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中東局勢 伊斯蘭 世界歷史 希波戰爭 軍事歷史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2018-12-05

伊朗——一個消逝的文明古國

我們聽過“四大文明”古國,其實,伊朗也是有資格稱為文明古國的。

在歷史學家的眼裡,中國和其它三大文明都是“大河文明”的代表;古希臘是“海洋文明”的代表;伊朗則是“山地文明”的代表。

如果我們翻開地理圖冊,不難發現伊朗是一個多山的國家。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伊朗大部分國土都位於伊朗高原,海拔大約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脈,北部是厄爾布茲山脈,中部是盆地,形成了許多沙漠,這些地方大多是不宜居住的;值得欣慰的是西南部的波斯灣沿岸和北部的裡海沿岸形成的衝擊平原倒是可以吸引不少人。

從地圖上看,伊朗位於西亞,是連接中亞和小亞的橋樑,戰略位置十分顯赫。

伊朗目前人口是8100萬,是唯一一個曾經實行過“計劃生育”的伊斯蘭國家。

其中,波斯族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阿塞拜疆族佔四分之一,庫爾德人大概佔百分之五,還有一些其它的小民族。

當今伊斯蘭世界主要有兩大派別,多數派——遜尼派,人口為85%,少數派——什葉派,人口15%,可以說,絕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都是信奉遜尼派的,只有伊朗是個例外,它以什葉派為國教。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其實,伊朗人最忌諱別人說自己是阿拉伯人了,他們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

或許在歷史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一、文明時代(前3200年—前550年)

在三千多年前的兩河流域生活著伊朗早期文明的創造者——埃蘭人。

他們在底格里斯河東岸建立了國家,但屢遭外敵入侵,英勇善戰的埃蘭人從未屈服,一直反抗。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大約在公元兩千多年前,操印歐語的雅利安民族開始了大遷徙,他們先來到了中亞的阿姆河流域,然後接著遷徙,其中一支來到了伊朗高原,通過與土著的融合,形成了日後的波斯民族。

這些波斯的先民生活在伊朗高原的西部,被稱為“米底人”。他們在擊敗其它部落之後,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米底人聯合西南部的波斯部落消滅了強大的亞述帝國,遂完成了對伊朗西部的統一。

二、帝國時代

第一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波斯部落原先臣服於米底王國,他們生活在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後來來自於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居魯士統一了波斯諸部落,隨後推翻了米底人的統治。

在經過阿契美尼德王朝幾位君主的強勢擴張後,其國力達到了鼎盛,形成了東起蔥嶺,西至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南抵埃及的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其統轄面積達7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00萬人,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帝國。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所謂盛極必衰,在經過希波戰爭的消耗之後,波斯帝國已垂垂老矣。最後在亞歷山大的打擊之下,曾經輝煌無比的波斯帝國被納入到了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當中。

希臘化時期——塞琉古王國(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47年)

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塞琉古繼承了帝國東部的遺產,建立了塞琉古王國。波斯在塞琉古王朝統治時期吸收了大量的希臘文化,但波斯自己的民族特性一直保持著。

羅馬的勁敵——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後來在伊朗高原的東北部(呼羅珊)崛起了一個新興的國家——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而此時的東地中海霸主正是大名鼎鼎的羅馬帝國,帕提亞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羅馬的東擴絲毫不讓步,兩大帝國在兩河流域和亞美尼亞地區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最終在幼發拉底河一帶形成了邊界。

和平對帕提亞來說顯得那麼奢侈。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帝國的東部出現了一個難纏的敵人——貴霜帝國。這個由大月氏人(被匈奴擊敗,哈哈,即使是古代中國的敗軍之將,出了國門,依然稱霸一方,傲視群雄)建立的國家此時已經極其強大了。此後,帕提亞和貴霜陷入了無休止的戰爭,這對兩國都極為不利,嚴重消耗了國力。

第二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公元224年—公元651年)

由於帕提亞發生了內亂,帝國的一個總督又重新統一了伊朗全境,建立了薩珊王朝。

薩珊波斯時期,帝國恢復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時的疆域,並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制度。帝國以瑣羅亞斯德教(善惡二元論宗教,對猶太教等閃族諸教有重要影響)為國教,穆斯林稱之為“拜火教”,我國稱其為“祆教”。

