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白玉蟾《足軒銘卷》、《四言詩帖》欣賞

中國古代史 白玉蟾 南宋 宋朝 沃德利成書畫院 2017-07-05

南宋白玉蟾《足軒銘卷》、《四言詩帖》欣賞

《足軒銘卷》, 紙本,手卷,縱32.5cm,橫81.5cm,草書,22行,195字

《足軒銘卷》鈐項元汴、耿嘉祚、安岐、乾隆內府、永瑆、奕繪、吳湖帆等諸鑑藏印。卷後元虞集,明項元汴,清永星、守虛子、綿億、崇恩,近代吳湖帆、潘靜淑題跋。署年款“寶慶丙戌”,為寶慶二年(1226年),白玉蟾時年33歲。此件書法筆勢清勁爽健,用意超凡脫俗,有晉人風度,為名家精品,世所罕見。清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釋文:

寄題足軒。奉似吾友周長高士,紫清白玉蟾。一丘一壑志願足,始縫掖時文史足。不肯桒行禮自足,指此鑑心信知足。老氏寧馨一夔足,靜觀平生萬事足,何必封侯萬然後足。有人冷笑招不足,護元氣如護手足。擬待登天欠兩足,使子果然功行足。為須司命來是足,莫學射王無厭足。羞使瞿曇福慧足,極國閻王伊多足。仙人自合斷鰲足,更施所養補未足。如彼江上一犁足,亦如人國兵食足。所謂平生萬事足,寶慶丙戌萬事足。乃見止□此神足,道無死生無不足,是以此軒名曰足。

白玉蟾(1194-1229),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十二歲舉童子科,諳九經,能詩賦,且長於書畫。遂篤志玄學,別家遍訪名師,苦志修煉,參遊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歸羅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後居武夷山得道,稱為瓊綰紫清真人。

後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陳楠逝後,遊歷天下,後隱居著述,致力於傳播丹道。

白玉蟾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後,始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飛昇後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

白玉蟾師事陳楠,相從流浪各地,盡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羅浮山得陳楠臨終付囑。白玉蟾遊歷於羅浮、武夷、龍虎諸山。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鎮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如瘋顛”。

白玉蟾於嘉定中(公元1208-1224),曾詔徵赴闋,對御稱旨,命建太乙宮。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長為弟子。十一年寧宗降御香,玉蟾“為國升座”,主國醮於洪州玉隆宮,後又於九宮山瑞慶宮主國醮。十五年赴臨安,伏闕上書,言天下事,“沮不得上達,因醉執逮京尹,一宿乃釋”,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眾。一日不知所在。

白玉蟾“身通三教,學貫九流”。融攝佛家與理學思想,納《易》學以闡丹法,自稱“聖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內丹學說的基本理論為宇宙生成論和精、氣、神的修為。摻揉易學禪學的“知止”說,認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豈知此精此神氣,根於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嘗相返離,結成一塊大無邊。”

白玉蟾師承陳楠的內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籙,齋醮科儀,尤以神霄雷法著稱。在雷法及符咒應用上,認為靈驗與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內煉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張以內煉為基礎,雷法與內丹術相結合。而內煉功夫,全賴心之作用。他稱“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且認為符咒召役的神靈實際上是行法者的精氣所化。

白玉蟾對內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寶,隱在丹田,輕如密霧,淡似飛煙”(見《道藏輯要》之《冬至小參文》),他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後命,融道教修命之術與佛教養神之方于丹道一爐之中。

白玉蟾的內丹學說理論,奉南宗傳統,主張獨身清修,他身體力行、終身無娶。其內丹學說之風格與張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張伯端以頓悟圓通釋內丹還虛,白玉蟾則謂“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純以禪理入道。又寓內丹於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內煉成丹,外用成法”的特點。對五代以後道教的修煉方術有較大影響。

白玉蟾還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創立者,他先後了收留元長、彭耜、陳守默、詹繼瑞等為徒。打破張伯端至陳楠以來南宗單傳的歷史。復歸武夷止止庵即傳道授法。同時取漢天師“二十四治”法,按“師家曰治,民家曰靖”的傳統,立“靖”為建宗傳法之所。這也標誌著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團。

