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荷蘭也亂了,從法國騷亂擴大化看歐洲政治之困

政治 歐洲 法國 經濟 民主 長安觀察 2018-12-15

自從11月中旬開始,以反對總統馬克龍提高燃油費為旗號的抗議運動,在法國逐步演變為一場暴力騷亂。目前,一大批身穿“黃馬甲”的抗議者也走上了比利時與荷蘭的街頭,引發歐洲警覺。

比利時、荷蘭也亂了,從法國騷亂擴大化看歐洲政治之困

這次暴力騷亂的直接起因,無疑是燃油稅的上調計劃。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次燃油稅的上調幅度並不大,柴油價格每升只增加0.065歐元,汽油價格每升只增加0.029歐元,應該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換句話說,燃油稅的上調計劃只是一個導火索,並不是此次嚴重騷亂的主要原因。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法國社會的一點火星燃起熊熊大火?這對歐洲未來政治走向會產生什麼影響?

產生如此嚴重的暴力騷亂,首先是因為大多數示威者遇到了生活困難。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跨國公司和資本家議價能力上升,而普通民眾獲益不足,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及中產階級生活困難,導致了美國和歐盟國家內部產生日益嚴重的階層矛盾,從而使得政治體系的運轉陷入了兩極化的困境。

比利時、荷蘭也亂了,從法國騷亂擴大化看歐洲政治之困

自由國際主義的支持者們認為,可以通過國家提供社會保障、政策扶持的方式來應對問題。但事實證明,這些設想進一步造成了政治困境:國家保護主義或區域保護主義引發貿易摩擦;而福利國家的建設導致了日益沉重的社會負擔,對富人和企業徵收重稅又使得資本和人才出逃,損失國家競爭力;此外,很多人在有福利保障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動力去學習和提升自己,社會不穩定的風險在增加。

這些政治困境在特朗普所引領的民族主義思潮衝擊下變得更加嚴重。一方面,特朗普倡導的是“美國優先”,認為歐盟的許多保護主義做法對美國不公平,購買更多的美國汽車和農產品的要求,必然導致歐洲的相關行業受到衝擊;另一方面,歐盟一直倡導的綠色經濟、接收難民等,不管有著多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則都將拉低中產階級和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品質。

比利時、荷蘭也亂了,從法國騷亂擴大化看歐洲政治之困

原本作為國家穩定器的中產階層日益不滿,加上馬克龍試圖減少福利、控制財政支出的結構性改革,必然會造成社會的巨大陣痛。對於民主國家來說,福利一旦給出,就很難收回。因此,藉著反對燃油稅的東風,其他各種懷有不滿情緒的群體都紛紛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訴求。這裡面,有些訴求是合理的,有些則是不合理的,中學生遊行反對選拔性的大學入學考試就是一例。改革總會是痛苦的,因此最好是漸進性的。在油價已經上漲的背景下,馬克龍其實可以採取更緩和的做法,而不是急於充當綠色革命的旗手。

與法國類似,歐盟其他國家也越來越多面臨上述問題,民眾的不滿必然導致民族主義走向極端化,強調經濟優先、本國優先等理念大行其道,而原本佔據道德高地的自由、開放、包容、環保等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因為英國脫歐已經陷入了停滯和困難,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相互交織,意味著歐盟雄心勃勃的一體化計劃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雖然困難重重,但改革對歐洲國家來說是必須的。倘若繼續沿著原有的高福利道路往下走,只能是國家破產和更加嚴重的歐債危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