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知致用”為根 用文化與課程滋潤學生成長

以“求知致用”為根 用文化與課程滋潤學生成長以“求知致用”為根 用文化與課程滋潤學生成長

師生共同研討

以“求知致用”為根 用文化與課程滋潤學生成長

校運會開幕式

以“求知致用”為根 用文化與課程滋潤學生成長

STEM課程學習

以“求知致用”為根 用文化與課程滋潤學生成長

18歲學子的成人禮

羊城晚報記者 葉志垚

始建於1924年的廣州市知用中學,迄今已有89年辦學的歷史。走過八十多年風雨歷程和歷史滄桑的知用中學,在新時期不斷探索創新。從誕生於校園文化脈絡的求知致用課程,到中學生髮展指導校本課程,成為越秀區探索“立體學區”試點工作新舉措的先行者……這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A

悠久歷史鑄造知用文化

知用中學的前身是1922年11月14日成立的知用學社。知用學社的發起人是陳克文、蘇熊瑞、李加雪等12位從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中山大學的前身)畢業的優秀畢業生。1924年9月12日,在知用學社的基礎上,知用中學正式成立,學校創辦之初,就一改原來中學四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的學制,實行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即“六三三”新式學制,也是廣東省內第一間實行新學制的學校。

談起知用,不得不說說魯迅。1927年魯迅任中山大學學文科教授兼教務總長時,曾與許廣平來到知用中學,作了題為《讀書雜談》的演講,讓知用中學受用至今。在廣州起義烈士紀念館有記載的畢磊烈士,就是知用中學的學生。在日寇佔領廣州時期,知用中學師生不甘成為亡國奴,在老校長張瑞權先生的帶領下,先後搬到韶關、湖南、澳門等地辦學,繼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和科教救國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張瑞權先生作為教育界的代表當選為廣州市副市長。

“在‘求革命之知,致革命之用’的校訓下,知用中學一直延續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知用中學校長何軍回憶,學校辦學歷史深邃,無論當年時局多動盪,知用人還不忘教育初心,輾轉多地延續學校血脈。如今的知用中學坐落在越秀山下、中山紀念堂旁,左右緊鄰光孝寺、六榕寺,地域文化深厚。

B

以五張名片代表知用精神

2014年,何軍來到知用中學就任學校黨委書記。上任之初,他就開始著手挖掘能夠讓學校借勢發展的推動力。2016年8月,何軍開始擔任知用中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在全面瞭解、整理學校文化背景後,提出五個關鍵詞——愛國進步、歷史深邃、名家引領、文化深厚、敢為人先。這也是知用中學的五張文化名片。

“愛國進步,指的是知用中學的創立與一批愛國的精英分子有關。”何軍表示,知用中學的前身——知用學社的創辦者都是當年的進步人士和精英人物。當年的知用中學,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愛國人才,包括黃埔軍校的多位教官、當年中山大學的校長等等,革命烈士畢磊也是知用學子。“所以知用學社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團體,愛國進步,是它與生俱來的特質。”

什麼是歷史深邃?何軍解釋道,知用中學在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幾經艱辛,輾轉辦學。1938年廣州被攻陷後,知用中學兵分三路:一支去了越南,一支去了香港,一支去了澳門。而在解放戰爭時期,知用學生組織了讀書會,與中山大學學生一起投身於愛國運動……“當年的知用中學,為我們後人留下了深邃不凡的歷史,也成為今天知用中學的奠基”。

走進知用中學的大門,便能看到刻在學校求知樓牆面上的一句話:“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本活書。”這是1927年7月16日,魯迅先生在知用中學作《讀書雜談》講座時留下的話。此後,1930年,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先生到校演講《怎樣完成戲劇運動》;193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革命家廖承志到校作《一切服從抗戰》的演說;1938年,茅盾、夏衍、薩空了先生到校宣傳和表達抗日救亡運動精神,茅盾先生作演講《舊瓶裝新酒》。“一直以來,知用中學的發展都離不開名家引領,這些名家、大家帶給了知用寶貴的精神和文化財富”。

文化深厚是知用中學的第四張名片。建校之初,首任校長唐富言提出,知用中學要“求革命之知,知革命之用”。奠定了知用中學“求知致用”的校訓。到2000年,“求知致用”演化為“格物致知,求理之用”一直沿用至今。“我們真正希望在師生的成長之中,校訓的精神能夠成為他們的支柱。”何軍表示。

敢為人先是知用中學的第五張名片。作為廣東省第一間使用六三三制,也是廣州第一所擁有校服的中學,最早擁有校歌的學校,現在知用中學準備做校歌的MTV,是初二學生自己做的,下學期就會開啟:先唱國歌,再唱校歌,歌曲中融合了很多學校的文化。

用文化與課程滋潤學生成長

C

在何軍看來,如果說把整個學校看做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那麼校園文化就是師生成長的土壤,特色課程就是滋養師生成長的陽光雨露,在這樣的環境下,師生都能健康成長,這是知用中學構建特色課程和傳播文化的整體理念。“五張文化名片代表著五種文化精神,是推動學校特色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大力挖掘學校的文化,把文化系統化提煉,讓我們的課程植根於學校文化的基礎上。我們希望在八十多年的學校歷史中抓住最精髓的部分,使得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知用結合的人才”。

基於濃厚的文化背景,近年來,學校逐步形成求知致用特色課程,並對整體課程作出系統的調整,劃分成求知系列和致用系列,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相互補充,調整後的課程結構更加科學。兩大課程系列分別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共六模塊,每個模塊下建設不同的課程內容,如開設禮儀課程、“求知堂”人文課程、“致用樓”實驗課程、家長學校課程、朗程心理課程、自主管理課程等,目標就是培養學養深厚、實學見長的現代公民。