中國歷史上曾經湧現出許多有文化修養、多才多藝、技法高超的釋道僧人,如隋智永、唐懷素等,他們以其精熟的技巧和殊異的情趣,創造了大量作品,而這些作品往往抒其懷抱,蘊含哲理,具有較深的藝術內涵和欣賞價值。白玉蟾便是一位很有才華和個性的道人書法家、畫家。學問宏富,道行高深,自然筆法超然不俗,非同凡響。白玉蟾的詩文書畫當時就很有名。《宋元詩會》卷57載“四方求詩文者戶屨常滿”,其弟子留元長《海瓊問道集序》雲:“真草篆隸,心匠妙明。琴棋書畫,間或玩世。所與交者,盡時髦世彥。雖敬慕之者,不可得親,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白玉蟾一生雲遊四方,常登臨賦詩,落筆紀勝。元代隱士黃玠,還專門寫過一首詩,讚賞白玉蟾的書法:“仙人白玉蟾,題詩留素壁。筆勢來翩翩,矆睒不可測。將飛蛟龍影,或是風雨跡。” 。據《江西通志》記載,含山縣禱應山、豐城縣始豐山、南昌府白仙嶺、安福縣武功山等等,到處都有白玉蟾雲遊的蹤跡。豐城縣始豐山石壁上還存有白玉蟾影及手書“江右福地,始豐名山”八字。正如虞集在談到白玉蟾行蹤時所說,“江右遺墨尤多”。

白玉蟾的題壁書法現在已很難見到,但流傳至今的遺墨有三件:草書《足軒銘》卷、行書《仙廬峰六詠》詩卷、草書《天朗氣清》詩卷。草書《足軒銘》,紙本手卷。縱32.5cm,橫81.5cm。22行,195字。本幅鈐項元汴、耿嘉祚、安岐、乾隆內府、永瑆、奕繪、吳湖帆等諸鑑藏印。卷後元虞集,明項元汴,清永星、守虛子、綿億、崇恩,近代吳湖帆、潘靜淑題跋。中有“寶慶丙戌萬事足”語,“寶慶丙戌”乃南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白玉蟾時年33歲。此件書法筆勢清勁爽健,如風送雲收。為白玉蟾的代表作。清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行書《仙廬峰六詠》詩卷乃敘仙人張驚喜之事。自書七言絕句六首,分詠丹光亭、藏丹巖、梯雲棧、聽鶴臺、宣詔石、整衣壇六景。其一雲:“仙人不見張驚喜,尚有藥爐荒碧苔。”按:仙廬峰在湖南。宋?範致明撰《岳陽風土記》雲:“又有寶慈觀,乃張真人煉丹飛昇之所。弟子葬其衣冠,俗謂之衣冠塜。丹灶遺蹟尚在仙廬峰左。石臼二,因岩石為之。”《湖廣通志》卷十二《山川志?華容縣》:“石門山在縣東三十里,一名仙廬山,七峰甚高,有晉張驚喜煉丹處。”張驚喜為晉代道士。白玉蟾一生雲遊四方,據文集記載,他曾到過鼎州(湖南常德)。因此到岳陽完全有可能,但書寫年代不詳。此卷行筆舒捲自如,有《瘞鶴銘》之韻致。

至於草書《天朗氣清》詩卷的寫作年代,已難考知。從傳世的三件作品看,白玉蟾尤善行草,評者以為“大字草書,若龍蛇飛動”。受懷素、張旭、黃庭堅影響很明顯,筆挾風濤之氣,韻度天成,在南宋書壇允推上品。

白玉蟾將學仙通於書畫,強調 “無心”。如《大道歌》雲:“無心之心無有形,無中養就嬰兒靈。學仙學到嬰兒處,月在寒潭靜處明。”觀其行書《仙廬峰六詠》卷,用筆稚拙,純任自然,而靈氣滿紙,飄飄欲仙。這與他“千古蓬頭洗足,一生服氣飧霞”、“笑攜黎杖倚寒鬆,現世神仙一拙翁”的人生態度若合符契。白玉蟾作為道教徒,他的草書與他精妙的符書有關係。據載,湖南祁陽縣祁山紫清觀,舊藏有白玉蟾的符書,“玄妙淳古,莫測其運筆起止之跡。” 史載白玉蟾擤性嗜酒。他常趁酒作草,落筆如風。潘坊《白玉蟾全集?原序》稱:“僕頃未識瓊山,一日會於鶴林彭君座上,時飲半酣,見其掀髯抵掌,伸紙運墨如風。”迅疾的揮灑,白玉蟾豁達率真的秉性自然會傾瀉於紙上。

