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在中國獲益最大國家,之前從未露面,現今已經徹底走向衰落

中國古代史 日本 白銀 清朝 山川文社 2017-04-29

在一八九五年的甲午戰爭中,雖然日本打敗了清朝統治者——愛新覺羅氏,增強了自己國家的實力,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得到大利益的還是沒有參加戰爭各國列強,其中,得到這場戰爭最大好處的則是從來沒有出場過的強國——大不列顛。百年前在中國獲益最大國家,之前從未露面,現今已經徹底走向衰落

這不是沒有任何證據、史料的胡說,但也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英國竟然是這場中日戰爭的最大利益既得者,這就是首領的優勢,這是隻有老大才能享有的利益。但是其他的列強諸國也分得了不少利益:

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很快建成,它利用已經建成中東鐵路,將本國勢力發展到中國的東三省地區,並且使自己國家可以隨時入侵當時受日本方面控制的朝鮮。日本則準備將北緯38°線往北的朝鮮國作為自己國家讓步的底線。遠在歐洲的德國也絕不吃虧,它將日本撤退軍隊後的膠東半島上的多個軍港收入自己的囊中。這塊讓日本出了吃奶的力氣才打敗清政府搶到的肥肉,就這樣的,被各國列強逐塊逐地瓜分。

這也是那時殘酷的國際大環境。百年前在中國獲益最大國家,之前從未露面,現今已經徹底走向衰落

清政府作為甲午戰爭中的最大冤大頭,向日本賠付了高達兩億兩白銀的軍費,而這筆數額巨大的賠款均來自於它向英、俄、法、德等各個國家銀行財團的借款。我們常常說,在利益的天平上,友誼這種毫無盈利空間東西簡直是不堪一擊。兩億兩雪花銀的鉅額借款到後來已經成為本金加上利息總共高達六個億天文數字。

《馬關條約》中的賠款各項的詳情是:清廷為了達成條約中在三年之內還清全部賠款的目的,一八九五年七月,愛新覺羅氏領導的清廷和法國、俄國兩國共同簽署了《四釐借款合同》,這也是我們所說的“俄、法借款”。其中規定:借款總數為四億法郎,年利息是四釐,分成三十六年還清,折扣則是百分之九十四點一二五。

一八九六年三月,已經落敗的清廷和英國、德國兩個國家簽訂了相關合約,在這款合約中——“英德借款”借出的金額總計為一千六百萬英鎊,年利息是五釐,分成三十六年償還,折扣是百分之九十四。一八九八年三月,清朝政府再一次和英、德簽訂另一款借款合約,這被稱為“續英德借款”,借款總和一千六百萬英鎊,年利息四釐半,分別在四十五年還清,折扣為百分之八十三。百年前在中國獲益最大國家,之前從未露面,現今已經徹底走向衰落

只是上面所述的三次借款便給中國造成了大約四萬零四佰七十一萬兩白銀的間接損失,與此同時這三筆借款還包含非常嚴苛的附屬條件,這導致中國主權逐步喪失,與之相關的各項條件如下:

在償還借款的四十五年之內,中國的政府方面不可加速償還或者是在償還期結束之前一次性還清。借貸款項的擔保對象除了包括中國的海關關稅之外,還有貨釐以及鹽釐。

這些嚴苛的附屬條件不但為各國收取中國政府的利息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使列國各國加大了對中國利潤的監控。這些近乎借款二倍的高額利息和各種附帶的豐厚利益幾乎都被大不列顛共和國為首的國際上的金融界資本得到,這些資本贏得的好處超過了日本在這次兩國交戰中所獲得的戰爭財富。百年前在中國獲益最大國家,之前從未露面,現今已經徹底走向衰落

日本在戰爭中的得到的更多是償還給了以前借來的外債以及多次向其他各國購買的大量軍火。歸根結底,這塊蛋糕的絕大多數還是進了列強和國際金融界大頭的包裡。

由於中國在這次戰爭中的失敗,日本大發了一筆,但是最令人感到詫異的還是英國竟然成為了此次戰爭最大的幕後贏家,甚至其中參與了的德國、法國、俄國等列強都沒有得到像英國那樣多的好處。大英帝國通過金融中的各種貨幣手段,為自己的國家謀得了超乎想象的豐厚利益。

而比它更大的好處是之後發生的金融貨幣戰爭,列強各國逼迫中國政府,讓其對本國的白銀進行貶值,並和日本共同謀劃,對清廷賠償給日本的2.3億兩白銀強迫換成英鎊進行賠償。導致中國不得不拋售白銀來賺取所需的大量英鎊。百年前在中國獲益最大國家,之前從未露面,現今已經徹底走向衰落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與其說是大不列顛共和國與日本共同謀劃,還是過於誇大日本的國際地位了。畢竟以大不列顛共和國為首的各位銀行界人士以前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與我們做交易,只能是英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