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弟子眾籌100萬:社會變壞,是從濫用善良開始的

眾籌 德雲社 不完美媽媽 醫療保險 郭德綱 講故事的婉小姐 2019-05-09


德雲社弟子眾籌100萬:社會變壞,是從濫用善良開始的


文/婉兮 圖/網絡

1

事情估計大家都知道了,但我還是先簡單捋一捋吧。

4月8日,德雲社演員吳鶴臣(原名吳帥)突發腦溢血,經送醫治療,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後續治療還在進行中。

於是,吳家人在某眾籌平臺發起籌款,聲稱“家庭陷入絕境”,目標是100萬人民幣。

說實話,吳鶴臣不算火,至少事發前,許多人對這個名字一無所知。可當他與德雲社、郭德綱聯繫在一起,事情便很快引發公眾關注。

質疑也就不可避免地來了。

畢竟吳家有房有車,父母均有退休工資,病人本身也有大病醫保,且就職於赫赫有名的德雲社。

而吳鶴臣夫妻本身,也是用得起價值一萬二的最新款手機的人兒啊。

對了,手機購買正是在吳鶴臣住院期間。

所謂“家庭陷入絕境”多少有點說不過去吧?這100萬數目聽著也怪嚇人。

還好,吳鶴臣的妻子張泓藝立刻迴應了質疑。

小媳婦口才文筆都不錯,噼裡啪啦說了一大堆,有條有理字字鏗鏘,大家品一品:


德雲社弟子眾籌100萬:社會變壞,是從濫用善良開始的


德雲社弟子眾籌100萬:社會變壞,是從濫用善良開始的


德雲社弟子眾籌100萬:社會變壞,是從濫用善良開始的


內容挺長的,我簡單劃一下重點

第一、房子是公租房不能賣;車子是婚前財產,而且家裡有病人要用,也不能賣;

第二、不瞭解籌款規則,所以目標填寫最大值;

第三、後續費用高昂,包括租房子請護工;

第四、沒逼捐任何人,身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至於是否詐捐,我不敢隨便下結論。但張泓藝的言外之意很明顯:不願為了治病而降低生活質量。

你看,她連請護工的花銷都考慮進去了。

年紀輕輕得了腦溢血,上有高堂父母下有年輕嬌妻,這事兒本身挺讓人感慨同情的。可張泓藝這一番話讀下來,卻讓人心裡怪不是滋味兒。

畢竟大眾眼裡的眾籌,是在自己傾盡所有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2

其實,吳鶴臣事件並非孤例。

今年3月,一位網紅店主確診鼻咽癌,隨即發起網絡籌款,短短16小時即獲20萬善款。

不料事情很快發生反轉,該網紅經濟狀況被陸續曝光:公司年流水上千萬、月薪過萬有房有車、時常飛往國外參加時裝週、醫保報銷80%……

善款隨後被退回,面對網友質疑,她也一一做了解釋:

“輕鬆籌只是工具,並沒有要求走投無路四個字呀!”

“我確實是被慣壞了,因為我真的沒有想賣房子……”

“公司是未完成的夢想,不願意為了治病放棄它。”

至於向親朋好友借錢,抱歉不在考慮範圍內,因為那是要還的呀!


德雲社弟子眾籌100萬:社會變壞,是從濫用善良開始的


好在有一種東西叫“善良”,可以靠它輕鬆轉嫁壓力輕鬆度過難關,似乎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把時間再往前推一推,南寧鄧女士也發出了一條聲淚俱下的求助信息:女兒因病毒感染住進ICU,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我和她爸爸為看病錢急得夜夜失眠,醫藥費沒有著落。”

可25萬善款到手後,事件也發生反轉:鄧女士被曝開有3家粉店,家中有奧迪車,名下也有多套房產。

然後,鄧女士退回善款並道歉,大病初癒的女兒卻在網絡上粗俗叫囂,震碎了無數路人的三觀。


德雲社弟子眾籌100萬:社會變壞,是從濫用善良開始的


記得當時,一位朋友發出嘆息:以後再也不會隨便在網上捐款了。

信任被透支,善意被揮霍,剩下的只有失望和沮喪,倒不如各掃門前雪罷了,管什麼他人瓦上霜啊。

我只覺得悲哀。

人性裡的真善美與假醜惡有時就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頭弱下去,那頭也許就強勢起來了。

3

下面是靈魂一問:有房有車到底能不能發起眾籌?

我的答案是:能。

但前提是寫清自家經濟狀況,道明難言之隱。公開籌款,本就該接受民眾的監督和審視吧?

理解的人,自然會慷慨解囊;不懂的人,也沒理由惡言相向。

生而為人,有點私心和貪念也不為過,但你不能躲在高品質生活裡哭窮賣慘,靠大眾善良來為自家的不幸買單。

因為那些10塊20塊湊給你的人,或許正蝸居在租來的陋室中吃泡麵、正在深夜的地鐵裡泣不成聲。

大部分人是善良的,他們付出金錢,播下一粒溫暖的種子,自然渴望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將世界變成溫暖的人間。

可事情一經曝光,就會抹殺一大片人的行善之心。

眾籌的本質是凝聚善意,大家付出的是不僅僅是錢,更是善良,是對整個社會的期盼與祝願。

這讓真正的求助者情何以堪?

從此後再看見求助信息,我們大概會嗤之以鼻。或許有人會小心求證後施以援手;但大部分人,估計不了了之。

錯失做一個好人的機會倒沒什麼,我只是難過,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貧病交加之人,會因此而喪失活下去的一分可能。

4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都聽過,被欺騙的大人們經過兩次嘲弄後,再也不相信放羊孩子的話,於是他自食苦果,白白丟了性命。

世上的不可再生資源,除了礦產、石油,可能還有信任、善良,大部分我們可以想象到的真善美。

不要覺得我是危言聳聽,我只問一句,在大街上遇到求助的學生,你還會不會慷慨解囊?

朋友A哈哈一笑:“我傻嗎?昆明站求5塊錢吃飯的小姑娘現在還沒吃飯呢!”

一年前,A偶然路過昆明站,見到一個跪地乞討的小姑娘,揹著書包穿著校服,眉清目秀,看上去不是壞人。

他毫不猶豫拿出百元大鈔資助她回家,一整天都心情鬆快,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可半個月後,A就與乞討姑娘“不期而遇”,地點換成了另一個客運站。

一模一樣的說辭,一模一樣的姿勢,可A的心情卻不復當初的憐憫與感慨,取而代之的是憤恨,以及吃一塹長一智的機敏。

從此後他再也不會大街上的乞丐施捨一分錢,善良被加上了層層疊疊的保護套,終究不如原先那麼純粹了。

何其悲哉!

5

你對街頭的乞討兒童視而不見,因為你覺得是騙子;

你不敢隨便扶起倒地的老人,因為你怕被訛;

你不會再隨便捐錢,因為你怕被有心者利用;

但還有一種可能是,乞討兒童正受著犯罪團伙虐待,倒地的老人突發疾病急需救治,輕鬆籌裡的患者等著救命錢手術……

誰能否認,社會的日漸冷漠,與自己小心翼翼的戒備心沒有任何關係?

可誰又知道,在變得冷漠和戒備之前,我們遭遇了怎樣的欺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