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政治 陸軍 曾濤 軍事 人民前線 2017-06-09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文 | 子龍他爸

圖 | 曾濤、陳拓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前線哥說

軍改後,你還好嗎?

這是改革中戰友在互致問候時常說的一句話。畢竟,部隊的撤併降改、人員的進退去留,都牽掛著官兵的心。有的單位轉隸到了其他單位,有的人分流到了其他崗位,面對大改革大調整,他們還適應嗎?他們在新環境新崗位還好嗎?

有這樣一位團政治處主任,這3年間,他先後經歷“脖子以上”和“脖子以下”兩次改革,崗位幾經調整。先是從原軍區機關幹部調任團政治處主任,後是從團政治處主任調任某合成營教導員。他2000年經高考入伍,從軍17年來,先後擔任軍校學員、基層排長,團、師、軍、軍區政治機關幹部,立過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獎。採寫的新聞作品曾獲得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2015年,他從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幹事調任步兵某團政治處主任。兩年來,所在政治處被集團軍評為先進政治機關,兩次被評為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此次“脖子以下”改革,他所在團撤編,他服從組織安排,從團政治處主任調任新組建的某旅某合成營教導員。

從大機關到小機關,又從機關領導變成基層主官,這一路走來,他是怎麼想的?內心有過怎樣的波瀾?在新單位組建後的“親歷者話改革”體會交流會上,他上臺談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今天,前線哥將他的發言稿全文轉載,讓我們看看這幾年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離別是為了別離

遠行是為了行遠

前陣子,我請假回老單位收拾家屬房,我家屬和兒子子龍趕來幫忙。我給上一年級的子龍說:“你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嗎?兵已經不是原來的兵,爸爸也去了新的單位——因為改革了。”子龍問我:“為什麼要改革呢?”是啊,為什麼要改革呢?這個問題每個軍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今天,我以《離別是為了別離,遠行是為了行遠》為題,談談自己的軍改經歷和感悟。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感悟一:兩次軍改經歷告訴我,一切皆有可能,不能按常理和老思維去看待新事物,去籌劃自己的未來。

2017年的這次“脖子以下”改革,是我的第二次軍改經歷。上次是2015年下半年,我在原南京軍區改革之初,有幸到步兵某團政治處任職,那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戰友。如果說兩年前的軍改經歷,我從一名政治機關幹部轉崗為基層政工領導,是一名軍改受益者;那麼這次“脖子以下”改革,則是我交出兩年崗位歷練成績單的政治大考。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大家都知道,這次改革對副團和正營職幹部影響較大。就我而言,副團已經第三年了,從軍區機關到團政治處,從團政治處主任到合成營教導員,乍一看,一路走來,似乎在走“下坡路”,連我母親也都在為我擔憂,問我是不是幹得不順心?

其實,懂我的人,為我點贊給我鼓勵;不懂我的人,拿我當談資說笑話。有什麼關係呢?畢竟,當完主任當副團職教導員這種事兒,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倒也不失為一種珍貴的人生體驗。我們常說自己選擇的路,即使跪著也要走完,更何況我是主動申請到營裡工作,是兩次軍改的受益者。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有首古詩說得好,“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改革就是革命,必然會有犧牲、有陣痛,但我們要相信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這輪軍改過後,留下來的每一名同志都是享受改革紅利的受益者,特別是我們這一代在改革強軍成長起來的年輕軍官。

感悟二:在大是大非面前,千萬不能兜轉在自己的小圈子、小世界裡跳不出來。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大丈夫許國,不必相送”,這是軍人微信朋友圈裡常見的勵志格言。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一邊私下苦悶、失落糾結,一邊正確看待、服從安排,因為我們是黨員;我們總是一邊做自己的工作,一邊做別人的工作,因為我們是幹部;我們總是一邊希望能夠有家顧家,一邊也明白軍人家庭聚少離多是常態的道理。我們不僅是軍人,我們還有軍屬軍娃。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我在集團軍工作的時候,家屬在集團軍駐地上班;後來我去原南京軍區機關工作,家屬辭去事業編的工作帶著孩子去了南京;兩年前我到步兵某團工作,家屬帶著孩子跟著我到了新單位;這次改革又要去新單位,我家屬說:“孩子上小學了不能再折騰了,你自己去吧,注意安全,家裡有我呢,反正這麼多年你一直都在漂著,是個不著家的人,有你沒你一個樣。”