另外,薩珊波斯也繼承了帕提亞的“戰爭”。由於伊朗地處中亞與小亞的中間,乃四戰之地,故戰爭從未停止過。這一時期薩珊王朝主要的敵人是拜占庭帝國,兩國為了爭奪小亞和亞美尼亞經常大打出手,但彼此勢均力敵,很難消滅另一方。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薩珊波斯是前伊斯蘭時期波斯人最後一個大帝國,它是波斯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伊朗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它所代表的波斯文化達到了古典時期的巔峰狀態,並深遠地影響了其它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三、伊斯蘭化時代

阿拉伯帝國對伊朗的征服 (公元651年—公元874年)

必須清楚的一點是伊朗是一個四戰之地,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所以,伊朗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去征服別人,要麼被別人征服。

當然只有自己強大的時候才能去對外擴張,一旦陷入內亂,則很容易被外族征服。

公元七世紀的西亞大陸,波斯人和拜占庭人已經鬥了幾百年了,現在累了,身體也跨了;然而崛起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此時正意氣風發,精神飽滿,他們在伊斯蘭教的鼓舞下,開始了瘋狂的對外擴張。

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徹底擊敗了薩珊波斯的軍隊,完成了對伊朗的征服。

處於異族統治下的波斯人忍受著阿拉伯人的殘酷剝削,因為不願意改宗,波斯人發動了無數次起義來反抗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但都被殘忍地鎮壓了下去。

很快,波斯人找到了他們的同盟者——伊斯蘭什葉派。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在阿拉伯帝國內部,由於對哈里發的繼承人產生了分歧,並最終導致了伊斯蘭教的大分裂。其中多數派是遜尼派,在倭馬亞王朝具有正統地位;而少數派是什葉派,信徒大多受到迫害。

現在同病相憐的兩股勢力走到了一起,波斯人也意識到只有和什葉派合作才可能贏得獨立,於是,大批波斯底層群眾紛紛改宗加入了什葉派,這是今天伊朗成為什葉派伊斯蘭國家的濫觴。

不久,在什葉派和波斯人的支持下,哈希姆家族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波斯人王朝 (公元874年—公元999年)

在阿拔斯王朝時期,波斯人位居要職,波斯的文化和制度深刻地影響著阿拉伯帝國的方方面面。公元九世紀以後,波斯人擺脫了阿拔斯王朝的控制,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公元874年,波斯人薩曼家族的成員艾哈邁德在布哈拉建立了薩曼王朝,名義上承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宗主權,但實際上是個割據政權。

此後薩曼王朝的幾任君主都勵精圖治,勢力達到了中亞的兩河地區。於是,很多中亞突厥部落進入到了伊朗境內定居生活,他們大多驍勇善戰,為薩曼王朝鎮守邊疆。

由於薩曼王朝的影響,中亞的突厥人開始了伊斯蘭化進程。

突厥人王朝(公元999年—公元1231年)

在阿拔斯王朝和薩曼王朝時期非常流行奴隸軍人,統治者為了制約國內的政治勢力,通常組建由奴隸構成的禁衛軍。這些奴隸大多來自於中亞的突厥部落,他們“單純”,思想上一片空白,而且還精於騎射,這簡直是統治者最理想的統治工具。只要通過簡單的改造——從奴隸市場買來突厥小孩,然後“洗腦”——伊斯蘭教育,最後軍事訓練,合格後來禁衛軍上班。

公元962年,去遠征阿富汗的一名薩曼王朝突厥將領宣佈獨立,建立了突厥人的國家——伽色尼王朝。(伽色尼文明程度高於喀喇汗王朝)

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聯合中亞另一個突厥國家——喀喇汗王朝滅掉了薩曼王朝

11世紀中期,中亞西突厥的一支——塞爾柱人興起,他們先是作為伽色尼王朝的“僱傭軍”來鎮守北部邊境,強大以後反噬了自己的老闆——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統治。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隨後塞爾柱人征服了兩河流域、敘利亞、小亞細亞半島,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至小亞,包括波斯在內的塞爾柱大帝國。

後來契丹人來到了中亞,建立了西遼帝國。

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率領的西遼軍隊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以少勝多,擊敗了以塞爾柱帝國為首的中亞聯軍。此役使塞爾柱帝國聲威掃地,西遼帝國威震中亞呼羅珊,這也是當時中亞地區最大的一次會戰。

公元12世紀末,花剌子模從塞爾柱人手中奪走了波斯東北部,13世紀初佔領波斯全境。

伊爾汗國對伊朗的征服 (公元1231年—公元1380年)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佔據波斯並建立了以波斯為中心的伊爾汗國。

