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析:特朗普首次出訪“如入地雷區”

中東局勢 美國 北約 外交政策 參考消息 2017-05-29

特朗普已經開啟了其上任來第一次外事訪問。在結束中東的訪問後,特朗普24日前往梵蒂岡和羅馬,與教皇方濟各及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會面,25日前往布魯塞爾出席北約峰會,26日和27日將出席在意大利西西里島舉行的G7峰會。外媒評價普遍認為,特朗普首次外訪機遇與風險共存,都希望更清楚地瞭解特朗普在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變化、難民危機和全球反恐等一系列問題上的立場,

【小題】首次外訪機遇與風險共存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22日發表題為《走向未明的特朗普國際政策》的社論稱,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出訪面對棘手的外交問題,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績,取決於諸多因素,包括他本人的表現。

文章稱,特朗普首次出訪“如入地雷區”,尤其是最後兩站的北約峰會和G7峰會上。特朗普向來言辭辛辣,口無遮攔,又曾在外交問題上說過不少“石破天驚”之語,這次外訪必須確保自己說正確的話,不說錯話,碰到自己不懂的儘量少說。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8日表示,特朗普此次出訪是為了傳遞這樣一個信號:作為應對全球挑戰的領導者,“美國回來了”。但首次出訪即刻引來國內譏諷之聲,不少美國媒體擔憂在面對如此眾多領導人時,特朗普能否展示“唯一超級強國領導人的風範”,同時又有能力修補盟友間的裂痕。

文章稱,奧巴馬時期因忽視了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尤其導致美國與沙特關係陷入低谷,之前歷任美國總統都為促進中東和平這個宏大目標付出過巨大努力,特朗普是否正在迴歸傳統的美國外交政策立場,準備實行和奧巴馬相反的中東政策,目前仍看不出他的中東政策的雛形。

文章稱,在目前的伊拉克、敘利亞以及也門危機中,沙特與伊朗一直在明爭暗鬥,美國為沙特提供大手筆的軍火交易,其實是向沙特的敵人伊朗發出強烈的訊號,重申美國與沙特之間的夥伴關係,也等於是為中東地區增添不穩定的因素。

文章稱,特朗普首次外訪機遇與風險共存,參加G7首腦會議的各國領導人,都希望更清楚地瞭解特朗普在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變化、難民危機和全球反恐等一系列問題上的立場,但觀看了他在白宮幾個月裡混亂的表現,各國領導人的心情將是迷茫和有所警惕的。

【小題】反覆無常個性令盟友不安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4日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反覆無常的特朗普將如何攪動世界》稱,在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首次出訪海外之際,他身上的不可預測性的代價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美國的很多盟友正對此感到困惑和不安。

文章稱,特朗普傾向於像對待有競爭關係的企業一樣對待別國,有時拉攏示好,有時攪得他們不得安寧,他這是在踐行“交易的藝術”。但問題是,在外交領域,不可預測性可能是危險的,尤其是在與盟友打交道時,後者需要得到這樣的保證: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一以貫之的。這些國家自己的全球戰略有一個核心信念,那就是相信美國會堅定不移、持之以恆。

拉赫曼認為,特朗普本週在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發表了安撫盟友的講話,到了布魯塞爾可能也會這麼做,但這不可能消除他已造成的不確定性。當前世界不得不應對特朗普帶來的三個層面的不確定性。第一個與他的政策有關,第二個與他的性情有關,第三個與他的任期長短有關。

文章稱,從政策的層面來講,特朗普已經多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換立場。他曾要求頒發禁令,禁止任何穆斯林進入美國,但這次在出訪沙特途中,他稱伊斯蘭是“世界偉大信仰之一”;他曾宣稱北約“已過時”,後來又說北約不再過時;他曾譴責在中東的人道主義干預,後來又對敘利亞發射導彈,以懲罰其使用化學武器;他先稱讚英國脫歐,後來又稱讚歐盟。他與俄羅斯的關係仍然是謎中之謎。

拉赫曼認為,雖然沙特和以色列是少數對特朗普當選感到高興的美國盟友之一,但它們也對白宮發出的混雜不一的信號表示抱怨。特朗普在競選中曾承諾撕毀遭到沙特強烈反對的伊朗核協議,然而特朗普迄今一直在遵守該核協議的條款。他以前還承諾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但現在似乎改變了想法。

文章稱,在這兩件事上,特朗普收回了競選期間發出的不明智言論,這很可能做對了,但這改變不了他留給外人反覆無常的印象。每當特朗普從白宮裡發出肆無忌憚的推特言論,人們對於他的個性和脾氣的擔憂都會加深一層。美國的所有盟友在判定是否可以信賴特朗普政府的某一承諾時,都必須三思,如果這位總統改變主意了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