白玉蟾的文集中幾乎沒有論書的文字,但論畫詩卻有數篇。如《上清集》中《贈趙大虛畫竹石》、《贈畫魚者》、《贈郭成務蘆雁》和《武夷集》中的《畫中眾仙歌》等。其中《畫中眾仙歌》評騭歷代書畫家,可看著嶺南地區較早的書畫論著: 不興飲盡孫權酒,正欲畫屏筆脫手。一點凝墨狀生蠅,剔之不飛心始驚。獻之興來拈起筆,筆如解飛自鉤掣。戲染松煙作牸牛,脫似偃角眠莎丘。蕭賁深得鶴三昧,胸中不與造化礙。一副素綃如片天,雪翎欲起凌蒼煙。……仁老胸中有雪月,畫出梅花更清絕。魯直嗅之嫌無香,幻出江南煙水鄉。……古人去後無人學,學者往往得皮殼,鬼神卻易狗馬難。匠世未能窺一斑,見君丹青與水墨,下筆剜出心中畫。一發才精百發精,留取後世不死名。

從最後一句看出,白玉蟾對書畫的重視程度。白玉蟾的論畫詩,可明顯看出受黃庭堅的影響。如他《贈畫魚者》形容畫中魚之生意雲:“深恐後夜或雷雨,化作龍飛禹門去。”這與黃庭堅《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詩:“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飛去。” 十分相似。又《贈畫魚者》有“畫到妙處手應心,心匠巧甚機智深”的見解,這與黃庭堅“心不知手,手不知心”的作書方法沒有二致。白玉蟾曾在《畫中眾仙歌》中提到黃庭堅:“仁老胸中有雪月,畫出梅花更清絕。魯直嗅之嫌無香,幻出江南煙水鄉。”“仁老”即北宋畫梅高手華光仲仁,是黃庭堅的方外之交。黃庭堅論畫愛用“幻”字,源於佛教萬法皆空的思想。白玉蟾也是如此,如《贈郭成務蘆雁》雲:“世間此畫知有無,幻出棲雁三四隻。”

白玉蟾善畫竹,並且工畫人物。據彭耜《海瓊玉蟾先生事實》記載:“(白玉蟾)尤妙梅竹,而不輕作。間自寫其容,數筆立就,工畫者不能及。”相傳鄂州城隍廟壁林竹是其真跡。嘗畫祖師張平叔、薛道光及自已像。 白玉蟾的醉心書畫,非止遊戲翰墨而已,而有資以悟道的考慮,用他的話說,“竹之清虛石堅硬,以此發明真心性。”(《贈郭成務蘆雁》)白玉蟾的畫跡甚多。清人記載其畫跡尚有:《修篁映水圖》一、《竹實來禽圖》一、《紫府真人像》一、《展上公像》一、《純陽子像》二、《醉道士圖》二、《醉仙圖》一、《歐陽楚翁雲山草堂圖》、《墨梅圖四》、《西崦梅石圖》、《僧梵隆寫李龍眠嘉樹山莊圖》等。被稱為“八怪”之首的金農(1687-1763)自稱梅花取法白玉蟾;而其人物畫,評者以為有吳道子風韻。

南宋白玉蟾《足軒銘卷》、《四言詩帖》欣賞

白玉蟾《四言詩帖》

《四言詩帖》是白玉蟾的草書,墨跡,紙本,縱24.5釐米,橫52.5釐米,全詩凡11行,共50字,款署“玉蟾”。

釋文:

天朗氣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寶生。天雲紫蓋,來映我形。玉童侍女,為求天靈。九帝高氣,三光洞□,得爾飛蓋,升入紫庭

南宋白玉蟾《足軒銘卷》、《四言詩帖》欣賞

白玉蟾行書《仙廬峰六詠卷》

《仙廬峰六詠卷》,此卷書法秀逸清朗,別具一格,內容是詠景詩六首。上海博物館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