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歐盟終於跟美國“掀桌子”了!

中東局勢 歐洲 英國 外匯 法國 天天說錢 2018-12-07

文/東南偏北

01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好的關係,也經不起反覆折騰!這不,這句話在國際關係間應驗了,歐盟跟美國終於走到了“掀桌子”時刻。

今天(2018年12月5日),新華社、每經網等多家權威媒體,轉發報道了英國媒體的一則新聞——歐盟計劃抬高歐元地位以挑戰美元。

在報道內容中,詳細描述道:

美國政府試圖用美元做武器,依然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企業施加制裁,為歐洲經濟和貨幣主權“敲響警鐘”。11月5日,美方重新啟動對伊朗能源、航運等領域制裁,要求其他國家停止購買伊朗原油,否則施以連帶制裁。鑑於“以國際規則為基礎的治理和貿易”近期遭遇挑戰,歐盟有必要採取行動。歐洲聯盟將制定計劃,在能源、大宗商品、飛機制造等“戰略性行業”增加使用歐元,以挑戰美元地位。歐盟計劃同樣包括為願意使用歐元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非洲國家提供技術支持。
釜底抽薪!歐盟終於跟美國“掀桌子”了!

至於歐盟為啥要在這個關鍵時間點有計劃的抬高歐元地位,在通稿中,也明確提到,其最主要原因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不顧歐盟反對退出了伊核協議,並仍對在伊朗做生意的歐洲企業實施制裁。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其實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開始,法國總統、德國總理和英國外長,都親自跑到美國進行遊說希望美國留下來,但無論歐洲各國好說歹說,都沒能阻止美國離去。

釜底抽薪!歐盟終於跟美國“掀桌子”了!

遊說美國無果後,歐盟只能回去自己商量對策,歐盟後來啟用了“阻斷法令”,併成立了個“特殊機構”來補貼在伊朗受損失的歐洲企業。

或許歐盟也覺得這麼一直補貼損失也不是回事,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大半年後的今天,英國、法國、德國等五個重要成員國,終於一致同意實施了該計劃回擊美國。

02

歐盟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公開反擊美國,確實讓人震驚。

這也恰恰印證了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沒用永遠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歐盟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大半年後,才對美國予以回擊,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要是“大毛子”,估計當天就跟美國對著幹了。

當初美國,對歐盟成員國收取貿易關稅時,歐盟的那些國家都沒有這麼大的反應,為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歐盟這就怒火中燒了,不惜去挑戰美國的“核心利益”?

表面原因當然還是美國對中東地區某些國家的指手畫腳,不尊重歐洲盟友的意見,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態度,已經超越了歐盟的底線,歐盟只被迫做出反擊。

另一方面,就是歐洲現在日子也不太好過,從法國的動亂就可以窺其一二,歐洲要是在出出來秀秀肌肉,那也太沒存在感了。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利益衝突。美國要想維持全球美元的霸主地位,就必須控制石油,而目前全球70%以上的石油生產國,基本上都集中在中東,而中東以伊朗為首的部分國家,一直在跟美國作對,就以伊朗為例,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的王國政府後,就一直走在“反美”的最前線。

伊朗作為中東地區的區域性大國和重要能源出口國,已經嚴重觸及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所以,在歷年美國的政策中,美國一方面支持伊朗的敵對國以色列的侵略擴張,另一方面對伊朗實施各種制裁。

以前,美國製裁伊朗以及中東地區的小打小鬧,歐盟基本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畢竟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六個國家都在伊核協議的框架裡,可以保證的是中東地區不會有大的差槍走火。

現在美國不僅退出伊核協議,對以色列的慫恿也越來越厲害,中東大有“戰火重燃”的趨勢,而歐洲又都有核心利益在中東、在伊朗。

對歐盟來說,更希望看到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中東,因為中東一旦亂了,將有大批難民湧入歐洲,這是歐盟不願意看到的;但美國訴求卻不一樣,美國想要擁有的是控制整個中東,從而達到控制全世界的目的。

當兩個利益訴求不一致時,反目自然只不過是時間長短問題。所以,在12月5日這天,歐盟終於下定決心,以抬高歐元地位的方式來試圖挑戰美元。

03

在中國諺語中,講究打蛇打七寸,必須要命中要害,否則後患無窮。

顯然,歐盟同樣深諳這句話精髓,不反擊則矣,反擊則直接抓住了美國的命脈——美國引以為傲的美元。

此次歐盟反擊美元、提升歐元國際地位的具體方式主要有三點:

1、使能源合約以歐元結算,同樣支持引導金融交易以歐元結算,鼓勵開發歐元支付系統。歐盟計劃推動建立流動性池,容納以歐元結算的證券。2、歐洲聯盟將制定計劃,在能源、大宗商品、飛機制造等“戰略性行業”增加使用歐元,以挑戰美元地位。3、歐盟願意為使用歐元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非洲國家提供技術支持。

關係到各國貨幣的國際地位的因素,除開軍事能力以外,還有兩個,一個是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情況,這個跟流通情況有關,比如國與國之間使用的美元越多,則存儲的美元外匯也就越多。

另一個則是國家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場佔有率排名,這個關係到貨幣與貨幣之間的結算體系,截至2018年1月末,美元市場佔有率為38.53%。排在其後的歐元市場佔有率也超過30%,達到了32.75%。人民幣目前結算體系中的佔有率還排在第五位,跟美元、歐元還存在一定差距。

很明顯,基於這兩點,歐元對美元已經展開了精準反擊,雖說對美元的狙擊,不一定就能將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擊垮,但這無疑也是一個信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哪怕再好的關係,也有可能反目的一天。

歐洲對美國的“釜底抽薪”,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歐元跟美元的競爭,對中國來說,可能為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爭取到更多時間,這是對中國有利的地方。

同樣的,中國也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兵書上講究的是兵不厭詐,既要謹防歐元跟美元競爭過程中把人民幣擠下船,同時,更應該在保持低調的同時,持之以恆的去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總得來說,一場“戰爭”已經打響,只不過這次是歐盟與美國,我們暫且觀望,最後的勝出者是誰,歷史總會給出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