蒙古人逐漸與伊朗人融合並伊斯蘭化,不久,伊爾汗國開始四分五裂,帝國不斷衰落。

帖木兒對伊朗的征服 (公元1380年—公元1405年)

隨著伊爾汗國的沒落,波斯又陷入到了內亂當中,當時軍閥割據,諸侯林立。

來自於中亞的突厥化蒙古貴族——帖木兒趁勢崛起,於1380年至1393年征服波斯全境,隨後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

帖木兒死後,帝國瓦解,波斯又陷入到了分裂當中。

土庫曼人王朝 (公元1467—公元1502年)

但凡大帝國必須要有制度和文化的支撐,不然很容易分崩離析。

帖木兒固然是個舉世罕見的征服者,但他並沒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中央集權制度,所以他死後,帝國的大廈也就坍塌了。

在伊朗高原的北部和裡海沿岸此時先後崛起了兩個由土庫曼人建立的王朝,分別是黑羊王朝與白羊王朝。其中黑羊王朝(西北部)最先強大,但隨後被更為強大的白羊王朝擊敗,白羊王朝在哈桑的帶領下,一度統一了伊朗的大部分地區。

四、民族復興

第三波斯帝國——薩法維王朝 (公元1501年—公元1722年)

在十字軍東征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宗教軍事組織,這些披著戰袍的基督教信徒打起仗來一點也不含糊,戰鬥力爆表,歷史上稱之為騎士團,比較著名的有“醫院騎士團(馬耳他騎士團)”、“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等。他們都打著宗教的旗號,借傳教的“宗教特權”行武力征服之實,可以說這已經脫離了宗教團體的初衷,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騎士團坐大,成為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進而影響地緣政治。

像騎士團這種宗教軍事團體不單單出現在基督教世界,伊斯蘭教也有過,他們被稱為“教團”。旭烈兀在西征過程中摧毀了伊朗和高加索地區的政治體系,使這些地方的邊緣地帶出現了權力真空。於是,一些伊斯蘭教團抓住機會,大肆擴充勢力,形成了割據政權。

其中以什葉派穆斯林教團——薩法維教團力量最為雄厚。他們在阿塞拜疆和伊朗西北部活動,成員大多是頭戴紅色頭巾的突厥化阿塞拜疆人,後來他們推翻了遜尼派白羊王朝的統治,佔領 了大不里士,建立了薩法維王朝。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為了加強統治,為了阻止奧斯曼帝國向東部的滲透,薩法維王朝以什葉派為國教,統治者自稱是穆罕默德女兒(聖裔)的後裔,同時,他還是薩珊波斯的後裔。

經過後來君主的努力和擴張,薩法維帝國不僅統一了伊朗全境,而且還佔據了中亞和阿富汗的大片領土,北境拓展到了高加索地區。帝國的西部與奧斯曼帝國接壤,兩國長期交戰。

薩非帝國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為國教的朝代,對今日什葉派伊朗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為薩法維王朝是依靠阿塞拜疆人取得的政權,所以,這一時期也是伊朗民族融合和國家認同的重要時期,它是現代伊朗國家形成的重要階段。

五、突厥王朝

阿夫沙爾王朝 (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

17世紀末,薩非帝國日漸衰落。

公元1736年,來自伊朗東北地區的突厥部首領納迪爾率軍驅逐了阿富汗人,並以馬什哈德為首都建立了阿夫沙爾王朝。

只是這個突厥人王朝非常短暫,在納迪爾死後,子孫開始了混戰,伊朗又一次陷入了分裂。

愷加王朝 (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公元1779年,突厥人建立了愷加王朝,並歷史上首次定都於德黑蘭。

這一時期,伊朗的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其外部環境日益惡化。

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早已對伊朗垂涎三尺,此時他們加緊了在伊朗的爭奪。

1801年俄國吞併了格魯吉亞。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英國也不甘示弱,通過三次侵略戰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伊朗無奈承認阿富汗獨立。此後歐洲列強分別同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

19世紀下半葉,英、俄在伊朗攫取了大量特權。

1907年,英、俄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朗的勢力範圍:北屬俄國,南屬英國。

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到來,伊朗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人民起義不斷,整個民族和國家都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六、巴列維王朝 (公元1925年—公元1979年)

禮薩汗

1921年2月21日,禁衛軍軍官禮薩汗發動軍事政變,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德黑蘭,堪稱伊朗版的“光榮革命”。

