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在鄭國的報復行動中,宋國馬上向盟友魯國求救,卻被魯國一個子虛烏有的理由(使者沒說實話)打發了回去。感情兩國的塑料盟約並非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而已。

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左傳.隱公六年》

魯隱公還在生上次的氣,既然上次宋國接受公子翬作為魯國代表,那要麼這次你還去找他?此刻鄭國兵臨城下,宋國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些都逃不過鄭莊公的眼睛。

搞定魯國的一塊地皮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左傳.隱公六年》

渝就是變,平即和解,鄭國派使者過來說,要不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作為互不接壤的兩個國家,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沒有劍拔弩張的必要,這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後想簽訂個什麼合作條約什麼的,至少還有個基礎在。

而這次會談中,鄭國使者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鄭國的祊地交換魯國的許地。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在鄭國的報復行動中,宋國馬上向盟友魯國求救,卻被魯國一個子虛烏有的理由(使者沒說實話)打發了回去。感情兩國的塑料盟約並非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而已。

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左傳.隱公六年》

魯隱公還在生上次的氣,既然上次宋國接受公子翬作為魯國代表,那要麼這次你還去找他?此刻鄭國兵臨城下,宋國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些都逃不過鄭莊公的眼睛。

搞定魯國的一塊地皮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左傳.隱公六年》

渝就是變,平即和解,鄭國派使者過來說,要不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作為互不接壤的兩個國家,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沒有劍拔弩張的必要,這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後想簽訂個什麼合作條約什麼的,至少還有個基礎在。

而這次會談中,鄭國使者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鄭國的祊地交換魯國的許地。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話說,祊地是鄭桓公陪周宣王祭祀泰山時獲得的湯沐邑,就在魯國腹地,而許地則是魯國朝覲天子的湯沐邑,在鄭國隔壁。這兩塊地互為“飛地”,由於王室萎靡,實際上也好多年沒派上用場了,故而換換聽起來也不錯,鄭國甚至大度的表示,大不了我以後不祭祀泰山,改為祭祀周公吧。

魯國人畢竟受《周禮》的影響最深,半天沒回過味來,只是本能地聽起來是一件佔便宜的好買賣,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左傳.隱公八年》

兩年後鄭國派人來履約,並將祊地和泰山的祭祀權都交給了魯國,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並沒有帶走許地的地圖和戶籍。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在鄭國的報復行動中,宋國馬上向盟友魯國求救,卻被魯國一個子虛烏有的理由(使者沒說實話)打發了回去。感情兩國的塑料盟約並非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而已。

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左傳.隱公六年》

魯隱公還在生上次的氣,既然上次宋國接受公子翬作為魯國代表,那要麼這次你還去找他?此刻鄭國兵臨城下,宋國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些都逃不過鄭莊公的眼睛。

搞定魯國的一塊地皮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左傳.隱公六年》

渝就是變,平即和解,鄭國派使者過來說,要不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作為互不接壤的兩個國家,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沒有劍拔弩張的必要,這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後想簽訂個什麼合作條約什麼的,至少還有個基礎在。

而這次會談中,鄭國使者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鄭國的祊地交換魯國的許地。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話說,祊地是鄭桓公陪周宣王祭祀泰山時獲得的湯沐邑,就在魯國腹地,而許地則是魯國朝覲天子的湯沐邑,在鄭國隔壁。這兩塊地互為“飛地”,由於王室萎靡,實際上也好多年沒派上用場了,故而換換聽起來也不錯,鄭國甚至大度的表示,大不了我以後不祭祀泰山,改為祭祀周公吧。

魯國人畢竟受《周禮》的影響最深,半天沒回過味來,只是本能地聽起來是一件佔便宜的好買賣,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左傳.隱公八年》

兩年後鄭國派人來履約,並將祊地和泰山的祭祀權都交給了魯國,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並沒有帶走許地的地圖和戶籍。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換句話說,鄭國將祊地送給了魯國,但沒有行賄的痕跡。

