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海外留學代表人士向中央社院授課老師提出4大問題!

天下觀是要以我們的世界為核心嗎?客家人傳承的是否就是最原始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56個民族是“天下”……

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歐美同學會共同舉辦的“海外留學代表人士中華文化研修班”上,來自世界各地的39位西方人士及海外留學代表對講授中華文化課程的老師們拋出各種問題。

本期答學員問的老師是:

讀文||海外留學代表人士向中央社院授課老師提出4大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在中央社院講授《文明融匯與當代中國》課程。

下面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些精彩問答吧!

讀文||海外留學代表人士向中央社院授課老師提出4大問題!

李纓【日本孫中山文化基金會理事長】

問:中國人的 “天下”觀有多廣泛,包括全世界嗎?“天下”觀是要以我們的世界為中心嗎?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很關鍵。“天下”是一種想象的政治秩序、世界秩序,跟其對於世界的知識是相關的。早期人們認知所及的世界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括當今的整個世界。但天下確是他們認識所及的全世界,所以“天下”本身是有延展性的,是隨著對世界認知的豐富而拓展的。

當然,古人在政治實踐當中運用的天下觀,也有其現實主義的面向,天下作為一種政治秩序的想象,在現實上當然不可能包括所有的他者,“五服”的秩序架構本身就是一個治理方式由直接向間接逐級變化的層次,荒服之外當然還有人群,也已經是治理不及的區域了。

因此,對我們來說,天下觀首先是中國文明想象政治秩序的一種方式,而不單純是一種想象世界秩序的方式,根據天下關係對政治秩序的想象方式,作為與天對應的政治秩序,當然從根本上講必然是一種全人類的秩序。

如果說強調天下觀就是在強調一種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那麼我們可以說沒有一種世界秩序的想象是沒有中心的。

西方的世界觀和世界史當然更是以其自身為中心的,黑格爾的世界史哲學就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論的世界觀。世界觀和實踐秩序從來都是自覺自為的世界秩序。不過,與黑格爾的世界史哲學相比,天下觀應該說具有著超越自我中心的最大潛能。

正如黑格爾的世界史哲學是以其普遍主義的論證模式有關,而黑格爾所代表的西方的普遍主義論證模式當中必然會帶來一個等級的構造,一種對普遍性承擔主體的特權化構造,天下觀的核心價值“仁”卻是真正以他者為中心的,所謂“盡其在我”、所謂“萬物一體”、所謂“克己復禮”都在強調一種對自我中心的克服,從而實現的自他一體之境界。這種價值觀始終是導引中國文明史的核心價值。“天下觀”的要義是要以天下人為中心的。

當然,對現代中國而言,我們是現代國家體系的一員,我們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講“天下”,其實是想強調天下政治的原理對於理解中國乃至理解現代中國的重要性。儘管我們是現代國家體系的一員,但我們關於政治正當性的思考仍然於天下政治的原理有關。

我們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就是典型的中國才會提出的關於全球政治正當性的想象。我們的“一帶一路”更是在全球化的基礎上去克服全球化帶來的困境的努力,其中便有著中國文明特有的價值觀。

讀文||海外留學代表人士向中央社院授課老師提出4大問題!

郭禮禎【澳大利亞天和電視臺董事】

問:宗教情懷與天下觀的關係是怎樣的?能否從歷史的角度,以佛教文化融入中原的天下為例說明佛教對政治的貢獻?

與天下政治相應的是儒教體制。儒學思想大致可以有有兩個階段,一個階段以王道為中心,是基於王道的理解來說明人道,另一個階段則以人道為中心,從人道出發來想象一種新的王道政治。

王道政治追求建構天下的政治框架,但內部不要求文化的同質性,但在政治上要維持內部的一致性,即天下一統的秩序。宋明以後的儒學發生了變化,由於宗教情懷的融入,開始從王道轉向關注人道的問題、人的存在及意義的問題,以及禮俗共同體的建設。儒學思想這種變化應該說與佛教傳入中國有關。

佛教進入中國有一個很長的適應中國的過程。其中印度的唯識宗在中國傳了幾代就斷掉了,據有些學者的研究指出,中斷的原因或許與唯識宗所具有的彌勒信仰的彌賽亞性格有關,唯識宗在理論效應上也具有一種一神論色彩,有一種徹底地改造現實的革命性,有一種宗教政治的可能性,因此與天下政治不太兼容,與儒教體制有一種潛在的衝突性。

在唯識宗之前、之後的佛教基本上走上了一條中國化的道路,都找到了一條與儒教體制相配合、相兼容的方式,我們也可以將佛教的中國化稱之為佛教的儒教體制化,不僅在儒教體制內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還分擔了儒教體制的禪道設教的功能。其原本的宗教性格也不可避免地對儒教產生一定的影響,就出現了宋明理學的準宗教化的傾向,這是佛教和中國的關係。

這個不是佛教被工具化,而是佛教使得中國的儒教體制更具有彈性、更有延展度,同時,佛教也更加深入地融合進了中國文明,成為中國人心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讀文||海外留學代表人士向中央社院授課老師提出4大問題!

周暉雨【敖德薩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員】

問:我是客家人,客家人不是由血統來確認的,只要會說客家話肯定就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因五胡亂華等一步步從北方移至南方的,是否客家傳承的就是最原始的中華文化?

答:漢族基本上不是一個血統的概念,而是一個文化的概念。客家文化其實也是不斷地與遷入地的文化融會的產物,很多當地的地方民族和地方文化也被吸納進了客家當中。

中原文化在南方的傳播,既是自上而下教化的過程,也是自下而上融合的過程。這是雙向的,是彼此支撐的。在不斷地推廣、學習過程中,各地的文化不斷地中華化、不斷地成為中華文化的地方文化,而同時中華文化也實現了自身的地方化。客家文化是比較典型地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這一特點。

讀文||海外留學代表人士向中央社院授課老師提出4大問題!

夏雲龍【華髮網首席執行官】

問:天下一統與現代民族國家的關係是什麼?中華民族、56個民族指的是天下,還是現代民族國家?“天下一家”是否具有開放性?

中國的現代化首先是國家的現代化。不過,中國的國家現代化過程具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內涵。作為有著“天下政治”傳統的國家,其國家正當性的根據仍然是天下為公,是人民當家作主,是人民民主。現代中國不是民族國家而是多民族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天下一家的價值觀的反應。

我們一直是按天下一家的道理來建構中華民族的。我們對外是一個民族,對內則是56個民族是一家。中華民族概念就是天下政治的遺產,對外宣示就叫中華民族,對內則是56個民族是一家,56個民族是一家就是天下政治傳統的凝結體,是長期歷史和政治實踐的結果。多元一體就是大一統的概念,對內尊重各民族的多元個性,對外強調中華民族的一體性特徵。

天下一家當然從理想上講是一個開放的結構。在今天我們講56個民族是一家,同時我們也還講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都是中國文明的天下政治傳統的表現。

本文來源:中央社院(zhongyangsheyua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