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性開始整形了:為相親增加籌碼、成為靠臉吃飯的網紅、提升職場競爭力,顏值追求的背後是心理訴求'

"

美國整形美容學會數據顯示,1997年至2015年間,美國男性的整形手術量增加了325%。而在中國,儘管數據沒有那麼驚人,整形市場中也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男性身影。

記者 | 嚴巖

相親籌碼

我見到星達的時候,他的眉弓處頂著紗布和繃帶,剛做完手術沒幾天。迄今為止,星達做過五個項目的整形,包括臉部吸脂、膨體隆鼻、頰脂墊抽脂、植髮和眉弓墊高。這些項目都在2018年一年內完成,每個項目間的休息間隔極短。他想快速在一年內改變自己,這樣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能換一個面貌。

坦白說,這張做過五個整形項目的臉看上去挺自然。他邀請我捏他的新鼻子,在鼻頭部分仔細體會才能感覺到一些異樣——那是植入耳軟骨做成的鼻頭,有一些硬,但這已經是最接近於常人鼻尖韌性的骨頭了。

29歲的星達給人敦厚老實的感覺,說話的時候並不會徑直看向你的眼睛,但談起整形的決定,他滔滔不絕。

星達最初對相貌有執念,是從鼻子上的一塊胎記開始的。那塊胎記曾覆蓋他的整個右側鼻翼,初中時,他就時不時就照鏡子,只要看到就不舒服。在和人說話的時候,他會有意識地將左側的臉對準說話者;班級裡面換座位,他也總是想辦法坐在別人看不見胎記的那一側。但總有人會發現他的“異樣”,簡單的一句疑問,他都會很敏感。

“我也知道別人沒有惡意,但我就是會傷心。”當時的星達很絕望,他覺得這塊胎記將伴隨他的一生。直到2009年在網上查到一家醫院可以用激光去除胎記,高興壞了,前後激光了六次,終於告別了胎記的困擾。

然而,用星達的話說,胎記的去除並沒有改變他的“相親籌碼”。從19歲到24歲的五年間,他每年過年回老家河南周口的時候都在相親,屢屢受挫。他告訴我,在農村,相親一般媒婆介紹兩人認識,男方去女方家裡“露臉”,聊一聊。所謂露臉,就是看你的長相。

他也承認,其實媒婆大部分時候做的有關“長相”的匹配,他完全能理解——自己長相不行,介紹的女孩自然也貌不驚人——但是星達無法接受,“我也知道自己條件不行,但我就是無法將就”。

"

美國整形美容學會數據顯示,1997年至2015年間,美國男性的整形手術量增加了325%。而在中國,儘管數據沒有那麼驚人,整形市場中也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男性身影。

記者 | 嚴巖

相親籌碼

我見到星達的時候,他的眉弓處頂著紗布和繃帶,剛做完手術沒幾天。迄今為止,星達做過五個項目的整形,包括臉部吸脂、膨體隆鼻、頰脂墊抽脂、植髮和眉弓墊高。這些項目都在2018年一年內完成,每個項目間的休息間隔極短。他想快速在一年內改變自己,這樣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能換一個面貌。

坦白說,這張做過五個整形項目的臉看上去挺自然。他邀請我捏他的新鼻子,在鼻頭部分仔細體會才能感覺到一些異樣——那是植入耳軟骨做成的鼻頭,有一些硬,但這已經是最接近於常人鼻尖韌性的骨頭了。

29歲的星達給人敦厚老實的感覺,說話的時候並不會徑直看向你的眼睛,但談起整形的決定,他滔滔不絕。

星達最初對相貌有執念,是從鼻子上的一塊胎記開始的。那塊胎記曾覆蓋他的整個右側鼻翼,初中時,他就時不時就照鏡子,只要看到就不舒服。在和人說話的時候,他會有意識地將左側的臉對準說話者;班級裡面換座位,他也總是想辦法坐在別人看不見胎記的那一側。但總有人會發現他的“異樣”,簡單的一句疑問,他都會很敏感。

“我也知道別人沒有惡意,但我就是會傷心。”當時的星達很絕望,他覺得這塊胎記將伴隨他的一生。直到2009年在網上查到一家醫院可以用激光去除胎記,高興壞了,前後激光了六次,終於告別了胎記的困擾。

然而,用星達的話說,胎記的去除並沒有改變他的“相親籌碼”。從19歲到24歲的五年間,他每年過年回老家河南周口的時候都在相親,屢屢受挫。他告訴我,在農村,相親一般媒婆介紹兩人認識,男方去女方家裡“露臉”,聊一聊。所謂露臉,就是看你的長相。