送禮這事,從來都不在乎價值幾何,關鍵倆字:領情,不管是送領導、送爸媽還是朋友,要讓對方領情才算有效果。比如爸媽,如果他們不缺錢,沒有關愛的話送再多也是虛偽。

而魯隱公是領情的,僅僅通過外交手段就搞到一塊看起來很了不起的地皮,他因而獲得了巨大的威望,說話突然間好使起來。隱公認為鄭莊公很夠朋友,看來雙方可以進行進一步合作了。


在這兩年時間裡發生了許多事情。

被孤立的宋國

期間鄭莊公忙著搞外交,宋國因為公子馮的事情隔三差五地去鄭國惹事,佔了一些小便宜,但突然某天早上起來發現周圍沒朋友了。

陳國被鄭國打了一頓後老實了,加上國君更替,他們選擇成為了鄭國的親家;

魯國自收受賄賂之後跟宋國的盟約名存實亡了;

衛國自東門之戰後州籲被擒殺,雙方的共同語言自然到此為止;

蔡國貌似從來沒指望的上過... ...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在鄭國的報復行動中,宋國馬上向盟友魯國求救,卻被魯國一個子虛烏有的理由(使者沒說實話)打發了回去。感情兩國的塑料盟約並非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而已。

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左傳.隱公六年》

魯隱公還在生上次的氣,既然上次宋國接受公子翬作為魯國代表,那要麼這次你還去找他?此刻鄭國兵臨城下,宋國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些都逃不過鄭莊公的眼睛。

搞定魯國的一塊地皮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左傳.隱公六年》

渝就是變,平即和解,鄭國派使者過來說,要不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作為互不接壤的兩個國家,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沒有劍拔弩張的必要,這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後想簽訂個什麼合作條約什麼的,至少還有個基礎在。

而這次會談中,鄭國使者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鄭國的祊地交換魯國的許地。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話說,祊地是鄭桓公陪周宣王祭祀泰山時獲得的湯沐邑,就在魯國腹地,而許地則是魯國朝覲天子的湯沐邑,在鄭國隔壁。這兩塊地互為“飛地”,由於王室萎靡,實際上也好多年沒派上用場了,故而換換聽起來也不錯,鄭國甚至大度的表示,大不了我以後不祭祀泰山,改為祭祀周公吧。

魯國人畢竟受《周禮》的影響最深,半天沒回過味來,只是本能地聽起來是一件佔便宜的好買賣,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左傳.隱公八年》

兩年後鄭國派人來履約,並將祊地和泰山的祭祀權都交給了魯國,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並沒有帶走許地的地圖和戶籍。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換句話說,鄭國將祊地送給了魯國,但沒有行賄的痕跡。

送禮這事,從來都不在乎價值幾何,關鍵倆字:領情,不管是送領導、送爸媽還是朋友,要讓對方領情才算有效果。比如爸媽,如果他們不缺錢,沒有關愛的話送再多也是虛偽。

而魯隱公是領情的,僅僅通過外交手段就搞到一塊看起來很了不起的地皮,他因而獲得了巨大的威望,說話突然間好使起來。隱公認為鄭莊公很夠朋友,看來雙方可以進行進一步合作了。


在這兩年時間裡發生了許多事情。

被孤立的宋國

期間鄭莊公忙著搞外交,宋國因為公子馮的事情隔三差五地去鄭國惹事,佔了一些小便宜,但突然某天早上起來發現周圍沒朋友了。

陳國被鄭國打了一頓後老實了,加上國君更替,他們選擇成為了鄭國的親家;

魯國自收受賄賂之後跟宋國的盟約名存實亡了;

衛國自東門之戰後州籲被擒殺,雙方的共同語言自然到此為止;

蔡國貌似從來沒指望的上過... ...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宋殤公知道自己離捱揍就差一個理由,但他沒想到的是理由是如此的蠻不講理而又理直氣壯。

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絕宋使。

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

冬,公會齊侯於防,謀伐宋也。--《左傳.隱公九年》

諸侯不朝覲天子其實很正常,甚至鄭莊公本人就是代表,單這絕對不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而鄭莊公恰恰是王室的卿士,代表天子討伐沒禮貌的臣子,聽起來天經地義。而魯國再次借上次的由頭趕走了宋國使臣,兩國自此友盡。

