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個“贊”送一斤魚,58個“贊”送兩斤魚 胡女士集到60多個“贊”,商家卻不認可'

智能手機 法律 浙江新聞 2019-07-22
""38個“贊”送一斤魚,58個“贊”送兩斤魚 胡女士集到60多個“贊”,商家卻不認可

近幾年來,各類利用微信集讚的促銷活動席捲微信朋友圈,有集贊打折吃飯的,有集贊免費送小禮品的,有集贊送抵用券的……雖然大家知道這些都是商家的“噱頭”,但還是有很多人礙於情面、樂此不疲。結果是,有人推銷了商品,有人得到了實惠,而更有人卻換來了糟糕的消費體驗——為什麼呢?因為商家的促銷活動有“貓膩”,在推廣自己商品的同時欺騙了消費者。前段時間,柯橋就發生了多起類似的虛假宣傳案例。

集贊“陷阱”層出不窮 消費者無奈投訴

前段時間,柯橋市民胡女士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條信息,是一家酸菜魚館發起的促銷活動。活動十分吸引人,只需要添加文字並加一張商家促銷圖片轉發到自己朋友圈就可以享受贈送活動。具體為集滿38個“贊”贈送一斤魚,58個“贊”贈送兩斤魚。胡女士十分心動,於是馬上轉發了這條信息,並動員朋友圈幫忙點贊。

誰知,第二天,胡女士滿心歡喜地拿出手機,指著好不容易集到的60多個“贊”給商家看時,商家卻表示胡女士的這些“贊”是無效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要先在店內消費,然後再發朋友圈,並且點讚的數量少一個不行,多一個也不行,必須是對應贊數才可以贈送。這讓胡女士一下子覺得被坑了,她認為商家當初沒講明要求,因此不能成為拒絕贈送的理由。胡女士說:“倒不是因為這兩斤魚,而是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我好不容易點了那麼多贊,等來消費時說這也不是那也不對,我認為這是商家虛假宣傳。”

當天,商家不同意贈送兩斤魚給胡女士,胡女士跟商家理論了以後也沒有結果。無奈之下,胡女士只能向柯橋區消保委投訴,希望部門幫忙維權,讓商家道歉並按照原先的活動內容讓其消費。在接到胡女士投訴後,柯橋消保分會立即聯繫胡女士和商家,並仔細瞭解了情況。通過胡女士轉發的那條信息中,這家酸菜魚館確實在活動時沒明確需要先消費後發朋友圈,也沒有說明集贊數量必須剛剛好,這樣的行為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在消保幹部的調解後,商家願意按照消費者的理解,給予原先集贊所承諾的活動優惠。

無獨有偶。家住柯橋的諸女士前段時間也遇到了一件微信點讚的糟心事。諸女士在朋友圈看到一家眼鏡店在搞促銷,只需要集齊18個“贊”就可以免費領取一個頭盔。

但是當諸女士過了兩天拿著手機來到這家位於笛揚路上的眼鏡店領取頭盔時,店員卻告訴諸女士頭盔已經沒有了。

之後,諸女士與商家交涉未果,向市場監管局投訴了這家眼鏡店。消保委介入調解後認為,商家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的促銷活動對贈送時間和限制沒有明確標識,活動應該有效,最終商家同意將頭盔送給諸女士。但是,經過了這件事後,諸女士表示,以後朋友圈集讚的事情她再也不會去做了,這麼多貓膩和陷阱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朋友圈集贊活動究竟該不該相信?

商家為了提高知名度,利用微信朋友圈做一些促銷活動,可信度和參與度怎麼樣呢?

記者為此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在採訪中記者發現20—25歲左右的年輕人和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容易相信微信朋友圈活動的真實性。而最不相信朋友圈促銷活動是30歲至40歲的人群。“我經常參加朋友圈的一些活動,有幾次是真實的,也享受到了優惠,但是有幾次是不行的,要不就是送完了,要不就活動結束了,但是當時也沒有在意,所以沒有與商家爭論。”一位姓王的之江學院的大二學生告訴記者。

陳先生是位外貿業員,今年34歲,他說,“我經常看微信朋友圈裡有商家的促銷,但是我沒有參加過,第一覺得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第二我也沒有時間,感覺商家促銷期間人多,不想去湊熱鬧。”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接觸智能手機不久的中老年人,使用微信時間不久,所以更容易相信和轉發一些商家促銷信息。李女士今年55歲,她使用微信一年多,朋友圈發的信息她都十分關注。她說:“我很相信朋友的,有一次看到朋友圈發著可以贈送手機流量的活動,我也馬上掃碼參加了,但是究竟流量有沒有贈送我也不知道怎麼查。”

微信點贊活動屬於“要約行為” 商家需依法履行

微信朋友圈的諸多商家活動在履行過程中是不是商家說了算呢?而我們參與了活動的消費者受不受法律保護呢?

為此記者採訪柯橋區消保委,消保委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微信朋友圈裡的商家促銷一旦發佈,便和微信用戶之間便存在了一定的法律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商家承諾微信“轉發”或“點贊”即可享受優惠的行為,應屬於民事上的“要約行為”,用戶認可並完成商家指定行為的要求,就表示合同已經成立並生效,商家必須依法履行。

該負責人還表示,近年來因為微信裡的促銷活動商家無法兌現而引起消費者投訴的案例越來越多,商家想利用微信朋友圈來做些活動是允許的,但是既然承諾了活動優惠,在消費者集贊後就應該兌現承諾,搞文字遊戲的行為不值得提倡。現在微信朋友圈的轉發、分享有機會抽獎、集贊等行為很多,很難界定消息的真實性,其中隱藏著諸多陷阱,比如附加消費、非法套取用戶個人信息等。同時,消保委也提醒消費者在集贊前一定要仔細看好活動要求,如遇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可以及時積極維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