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職業教育 吳靜 時政 昭通電視臺 2017-05-13

點擊標題下「昭通電視臺」可快速關注

5月10日,市委書記楊亞林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昭通、東莞、中山擴大聯合興辦職業教育規模工作方案。楊亞林強調,要進一步擴大昭通、東莞、中山東西部扶貧協作職業教育聯合辦學規模,實現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市委常委、市委祕書長尹朝禹,市委常委、副市長、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鄧浩全,副市長吳靜出席會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蔘加會議。

會議聽取了昭通、東莞、中山擴大聯合興辦職業教育規模工作方案有關情況彙報,對合作辦學模式、培養規模、三市工作職責等具體事項進行了研究。

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昭通市委書記 楊亞林

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昭通市委常委、市委祕書長 尹朝禹

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長

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 鄧浩全

該方案初步確定了以下五種職業教育聯合辦學模式:

定向招生模式(“0+3”):

東莞、中山市職業學校招收昭通戶籍初中畢業生,在東莞、中山市就讀3年,畢業後推薦在當地就業。

校校合作模式(“1+2”):

由昭通方面負責招生和管理學籍,第一年在昭通職業學校學習基礎知識,從第二年起轉到東莞、中山職業學校學習職業技能,第三年由東莞、中山安排頂崗實習,畢業後由東莞、中山推薦在當地就業。

聯合培養模式(“2+1”或“2.5+0.5”):

由昭通方面負責招生和管理學籍,在昭通職業學校學習2年或2.5年,第三年由東莞、中山安排到企業頂崗實習,畢業後由東莞、中山推薦在當地就業。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3+0”):

由東莞、中山企業根據用工需求,提出招生培養計劃,委託昭通職業學校進行訂單培養,學生畢業後直接到企業就業。

短期培訓就業模式(“0+0.3”或“0+0.5”):

由東莞和中山方面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分類對昭通初、高中畢業但未能繼續升學的學生開展為期3-5個月的短期培訓,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並安排就業。

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楊亞林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兩地三市溝通交流,完善和細化工作方案,將三市擴大聯合興辦職業教育規模這項重要工作儘早提上議事日程。要加強溝通對接,加強政策研究,紮實工作、認真謀劃,確保職業教育聯合辦學儘快取得實效。要通過三市扶貧協作聯席會議研究確定職業教育聯合辦學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大東莞、中山對口幫扶教育協作力度;確保在2016年兩地三市扶貧幫扶總體協議的基礎上,以昭通4萬名左右未升入普通高中就學初中畢業生為主要對象,進一步拓寬職業教育合作模式、擴大兩地三市職業教育幫扶規模,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解決昭通未升入高中就學初中畢業生入學問題;解決東莞、中山兩市用工需求,在扶貧協作中真正實現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楊亞林要求,市教育局要加強宣傳,組織落實好招生工作,確保第一年聯合辦學走好、走穩、走出效果、走出影響力。各有關方面要加強對接,建立保障機制,構建支撐和服務平臺,做到全程跟蹤、全程服務,確保學生“過得去、呆得住、學得好、能就業”。市職教中心要圍繞我市產業發展實際,抓緊研究制定擴大職業教育農業實用專業招生規模具體方案。

楊亞林還就近期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研究解決市職教中心發展面臨問題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鄧浩全、吳靜分別作了發言。

來 源丨劉曉晶 孫貴波

審 稿丨楊宇航

責任編輯丨郭 倩

執行編輯丨方 鏵(實習)

昭通電視臺新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五種聯合辦學模式為實現昭通、東莞、中山兩地三市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關注昭通新聞,關注昭通電視臺微信訂閱號,點擊自定義菜單,瞭解更多活動,更多驚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