姬寤生秋季告知魯國軍事行動,冬季齊魯兩個冤家乾脆一起開會“謀伐宋”,宋國這回是真的有難了。

三角同盟的形成和揚威

夏五月羽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於老桃。壬戌,公敗宋師於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於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於我。--《左傳.隱公十年》

這位“羽父”就是前文的公子翬,此君這次沒拖後腿,還成為了魯隱公的馬前卒。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相對宋國而言無異於碾壓,很快擊敗宋軍,拿了郜和防(貌似齊魯上次開會在別人家裡)兩塊地。

奇怪的是,這兩塊地都給了魯國。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在鄭國的報復行動中,宋國馬上向盟友魯國求救,卻被魯國一個子虛烏有的理由(使者沒說實話)打發了回去。感情兩國的塑料盟約並非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而已。

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左傳.隱公六年》

魯隱公還在生上次的氣,既然上次宋國接受公子翬作為魯國代表,那要麼這次你還去找他?此刻鄭國兵臨城下,宋國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些都逃不過鄭莊公的眼睛。

搞定魯國的一塊地皮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左傳.隱公六年》

渝就是變,平即和解,鄭國派使者過來說,要不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作為互不接壤的兩個國家,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沒有劍拔弩張的必要,這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後想簽訂個什麼合作條約什麼的,至少還有個基礎在。

而這次會談中,鄭國使者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鄭國的祊地交換魯國的許地。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話說,祊地是鄭桓公陪周宣王祭祀泰山時獲得的湯沐邑,就在魯國腹地,而許地則是魯國朝覲天子的湯沐邑,在鄭國隔壁。這兩塊地互為“飛地”,由於王室萎靡,實際上也好多年沒派上用場了,故而換換聽起來也不錯,鄭國甚至大度的表示,大不了我以後不祭祀泰山,改為祭祀周公吧。

魯國人畢竟受《周禮》的影響最深,半天沒回過味來,只是本能地聽起來是一件佔便宜的好買賣,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左傳.隱公八年》

兩年後鄭國派人來履約,並將祊地和泰山的祭祀權都交給了魯國,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並沒有帶走許地的地圖和戶籍。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換句話說,鄭國將祊地送給了魯國,但沒有行賄的痕跡。

送禮這事,從來都不在乎價值幾何,關鍵倆字:領情,不管是送領導、送爸媽還是朋友,要讓對方領情才算有效果。比如爸媽,如果他們不缺錢,沒有關愛的話送再多也是虛偽。

而魯隱公是領情的,僅僅通過外交手段就搞到一塊看起來很了不起的地皮,他因而獲得了巨大的威望,說話突然間好使起來。隱公認為鄭莊公很夠朋友,看來雙方可以進行進一步合作了。


在這兩年時間裡發生了許多事情。

被孤立的宋國

期間鄭莊公忙著搞外交,宋國因為公子馮的事情隔三差五地去鄭國惹事,佔了一些小便宜,但突然某天早上起來發現周圍沒朋友了。

陳國被鄭國打了一頓後老實了,加上國君更替,他們選擇成為了鄭國的親家;

魯國自收受賄賂之後跟宋國的盟約名存實亡了;

衛國自東門之戰後州籲被擒殺,雙方的共同語言自然到此為止;

蔡國貌似從來沒指望的上過... ...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宋殤公知道自己離捱揍就差一個理由,但他沒想到的是理由是如此的蠻不講理而又理直氣壯。

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絕宋使。

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

冬,公會齊侯於防,謀伐宋也。--《左傳.隱公九年》

諸侯不朝覲天子其實很正常,甚至鄭莊公本人就是代表,單這絕對不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而鄭莊公恰恰是王室的卿士,代表天子討伐沒禮貌的臣子,聽起來天經地義。而魯國再次借上次的由頭趕走了宋國使臣,兩國自此友盡。

姬寤生秋季告知魯國軍事行動,冬季齊魯兩個冤家乾脆一起開會“謀伐宋”,宋國這回是真的有難了。

三角同盟的形成和揚威

夏五月羽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於老桃。壬戌,公敗宋師於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於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於我。--《左傳.隱公十年》

