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王朝合法繼承人,卻被親生父親削宗籍、賜死,死時才24歲

中國古代史 雍正 胤禩 乾隆 清朝 靜說歷史 2018-12-01

雍正皇帝第三個兒子弘時,年輕時犯下大錯,讓雍正十分震怒,下令削除宗籍,貶為庶民,一生再未得到過雍正的關愛,雍正五年,年僅24歲的弘時去世,留下了身後的三個女兒和一個早早夭折的兒子。

雍正總計有十四個子女,長子和次子早早去世,只好留下密旨讓弘曆繼承皇位,即後來的乾隆皇帝,回想當年,弘時觸怒雍正,第二年雍正下令廢除其皇族宗籍,究竟是怎樣的過錯讓雍正這樣惱火呢?其中又有怎樣的隱情呢?

按理來說,兩個皇子相繼去世,繼承人的位置自然是第三個子弘時,但是雍正卻不這樣想,當時整個朝堂之上都清楚雍正更加偏愛弘曆,這是康熙在世時極其寵愛的小孫子,很大程度上雍正能得到皇位也是沾了兒子的光。

雍正有意傳位給弘曆,引來了弘時的不滿,出於奪權考慮,弘時暗地裡參與到允禩一事,被雍正察覺之後廢除宗籍。

此人本是王朝合法繼承人,卻被親生父親削宗籍、賜死,死時才24歲

封建王朝爭奪皇權的事情自古就有,遠了不說,康熙在位期間就曾兩次廢除太子,起因就是皇子們拉幫結派,康熙死後本以為後人會吸取教訓,結果弘時又一次犯下大錯,與雍正極其憎恨的允禩走到一起,自然受到嚴厲處置。

乾隆即位之後,徹底斷絕了皇位之爭,曾評價弘時“放縱、不謹”,四個字就概括了他的性格缺陷,目中無人最終葬送了大好前程,雍正在廢除弘時的時候,直接讓他去做允禩的兒子,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行為,這不是讓他們更加親近嗎?其實不然,雍正對於前朝的皇子之爭有自己的看法,在他心中允禩一直是一個不安定因素,必須找機會徹底廢掉他。

果然被貶之後的弘時還想靠著允禩拖弘曆下水,雍正得知之後異常震怒,當時只是廢了弘時的宗籍,沒有抹除他的名字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大清國不能沒有繼承人,弘曆一直都是最合適的那個人選,也是自己最喜愛的兒子。

此人本是王朝合法繼承人,卻被親生父親削宗籍、賜死,死時才24歲

早在傳位之前,雍正就在祕密培養弘曆,他自認為保密工作做得很出色,同年十一月,恰逢康熙皇帝忌辰,雍正把主持大典的事情交給了弘曆,一方面是為了鍛鍊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群臣他就是自己欽定的接班人,年僅十三歲的弘曆奉命前去祭拜先祖陵墓。

滿朝文武看著這個僅有十三歲的少年,恍惚間都知曉了雍正的用意,祭拜先帝向來都是皇帝的分內之事,如今弘曆來了,明顯的就是雍正放出的信號。

事情傳出去之後,最受打擊的當然是弘時了,前兩位皇子逝世之後,本來皇位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哪想到自己的老爹玩了一出祕密建儲的事,培養弘曆多年,自己卻得不到賞識,他非常沮喪卻又不想這樣退出,心裡想著此次祭拜皇陵只是雍正的無心之失罷了。

此人本是王朝合法繼承人,卻被親生父親削宗籍、賜死,死時才24歲

然而現實告訴他,最後一絲期望徹底破滅。

雍正二年,康熙皇帝誕辰,此次前來主持祭拜大典的依舊是弘曆,如果說上次是雍正的無心之失,那麼前後兩次事實表明,雍正鐵了心要立弘曆為接班人,群臣也看清楚了現在的局勢,紛紛巴結奉承,只有弘時一個人帶著仇恨和嫉妒一步一步站到了父親的對立面,對於雍正的所作所為,弘時非常不滿只能寄希望於允禩身上。

雍正和允禩的關係並不複雜,還是前朝奪權產生的矛盾,允禩深得康熙喜愛,卻與皇位無緣,不過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為了奪權使出了各種手段,最終引得康熙大怒,不得已轉而擁護允禵,此時雍正殺出,讓他滿盤皆輸,從此兩個人勢不兩立。

此人本是王朝合法繼承人,卻被親生父親削宗籍、賜死,死時才24歲

雍正自然清楚允禩對自己的仇恨,但是登基之初根基不穩,自己無法徹底剷除允禩勢力,只能想辦法限制其發展壯大,諷刺的是,雍正的兒子此時卻加入了允禩一派,與自己的老爹作對,歸根結底還是那個位子的吸引力太大了。

起初弘時就曾拜師允禩,學習為官之道,雍正也默許了這些行為,希望他能在學習途中知曉自己的過錯,哪裡想到弘時決定一條路走到黑,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雍正五年,陰謀奪權敗露,“削宗籍、賜死”成了弘時最終的結局。

史書對此僅記載四個字“放縱不謹”,說是弘時必死的原因。

此人本是王朝合法繼承人,卻被親生父親削宗籍、賜死,死時才24歲

雖說雍正下令處死弘時,不過史料記載僅僅是削除了弘時的宗籍之後,將他趕出了宮門,清高宗位時恢復了弘時的地位,關於雍正是否殺了弘時的說法,史料中有相對詳細的記載:“雍正第三子弘時,一子。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母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之女。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嫡妻棟鄂氏,尚書席爾達之女。妾鍾氏,鍾達之女。妾田氏”。

上面有明確的死亡時間,這也是推斷雍正沒有殺死兒子最直接的證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