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拉克戰爭打了八年之久,維持這場持久戰的因素有哪些?

伊朗、伊拉克戰爭打了八年之久,維持這場持久戰的因素有哪些?

文:奴兒干都司

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出動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發動突然襲擊,揭開了持續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序幕。開始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以後,中東地區取代巴爾幹半島成為世界火藥桶,爆發了數次大規模戰爭。但是和之前短則6天的第三次中東戰爭,長則11個月的第一次中東戰爭相比,兩伊戰爭讓兩個穆斯林國家血戰了八年之久,可以說是曠日持久,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兩個軍隊國家不計代價地投入到了烽火連天的八年戰爭之中

伊朗、伊拉克戰爭打了八年之久,維持這場持久戰的因素有哪些?

勢均力敵導致戰爭難以速勝

一、伊拉克國富兵強,伊朗也絲毫不差。戰爭初期,伊拉克軍隊快速全面推進。希望利用閃電戰快速結束戰爭,但是伊朗則利用地廣人多的優勢節節抗擊,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並在1982年發動反攻,收復了被伊拉克所佔領的領土。伊拉克並沒有打敗伊朗的絕對實力,但是隨著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爆發,霍梅尼掌握政權,伊朗國內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這讓薩達姆覺得有機可乘。但是沒想到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卻激發了伊朗民眾同仇敵愾的鬥志,這也鞏固了霍梅尼的地位。薩達姆原本想趁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國內的混亂局勢擊敗伊朗,卻不料陷入了消耗戰的泥潭。

二、雙方武器裝備水平旗鼓相當,難以取得壓倒性優勢。武器當然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但是先進的武器裝備對戰爭勝負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交戰雙分方所裝備的武器代差過大,那麼很可能出現一邊倒的局面。就像兩伊戰爭結束後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戰理念完全碾壓伊拉克軍隊,整個戰爭呈現一邊倒的態勢,多國部隊和伊拉克的損失比例相差,懸殊。在兩伊戰爭中,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並且因為戰爭的消耗,為了打贏戰爭雙方都不惜血本地向外國購買武器,如果1981年以色列空軍的“巴比倫行動”沒有摧毀伊拉克的核設施。伊拉克順利發展出核武器,那麼戰局就很有可能逆轉,推動戰爭的結束。但是這會讓日後中東地區進一步陷入動盪。兩國軍隊都曾經攻入過對方的國土,但最終都被擊退,可以說雙方基本打成了平手。

伊朗、伊拉克戰爭打了八年之久,維持這場持久戰的因素有哪些?

“舉世矚目的兩伊戰爭,雙方經過整整三年的較量,勢均力敵,基本上打了個平手。目前伊朗總兵力稍佔優勢,伊拉克則在軍隊素質、空軍及裝甲部隊上略佔上風,雙方損失的兵力和都已不斷得到補充,都仍具有繼續戰爭的一定實力;加上霍梅尼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個人之間曾有一段仇隙,停戰言和還缺少基礎。...”

------《國際問題資料1983年S3期》

攻守易形,雙方都想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薩達姆作為挑起戰爭的一方,戰爭一開始就以推翻霍梅尼政權,稱霸中東為目標,在伊朗發動反攻攻入伊拉克國土,有可能推翻其政權的時刻,選擇了主動求和。伊朗方面趁機提出要薩達姆公開承認自己是侵略者、賠償1000億美元、薩達姆下臺為條件,薩達姆自然不會同意這些苛刻的要求。伊朗則想趁勢推翻薩達姆政權,輸出伊斯蘭革命。在一方試圖“宜將剩勇追窮寇”,一方追求“以戰迫和”的形勢下,戰爭雙方(特別是伊朗)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如果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雙方都只能咬牙堅持打下去。

外部勢力的支持

時間退回到1979年,這一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宗教領袖霍梅尼上臺。

隨後霍梅尼驅逐了國內所有外國勢力,這令在伊朗原本有既得利益美國和想然指該地區的蘇聯極為不滿。兩個超級大國在戰爭中都給了伊拉克或明或暗的支持。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另外,霍梅尼積極某求中東地區輸出伊斯蘭革命,這讓該地區遜尼派掌權的海灣阿拉伯國家擔心伊拉克崩潰後,“伊斯蘭革命”危及本國安全,紛紛把伊拉克當做保衛阿拉伯世界的東大門。如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在戰爭中都給伊拉克提供了資金支持。薩達姆依靠外國援助“輸血”得以繼續支撐戰爭。而伊朗則依靠出口石油賺取外匯,購買武器來維持戰爭。迫使伊拉克發動“襲船戰”襲擊進出伊朗的油輪,試圖破壞伊朗濟並將美國和蘇聯拖入戰爭,迫使他們對伊朗施壓來結束戰爭。可以說,由於外部勢力有的為了避免危及自身,或防止一家獨大,或為了獲得利益等原因,使得伊朗和伊拉克都可以從外部獲得相應的支持,讓雙方都有繼續進行戰爭的一定實力,戰爭延長那就不可避免了

伊朗、伊拉克戰爭打了八年之久,維持這場持久戰的因素有哪些?

此外,兩國間延續千年的民族矛盾和教派衝突,以及現實利益的糾葛都對戰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隨著雙方都因曠日持久的戰爭而打得精疲力竭,無力再戰的時候,停戰言和成了唯一的選擇,戰爭結束了,但中東地區的博弈還將繼續,該地區實現持久和平仍然任重而道遠。

作者:奴兒干都司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