這位“羽父”就是前文的公子翬,此君這次沒拖後腿,還成為了魯隱公的馬前卒。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相對宋國而言無異於碾壓,很快擊敗宋軍,拿了郜和防(貌似齊魯上次開會在別人家裡)兩塊地。

奇怪的是,這兩塊地都給了魯國。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一次,鄭莊公的外交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三個國家兩塊地,非要均分的話一不小心就會“二桃殺三士”,索性都給了需要裡子的魯隱公,齊國離得遠那就恭維幾句,打個哈哈。鄭國沒拿,但成功打壓死敵宋國,這是最大的好處。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以勞王爵,正之體也。」----《左傳.隱公十年》

魯國人的史書,體現了一種給自己打圓場的精妙話術。

自從三國同盟正是宣告成立,這是一個無堅不摧對的同盟,魯國掌管禮儀,齊國世代有徵伐權,鄭莊公則有一個好用的腦子,若說起群毆的造詣,這一頓套餐下來別說宋國,晉楚兩大豪強也頂不住。

後來還有一次“鐵三角”面對“塑料仨”--宋、衛、蔡的戰役,結果不難想象,宋國再次帶隊送人頭。

再後來宋國內亂,在鄭國躲了十幾年對的公子馮回國繼任,宋國從此成為了鄭國的小弟直至姬寤生去世。


自此,姬寤生有了一種“還有誰”的快感,而這個人也即將出現。

鄭國霸業的形成

宋國消停之後,鄭國一下子沒有了軍事政治目標,鐵三角的聯盟依然持續,也不會有人敢於招惹他們。

平心而論,鄭莊公以二流諸侯的實力成功壓制了中原地區所有的反對勢力,遠交齊魯,近攻宋衛,以對魯國的連橫順利撕開了中原小諸侯們合縱的包圍圈,此間鄭國的勢力和影響力也取得了長足進展。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在鄭國的報復行動中,宋國馬上向盟友魯國求救,卻被魯國一個子虛烏有的理由(使者沒說實話)打發了回去。感情兩國的塑料盟約並非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而已。

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左傳.隱公六年》

魯隱公還在生上次的氣,既然上次宋國接受公子翬作為魯國代表,那要麼這次你還去找他?此刻鄭國兵臨城下,宋國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些都逃不過鄭莊公的眼睛。

搞定魯國的一塊地皮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左傳.隱公六年》

渝就是變,平即和解,鄭國派使者過來說,要不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作為互不接壤的兩個國家,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沒有劍拔弩張的必要,這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後想簽訂個什麼合作條約什麼的,至少還有個基礎在。

而這次會談中,鄭國使者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鄭國的祊地交換魯國的許地。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話說,祊地是鄭桓公陪周宣王祭祀泰山時獲得的湯沐邑,就在魯國腹地,而許地則是魯國朝覲天子的湯沐邑,在鄭國隔壁。這兩塊地互為“飛地”,由於王室萎靡,實際上也好多年沒派上用場了,故而換換聽起來也不錯,鄭國甚至大度的表示,大不了我以後不祭祀泰山,改為祭祀周公吧。

魯國人畢竟受《周禮》的影響最深,半天沒回過味來,只是本能地聽起來是一件佔便宜的好買賣,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左傳.隱公八年》

兩年後鄭國派人來履約,並將祊地和泰山的祭祀權都交給了魯國,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並沒有帶走許地的地圖和戶籍。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換句話說,鄭國將祊地送給了魯國,但沒有行賄的痕跡。

送禮這事,從來都不在乎價值幾何,關鍵倆字:領情,不管是送領導、送爸媽還是朋友,要讓對方領情才算有效果。比如爸媽,如果他們不缺錢,沒有關愛的話送再多也是虛偽。

而魯隱公是領情的,僅僅通過外交手段就搞到一塊看起來很了不起的地皮,他因而獲得了巨大的威望,說話突然間好使起來。隱公認為鄭莊公很夠朋友,看來雙方可以進行進一步合作了。