目前,“求知致用”課程已獲得2017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課程重點立項。“我們的求知致用課程體現了三個特點:第一是知用結合,充分體現了學校文化的內涵,是特色課程最核心的部分;第二是專家引領;第三是優勢發展。”何軍校長介紹。

據悉,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課程,知用中學邀請專家來為學生定製獨家課程,例如,生涯規劃課程邀請了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心理課程邀請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團隊,通過講座、心理工作坊和一對一輔導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公民閱讀課程邀請了廣州大學人文學院的教授,希望給孩子搭建更好的閱讀平臺。“特色課程是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只有把特色課程做好,學校才會有特色,我們的教育才有特色,才能真正達到我們的目標”。

何軍透露,學校還將開設重點針對初一、初二學生的“家長學校”課程,通過與廣州市婦聯合作,讓家庭顧問會進駐學校,或通過影像資料的方式對學生家庭進行輔導。此外,作為越秀區教育局試點“智慧體育”的第一所實驗學校,知用中學正在推進“智慧體育”項目,預計完成後,可以把體育鍛煉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把學生的有關數據導入系統,得到學生身體素質的具體情況,從而定製化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體育運動方案。

生涯規劃:

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生涯規劃課程是知用特色課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為了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專業的指導,學校與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合作,並藉助了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的科研力量。“生涯規劃課程從頂層設計出發,建立具有知用特色的校本課程,藉助專業的測評系統,為每名學生定製個性化多元智能模式,從語言、邏輯、空間、執行力、影響力多方面作出分析。”何軍說,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學業和生涯規劃系列主題講座、在線測試、學生學業和生涯發展指導師工作坊、家長指導專場等,將以有針對性的課程,指導學生學會規劃個人生涯發展、學會學習、學會選擇,在未來的社會中處於優勢地位。

為什麼要開設這類課程?何軍校長認為,新高考政策將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3+3”模式意味著高考從“標配模式”走向“自選模式”,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特長。不過,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不足,不少學生的學科傾向性建立得太晚。“在中學階段,如果孩子就可以有個較清晰的職業目標,早早知曉自己喜歡且擅長的領域,並一直朝著那個方向深造,孩子將來取得的成就可能就是不一樣的。知用中學的學生,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可能也存在問題,不少孩子偏科,這是非常正常的。生涯規劃課程,就是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論和優勢智能理論基礎上的,致力於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他(她)的教育。我希望通過這一課程,讓學生們儘早發現自己的優勢智能,集中精力做好他最擅長的事情,成就輝煌的人生”。

高二(4)班的賈喜怡同學表示,生涯規劃課程給了自己一個方向,明確了自己的學習優勢。“測試結果顯示,語言天賦比較高,空間邏輯比較低,這些數據明確了我的方向,也讓我明確自己的選擇應該是文科。揚長避短。周圍的同學們也都很驚奇發現了自己不曾發掘出來的優點,給自己定下了方向”。

主題月活動,

讓學生成為校園的主人

除了特色課程,知用中學在校園活動、社團建設上面全面開花,讓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班主任節上,全校42位級長、班主任,衣著盛裝,手持著學生為自己設計的個性名片或鮮花,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依次從會場的入口處,順著紅地毯走入會場,緩步邁向舞臺。伴隨著班主任們出場的,是同學們親手為班主任和級長設計的一張個性名片,名片裡包含了一幅漫畫、五個字的概括評價詞、一篇簡短的頒獎詞。

“三月份是學校的明禮創文踐行月,這個月的主題活動就是班主任節,我們圍繞班主任節開展的系列活動,都是級委、班委以及學生自主策劃、自主設計的,包括活動方案、視頻宣傳、海報設計、展板策劃……留下了許多溫馨難忘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也得到了鍛鍊,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何軍表示,知用中學每個月都有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策劃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例如4月是“感恩愛校月”,寒假為“家庭親情體驗月”,每個主題月結束後,都以“求知致用”為評價標準,讓學生在“求知”、“致用”兩方面都得到提升。

事實上,近年來,知用中學不斷有新變化。不久前,最新出爐的校服也讓不少人眼前一亮,甚至有校友直呼想重返校園。“我們給新校服賦予了教育意義,校服的設計不僅蘊含著知用元素,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有自信”。

知用中學如今有20多個社團,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平臺,包括學校心理社、跆拳道社、街舞社、攝影社DIY手工製作社等。同時,知用中學還積極與社區合作,豐富社團活動,如與廣州青年報合作開展小小讀報員的培養,與新東方合作開展學生英語口語興趣社團,與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開展學生陽光心理活動,邀請跆拳道專業教練、街舞專業教練培訓學生等。

越秀“立體學區”,

知用中學率先開跑

去年,越秀區公佈了啟動“立體學區”試點。所謂立體學區教育模式,就是打破學段,以地理位置就近、辦學水平均衡為原則,建立若干個涵蓋中、小學校並銜接“小升初”的立體學區。通過普通學區、教育集團和協作聯盟三種模式,來充分實現學區內的資源整合、資源共享和發展共進。配套的改革包括創新“導師制”、“學分制”,探索學區內名師走班教學和走校上課、學生跨校、跨學段選課等。

去年9月,越秀區首箇中小學立體學區試點學校授牌,該立體學區包括知用中學、朝天小學等17所中小學。據悉,今年知用中學給立體學區內10所小學提供30個直升名額,開學就將有立體學區實驗班面向立體學區的學生開放。除實驗班外,還將有兩個特色班:求知班和致用班。

何軍透露,今後,初一到高二五個年級的學生將集中在百靈路校區,高三年級則獨立在原初中部校區,專心備戰高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