說真的,得知改革調整的消息,我也好幾個晚上沒有睡好。我老家在閩西,這幾年一直都在奔波,2014年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分配經濟適用房,我符合條件都沒有要房子,當時就想著早晚要回福建安家。兜轉了一圈,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如意事常八九,心安之處即為家。

《人民的名義》裡,祁同偉要勝天半子,結果身敗名裂。其實一個人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善於做通自己思想工作的人是個快樂的人,善於給自己臺階下的人是個幸福的人。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前段時間,我表哥給我寄了他的新書《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我在微信朋友圈裡說真是親兄弟,知道我面對改革正在糾結的時候,來了這麼一本書。有時候想想也是,何必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呢?我們分離分居,不就是為了家人得到安全呵護?我們聚少離多,不就是為了孩子得到快樂成長?我們不付出,就是別人付出,總得有人幹。我們允許個人有想法,但是黨員就要服從組織,是軍人就要執行命令。尤其是在政治大考、大是大非上,黨性要戰勝天性,理性要戰勝感性。

感悟三:千萬別在懷舊裡迷惘,不能身子轉過來了腦袋還沒轉正。

兩年前軍區機關改革時,整個大院裡氣氛有些壓抑,對單位的眷戀和前途的迷惘,讓平日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幹部們愁眉不展。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記得軍區改革前,大院家屬有個微信群,名字叫“敗家媽媽團”;改革啟動後,家屬群名改成了“留守媽媽團”;改革結束後,群名改成了“女漢子媽媽團”。從群名的變化可以看出我們軍人家庭的心路歷程和思想轉變。

去年我休假回了趟南京,專門去戰區機關看了看,感覺很好,大家都已經適應了新的編制體制。戰區機關大樓、飯堂裡,五顏六色,陸海空火箭軍部隊的人同在一個辦公室,同吃一鍋飯,轉身換腦、聯合連心,這就是改革取得的成效。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我到步兵某團工作兩年,這次改革,很多戰友走的時候哭得很厲害,畢竟這片沃土寄託著我們太多的青春和夢想;面對70年團隊的歷史和輝煌,戰友們有太多的不捨和感傷。但是我們不能在懷舊裡迷惘,活在過去的世界裡,要勇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生活。

旅首長講,開局影響全局,起跑決定後程,爭先才能領先。全軍部隊都是舊貌換新顏,站上了同一起跑線。我們一連是“海上練兵模範連”,是榮譽連隊,我給連長指導員講,歷史要銘記,傳統要傳承,但在陸軍全新的體制裡,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要去爭取新的更大的榮譽,努力拿到我們旅的第一塊榮譽獎牌,領跑陸軍榮譽連隊。沒有這種思想,沒有這種決心,就會落後,就會被別的連隊趕超。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戰友們,離別是為了別離。我們軍人的離別,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家庭的幸福安寧。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不能提供和平安全這個產品,那麼有多少家庭要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戰友們,遠行是為了行遠。不論到哪裡,只要有利於提升戰鬥力,有利於促進部隊建設,我們都要不忘初心再出發,把新長征走得更遠更好。讓我們在旅黨委的率領下,南征北戰生死相依,改革強軍永遠打贏!

軍改後,他從團政治處主任改任營教導員……

微信號:njjqrmqxb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編 | 陸雄飛

編輯 | 丁勇 朱明明 郭劍 周超

刊期:753

感覺精彩,點擊下方大拇指支持一下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