在這兩年時間裡發生了許多事情。

被孤立的宋國

期間鄭莊公忙著搞外交,宋國因為公子馮的事情隔三差五地去鄭國惹事,佔了一些小便宜,但突然某天早上起來發現周圍沒朋友了。

陳國被鄭國打了一頓後老實了,加上國君更替,他們選擇成為了鄭國的親家;

魯國自收受賄賂之後跟宋國的盟約名存實亡了;

衛國自東門之戰後州籲被擒殺,雙方的共同語言自然到此為止;

蔡國貌似從來沒指望的上過... ...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宋殤公知道自己離捱揍就差一個理由,但他沒想到的是理由是如此的蠻不講理而又理直氣壯。

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絕宋使。

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

冬,公會齊侯於防,謀伐宋也。--《左傳.隱公九年》

諸侯不朝覲天子其實很正常,甚至鄭莊公本人就是代表,單這絕對不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而鄭莊公恰恰是王室的卿士,代表天子討伐沒禮貌的臣子,聽起來天經地義。而魯國再次借上次的由頭趕走了宋國使臣,兩國自此友盡。

姬寤生秋季告知魯國軍事行動,冬季齊魯兩個冤家乾脆一起開會“謀伐宋”,宋國這回是真的有難了。

三角同盟的形成和揚威

夏五月羽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於老桃。壬戌,公敗宋師於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於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於我。--《左傳.隱公十年》

這位“羽父”就是前文的公子翬,此君這次沒拖後腿,還成為了魯隱公的馬前卒。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相對宋國而言無異於碾壓,很快擊敗宋軍,拿了郜和防(貌似齊魯上次開會在別人家裡)兩塊地。

奇怪的是,這兩塊地都給了魯國。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一次,鄭莊公的外交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三個國家兩塊地,非要均分的話一不小心就會“二桃殺三士”,索性都給了需要裡子的魯隱公,齊國離得遠那就恭維幾句,打個哈哈。鄭國沒拿,但成功打壓死敵宋國,這是最大的好處。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以勞王爵,正之體也。」----《左傳.隱公十年》

魯國人的史書,體現了一種給自己打圓場的精妙話術。

自從三國同盟正是宣告成立,這是一個無堅不摧對的同盟,魯國掌管禮儀,齊國世代有徵伐權,鄭莊公則有一個好用的腦子,若說起群毆的造詣,這一頓套餐下來別說宋國,晉楚兩大豪強也頂不住。

後來還有一次“鐵三角”面對“塑料仨”--宋、衛、蔡的戰役,結果不難想象,宋國再次帶隊送人頭。

再後來宋國內亂,在鄭國躲了十幾年對的公子馮回國繼任,宋國從此成為了鄭國的小弟直至姬寤生去世。


自此,姬寤生有了一種“還有誰”的快感,而這個人也即將出現。

鄭國霸業的形成

宋國消停之後,鄭國一下子沒有了軍事政治目標,鐵三角的聯盟依然持續,也不會有人敢於招惹他們。

平心而論,鄭莊公以二流諸侯的實力成功壓制了中原地區所有的反對勢力,遠交齊魯,近攻宋衛,以對魯國的連橫順利撕開了中原小諸侯們合縱的包圍圈,此間鄭國的勢力和影響力也取得了長足進展。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姬寤生同志一生有勇有謀,思維縝密且善於隱忍,是一個天生的陰謀家、外交家和戰略高手,或許他留下了不少爭議,比如說“千古奸雄”的稱號,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總歸是無愧“小霸”威名。

後來魯隱公枉死,但姬寤生依舊保持了看似天下無敵的聯盟,但有一個人其實誰都惹不起。

周天子的憤怒

遠在洛邑的周桓王陷入焦躁已經是由來已久的事情。

鄭魯換地深深傷害了周桓王脆弱的心靈,TMD不把我當領導了,是鄭國當我去不了泰山?還是魯國不打算再來朝覲?雖然事實的確如此。

打宋國假借王室的旗號,為何不將奪取的土地還給我,哪怕是說說而已?