1925年禮薩汗加冕為國王,建立了巴列維王朝,這是一個君主立憲政體下的新王朝,它是伊朗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開端。

1935年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伊朗比波斯的範圍更廣,它的波斯語意思是“雅利安人的”。這一改名也暗合了當時歐洲國家崇拜雅利安人的潮流,從側面說明了禮薩汗渴望“西化”的心意願。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在禮薩汗時期,伊朗政府開始了“世俗化改革”,並在一定程度上打壓宗教。

禮薩汗的偶像是土耳其的凱末爾,很明顯,禮薩汗追求的是建立一個擺脫神權控制的世俗化國家。他大膽在社會領域進行“移風易俗”的改革,提倡男性穿西服,女性去掉面紗,並鼓勵女性走出家庭,參加生產和工作,毫不誇張地說,禮薩汗是在伊朗倡導男女平等的第一人。

為了顯示“去伊斯蘭化”的決心,禮薩汗從自我做起,從他的家庭做起,在伊朗社會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當然,伊斯蘭教在伊朗根深蒂固,很難短時間內清除其影響。為了和宗教文化抗衡,禮薩汗大力宣傳古波斯文化,他想用波斯帝國的輝煌歷史來喚醒伊朗人的民族認同。

禮薩汗依靠英國人奪得了王位,所以他掌權後不得不給予英國人特權;但是,禮薩汗不滿英國的控制,他積極謀求改變,努力周旋在幾個大國之間。

1941年禮薩汗被迫遜位,由其子繼位。

白色革命

1951年,民選首相摩薩臺組閣執政,他任職期間實行了一些“國有化”和“社會化”的措施。

摩薩臺是一位作家和律師,同時也是一名政治家,他具有前王室血統。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

立法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員工提供福利;

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

對被美國與英國(BP)佔有的石油資源實行了國有化,其所有權歸伊朗所有。

摩薩臺的一系列改革很受伊朗人歡迎,但因為損害了英美在伊朗的利益,最後摩薩臺內閣被美國中情局顛覆。

摩薩臺內閣的倒臺讓伊朗人看不到巴列維王朝改革社會弊政的決心。

為了應對危機,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佈施行白色革命。

革命的方針是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工農業改革。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比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工人蔘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其實這些措施都是禮薩汗時期政策的繼續;而這卻引起了保守勢力——伊斯蘭教宗教領袖(精神領袖)霍梅尼的極力反對。

後來巴列維政府逮捕了霍梅尼,並將其強行驅逐出境

七、伊斯蘭革命 (公元1979年至今)

由於巴列維王室的紙醉金迷和貪腐糜爛,很快伊朗人就掀起了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

伊朗地處波斯灣,掌握了大量的油氣資源,可是巴列維王朝依靠石油收入並沒有使伊朗人民富裕起來,相反,他把國家的財富攬進了自己的腰包。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1971年伊朗國王巴列維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舉行了“紀念居魯士大帝建立波斯帝國2500週年典禮”。這是一場世紀盛會,“整個世界歷史上最盛大的狂歡派對之一”;但是這場典禮的花費也頗具震撼,總共花去了2億美元鉅款,這真的值得嗎?

中國有句古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恐怕是對當時伊朗社會的最好說明。

果然,該來的還是來了。

從1977年起,伊朗不斷爆發大規模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

1978年,各地反抗運動升級,群眾抬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宗教國家”的口號。

8月,國王更換內閣,宣佈對首都德黑蘭實行戒嚴,並開始武力制止反對者。

但是,堵是沒有用的,伊朗各大城市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全國各地的罷工造成了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此時伊朗軍方宣佈中立,伊朗陷入了全國性的內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巴列維被迫出國“度假”。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從波斯帝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的?

2月1日,伊朗伊斯蘭教精神領袖——霍梅尼結束了長達15年的流亡生涯,回到了德黑蘭,隨即宣佈成立伊斯蘭臨時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

4月1日霍梅尼宣佈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伊朗世俗化改革就此終結,伊斯蘭宗教勢力復辟成功。伊朗的女性才剛剛摘掉了面紗,現在又要重新用面紗把自己包裹住,本以為邁出了通向自由的一步,結果又縮了回來,而且連腳也捆住了。

就像中國古代的婦女裹小腳,假如現在又恢復了這一陋習,你覺得還能忍受嗎?

原創不易,請多多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