸侯視為鎮國寶藏來收藏,各諸侯為了把玉璧佔為己有,想盡辦法互相爭壓,上演了戰國時期一幕精彩的歷史劇。最後這件珍貴玉器竟不知落到何處,成為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它曾上演完璧歸趙 無數帝王欲求之 今不知所蹤

完璧歸趙

這件珍貴玉器的來歷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座山下發現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他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厲王。玉璞是一種天然玉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楚厲王找來相玉家進行鑑定,玉工認為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塊,沒有什麼價值。厲王非常生氣,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並把卞和驅逐出楚國。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趕回楚國,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武王,玉工仍鑑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

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卞和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眼睛直往外滴血。這件事傳到了楚文王那裡,文王派人問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哭,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啊!”文王聽後,命人把卞和帶到宮殿,並使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瑕的美玉。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為“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而珍藏起來。

它曾上演完璧歸趙 無數帝王欲求之 今不知所蹤

和氏璧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繆賢的宦官從一外人手中購買到這塊玉,經玉工鑑定後,方知正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王得知後,便將這件珍貴寶玉強奪去了。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產生了凱覦之心,就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秦國勢力強大,怕得罪秦國招來滅國之災,只好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和氏璧獻給了秦王,秦王看到玉璧,認為果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將玉璧傳給左右嬪妃大臣觀看,眾人皆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前去說:“璧上有點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看。”秦王將璧遞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們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15座城換玉璧只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況且因一璧而得罪秦國,實在不值。

它曾上演完璧歸趙 無數帝王欲求之 今不知所蹤

劇照

趙王採納了我的建議,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趙王還齋戎五日後,才派我將璧送給您。可大王您在召見我時無禮傲慢,還將璧傳給眾人看,這是在戲弄我和趙國。我看大王您根本無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您若再逼我獻出玉璧,我的頭就和這玉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藺相如說罷,高舉玉璧,做出撞擊柱子的樣子。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連忙道歉,並召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割去15座城。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趙王派我送璧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玉壁來。”秦王見無法強奪,只好同意了。藺相如回到賓舍,想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但秦王的一舉一動表明他根本不可能割城給趙國。於是便派手下人喬裝打扮,懷揣玉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幽王投降,獻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它曾上演完璧歸趙 無數帝王欲求之 今不知所蹤

玉璽

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用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的玉璽,代代相傳。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璽的邊角料所製作的玉塊。但歷史文獻中關於秦國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還比較詳細,指明它是用藍田玉製成的,因此用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兩種推測: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如果這樣,將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遺失或被項羽掠奪去。秦末,項羽率兵進攻咸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隨後而來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它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或許遺落在項羽敗死的垓下(今安徽靈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