"

自舉重若輕地完成“克段於鄢”的舉動之後,鄭莊公順利成章地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同時得到了大夫集團和民眾們的一致支持,鄭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的團結。

姬寤生覺得,是時候奔向他的星辰和大海了。


但“爭霸”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業,想來不會輕鬆。

鄭國的尷尬

在諸侯眼中,鄭國連個屁都不是。

就資歷而言,鄭國立國不過三代,在諸侯中未孚眾望;

論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周邊國家數百年積累,誰都不弱;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地緣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做生意的好地皮,但想一直當老大的話,怕是需要碾壓級別的實力;

從級別來看,伯爵屬於中等偏下,周邊不是公爵(宋衛)就是侯爵(陳蔡)。

總之,鄭國大概除了錢多之外,就只剩下跟周王室走得近這一個優勢了。說來周平王乃是姬寤生的叔伯堂兄,是所有諸侯國中跟王室血緣最近的,鄭國國君擔任王室卿士已經三代。

可惜的是,這層關係貌似有點維繫不下去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因為姬寤生同志的長期曠工,佛系天子周平王都看不下去想換人了,結果卻搞了個雙方丟臉的“周鄭交質”,後來太子姬狐這塊燙手山芋也死在了鄭國,上位的是王孫姬林,雙方就此撕破臉了臉皮。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周王室想把政權交給虢公,作為報復,鄭國兩次帶兵分別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穀子,這是一次沒有擦槍走火的示威,作用也僅限於昭示雙方的翻臉,史稱“周鄭交惡”。

但得罪天子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鄭國的敵人,貌似非常多

顧盼自雄的鄭莊公尚未規劃好爭霸藍圖,就遭遇了春秋時代的第一次圍毆。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春秋》

事情起源於鄭國的一筆政治投資(多管閒事)--接納流亡的宋國原儲君公子馮,但這類投資的效益很高,風險更大。

恰縫衛國弒君自立的州籲試圖借報先君之仇的名義來自證身份,於是給心懷不滿的宋國發了一份協同作戰函,加上萬年跟班陳蔡兩國(據說是來給天子出氣的),四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鄭國首都新鄭,並在東門口駐紮下來。

其實還有一支魯國部隊,那是魯國公子翬的私兵,想來人數不多,沒起到什麼作用,卻為後來鄭魯關係的和解打開了口子,此乃後話。

聯軍並不可怕,堵門五天之後就被姬寤生各自巧妙地打發了回去,但還是給姬寤生留下一些思考:一口氣來了五個對頭,那鄭國的敵友都應該是誰呢?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鄭國的地緣:北依黃河,西接周室,北與衛鄰、南連陳、蔡,東與宋相接。

自從得罪周天子後,來家裡不一定是朋友,比如衛宋陳蔡四個想吃大戶的鄰居,近期想用合縱連橫搞翻他們怕是沒什麼機會。

那跟誰交朋友好呢?放眼天下,秦國在跟西戎進行最後的死鬥,晉國大小宗鬧得雞犬不寧,楚國尚未突破江漢平原,他們都很忙。

還有點分量的諸侯只剩下齊魯了。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早在莊公他爹鄭武公時代兩國就結過盟,但不相往來已經二十多年了,說來算半個朋友;

魯國則是宋國的鐵桿盟友,也是齊國的仇敵,兼具“朋友的敵人”和“敵人的朋友”雙重身份,算來是鄭國的死敵了。

常人肯定會這樣想,但姬寤生作為春秋初年最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破局之道顯然不會在我們的醫療範圍之內。


鄭莊公認為:只要不接壤,就一定能當朋友;只要是鄰國,一定要玩成殘廢。

各懷心思

當然,作為外交的第一站,還是要首選曾經的盟友齊國會比較順利。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左傳.隱公三年》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事發生在周鄭交惡的當年冬天,地點在石門,武公時代的會盟在盧地舉行的,“尋盧之盟”意味著雙方都在回味從前的美好,想必是相談甚歡。

第二句則是說,沒多久姬寤生就翻車掉進了濟水(僨於濟)。

一樁不值一提的糗事為何被惜墨如金的史官載入正史?兩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史官也是檸檬精:看,這就是你們結盟的下場。

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左傳.隱公四年》

魯國的迴應是與宋國鞏固盟約,因而叫做“尋宿之盟”,他們也想著重溫舊夢,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姿態,如果繼續下去,雙方基本上將繼續處於均勢。

因此想要爭取到魯國的支持,必須給他們意料之外的好處。

魯國的突破口

鄭莊公敏銳地發現,魯國的突破口在於他們的國君。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開篇於隱公元年,這位魯隱公長而非嫡,因為弟弟作為正牌世子實在太小才被推舉為代理國君。隱是他被弟弟魯桓公殺死後附贈的諡號,也就是山寨貨的意思。

然而這個山寨國君日子過得並不舒坦,當年的貴族不同於後世的官僚,都是有實實在在封地的,大家一想到代理國君今後也只不過一個平級幹部,就有點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比如之前的東門之戰,公子翬沒有徵得魯隱公的同意就帶著私兵出門賺外快,時候隱公也不敢拿他怎麼的。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魯隱公之所以從國君變成攝政,在於媳婦被父親變成了後媽

這事很好理解,畢竟在法理上隱公是一個永遠不會扶正的代理,而後者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不願意得罪人。

換句話說,真想把“代”字去掉,還需要一些實打實的成績才行。

那麼,與宋國結盟的事情並不能體現領導的水平,畢竟誰都可以做到,隱公同志想要的威望還需要努把力。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在鄭國的報復行動中,宋國馬上向盟友魯國求救,卻被魯國一個子虛烏有的理由(使者沒說實話)打發了回去。感情兩國的塑料盟約並非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而已。

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左傳.隱公六年》

魯隱公還在生上次的氣,既然上次宋國接受公子翬作為魯國代表,那要麼這次你還去找他?此刻鄭國兵臨城下,宋國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些都逃不過鄭莊公的眼睛。

搞定魯國的一塊地皮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左傳.隱公六年》

渝就是變,平即和解,鄭國派使者過來說,要不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作為互不接壤的兩個國家,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沒有劍拔弩張的必要,這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後想簽訂個什麼合作條約什麼的,至少還有個基礎在。

而這次會談中,鄭國使者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鄭國的祊地交換魯國的許地。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話說,祊地是鄭桓公陪周宣王祭祀泰山時獲得的湯沐邑,就在魯國腹地,而許地則是魯國朝覲天子的湯沐邑,在鄭國隔壁。這兩塊地互為“飛地”,由於王室萎靡,實際上也好多年沒派上用場了,故而換換聽起來也不錯,鄭國甚至大度的表示,大不了我以後不祭祀泰山,改為祭祀周公吧。

魯國人畢竟受《周禮》的影響最深,半天沒回過味來,只是本能地聽起來是一件佔便宜的好買賣,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左傳.隱公八年》

兩年後鄭國派人來履約,並將祊地和泰山的祭祀權都交給了魯國,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並沒有帶走許地的地圖和戶籍。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換句話說,鄭國將祊地送給了魯國,但沒有行賄的痕跡。

送禮這事,從來都不在乎價值幾何,關鍵倆字:領情,不管是送領導、送爸媽還是朋友,要讓對方領情才算有效果。比如爸媽,如果他們不缺錢,沒有關愛的話送再多也是虛偽。

而魯隱公是領情的,僅僅通過外交手段就搞到一塊看起來很了不起的地皮,他因而獲得了巨大的威望,說話突然間好使起來。隱公認為鄭莊公很夠朋友,看來雙方可以進行進一步合作了。


在這兩年時間裡發生了許多事情。

被孤立的宋國

期間鄭莊公忙著搞外交,宋國因為公子馮的事情隔三差五地去鄭國惹事,佔了一些小便宜,但突然某天早上起來發現周圍沒朋友了。

陳國被鄭國打了一頓後老實了,加上國君更替,他們選擇成為了鄭國的親家;

魯國自收受賄賂之後跟宋國的盟約名存實亡了;

衛國自東門之戰後州籲被擒殺,雙方的共同語言自然到此為止;

蔡國貌似從來沒指望的上過... ...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宋殤公知道自己離捱揍就差一個理由,但他沒想到的是理由是如此的蠻不講理而又理直氣壯。

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絕宋使。

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

冬,公會齊侯於防,謀伐宋也。--《左傳.隱公九年》

諸侯不朝覲天子其實很正常,甚至鄭莊公本人就是代表,單這絕對不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而鄭莊公恰恰是王室的卿士,代表天子討伐沒禮貌的臣子,聽起來天經地義。而魯國再次借上次的由頭趕走了宋國使臣,兩國自此友盡。

姬寤生秋季告知魯國軍事行動,冬季齊魯兩個冤家乾脆一起開會“謀伐宋”,宋國這回是真的有難了。

三角同盟的形成和揚威

夏五月羽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於老桃。壬戌,公敗宋師於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於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於我。--《左傳.隱公十年》

這位“羽父”就是前文的公子翬,此君這次沒拖後腿,還成為了魯隱公的馬前卒。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相對宋國而言無異於碾壓,很快擊敗宋軍,拿了郜和防(貌似齊魯上次開會在別人家裡)兩塊地。

奇怪的是,這兩塊地都給了魯國。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這一次,鄭莊公的外交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三個國家兩塊地,非要均分的話一不小心就會“二桃殺三士”,索性都給了需要裡子的魯隱公,齊國離得遠那就恭維幾句,打個哈哈。鄭國沒拿,但成功打壓死敵宋國,這是最大的好處。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以勞王爵,正之體也。」----《左傳.隱公十年》

魯國人的史書,體現了一種給自己打圓場的精妙話術。

自從三國同盟正是宣告成立,這是一個無堅不摧對的同盟,魯國掌管禮儀,齊國世代有徵伐權,鄭莊公則有一個好用的腦子,若說起群毆的造詣,這一頓套餐下來別說宋國,晉楚兩大豪強也頂不住。

後來還有一次“鐵三角”面對“塑料仨”--宋、衛、蔡的戰役,結果不難想象,宋國再次帶隊送人頭。

再後來宋國內亂,在鄭國躲了十幾年對的公子馮回國繼任,宋國從此成為了鄭國的小弟直至姬寤生去世。


自此,姬寤生有了一種“還有誰”的快感,而這個人也即將出現。

鄭國霸業的形成

宋國消停之後,鄭國一下子沒有了軍事政治目標,鐵三角的聯盟依然持續,也不會有人敢於招惹他們。

平心而論,鄭莊公以二流諸侯的實力成功壓制了中原地區所有的反對勢力,遠交齊魯,近攻宋衛,以對魯國的連橫順利撕開了中原小諸侯們合縱的包圍圈,此間鄭國的勢力和影響力也取得了長足進展。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姬寤生同志一生有勇有謀,思維縝密且善於隱忍,是一個天生的陰謀家、外交家和戰略高手,或許他留下了不少爭議,比如說“千古奸雄”的稱號,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總歸是無愧“小霸”威名。

後來魯隱公枉死,但姬寤生依舊保持了看似天下無敵的聯盟,但有一個人其實誰都惹不起。

周天子的憤怒

遠在洛邑的周桓王陷入焦躁已經是由來已久的事情。

鄭魯換地深深傷害了周桓王脆弱的心靈,TMD不把我當領導了,是鄭國當我去不了泰山?還是魯國不打算再來朝覲?雖然事實的確如此。

打宋國假借王室的旗號,為何不將奪取的土地還給我,哪怕是說說而已?

霸主級別的外交:鄭莊公出神入化的縱橫之術和遠交近攻

▲周桓王的“幻境”

自“周鄭交質”後的積怨和“霸主”給王室帶來的威脅令年輕的天子如芒在背,在不加以打壓怕天下人眼中再無王室了。

於是公元前711年,周桓王藉口鄭國無禮,糾集蔡、陳、衛三國作為僕從,浩浩蕩蕩殺了過來,天子出手,齊魯噤若寒蟬,姬寤生是選擇忍氣吞聲,還是正面應對天子和聯軍呢?請看下回繻葛之戰:周桓王的執念和鄭莊公的反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