他也承認,其實媒婆大部分時候做的有關“長相”的匹配,他完全能理解——自己長相不行,介紹的女孩自然也貌不驚人——但是星達無法接受,“我也知道自己條件不行,但我就是無法將就”。

中國男性開始整形了:為相親增加籌碼、成為靠臉吃飯的網紅、提升職場競爭力,顏值追求的背後是心理訴求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追求完美,圖為日本“千萬整形男”Allen

結婚前,星達成功“定親”過兩次,也就是男女雙方見過之後,真正到了男方帶著彩禮去女方家,女方收下彩禮的環節。但這兩次定親都以退回彩禮告終。第一次定親,星達19歲,他在懵懵懂懂中相親,父母很喜歡那個女孩,星達心裡卻百般不樂意,他想盡辦法說服了父母,協商讓女方退了彩禮。

第二次定親,女孩的長相星達看得上,“長得耐看,完全符合我對長相的要求”,但女孩一直在猶豫,星達猜,也許最終女孩的父母說服了她,“我不抽菸不喝酒,也聽話積極,也許她父母跟她說,這些優點能補足顏值,她就答應了”。過年期間在老家把這門親事定了,兩個並不相熟的年輕人又天各一方地打工去了。其間僅通過微信聯繫,但星達發現,無論他怎麼努力,女孩都不是很樂意回覆消息。他很擔心,會不會這門親事又黃了。沒過多久,彩禮錢真被退了回來。

24歲那一年,在各方壓力下,星達終於成家了。但婚姻只持續了三年,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爭執中,星達的前妻也常會間接表達對他長相的“嫌棄”之意。

我問他,一般情況下人們在拒絕的時候都不會很直接,你是怎麼知道長相在這當中的重要性的?他直言,在太多次相親經歷中,雙方的經濟條件完全對等的情況下,女孩在見面不久後就沒有意願繼續溝通。“溝通時間短的時候,聊15分鐘就結束了。”星達甚至從來沒有機會“被嫌棄家裡窮”,他的印象裡,在五年間的相親經歷中,沒有一次是因為錢的問題而被拒絕,“相親的時候,你就是帶著你的面孔去了,你的籌碼就是你的長相。”

“這樣下去不行。我看上的永遠看不上自己,而看上我的我不同意。”星達自認離婚後貶值了,但並未降低對女方長相的期待值。他找朋友借錢,又貸款了幾萬塊,以一年五次整形手術,表達自己在外表上徹底改變的決心。

今年春節,星達帶著新面孔回家過年,不知道他已經大變樣的媒婆依舊以過去的標準介紹女孩給他,甫一見面,媒婆就面露驚訝,說下次會給他“匹配”更好看的。星達心理上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儘管作為鎮上唯一整形的男性,他有時候也擔心別人會說,“你怎麼做了女人才做的事情?”

“靠臉”掙錢

見到程源的時候,他臉上有些過敏,皮膚的整體狀態不好,零星有幾顆大痘痘。半年多沒有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對他來說已經是非常漫長的間歇。他正處於一個比較艱難的“決策期”——關於下一步該怎麼動手術,以及該以何種長相去開始下一階段的人生。

在我看來,面前這張臉已經無需再加工了,但程源對自己的分析極其苛刻和“量化”:如果要變得更好看,咬肌得在什麼位置;髮際線得在什麼位置;法令紋線條大概鏤空多少度,下巴的長度應該消失多少,才能構造出一個更好的我?

程源曾做過半年網紅,那也是他最頻繁跑整形醫院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的時期——這類注射基本代謝時間為半年,程源基本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剪頭髮的過程,剪完過了一陣,頭髮慢慢長了,長了就去修。注射也是一樣,過一陣效果不太好了,我看哪裡鬆弛了,就去補一針。”

這一切,就是為了維護自己更好的上鏡狀態。上鏡好看的人,日常中的臉型都必須非常嬌小。於是,程源告訴整形醫生,他要加大下巴處的注射量,雖然生活中看起來下巴會變得很長,但由於亞洲人的面部偏寬,上鏡後的他反而會因為“加長”的下巴,整個面部結構被平衡。

"

美國整形美容學會數據顯示,1997年至2015年間,美國男性的整形手術量增加了325%。而在中國,儘管數據沒有那麼驚人,整形市場中也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男性身影。

記者 | 嚴巖

相親籌碼

我見到星達的時候,他的眉弓處頂著紗布和繃帶,剛做完手術沒幾天。迄今為止,星達做過五個項目的整形,包括臉部吸脂、膨體隆鼻、頰脂墊抽脂、植髮和眉弓墊高。這些項目都在2018年一年內完成,每個項目間的休息間隔極短。他想快速在一年內改變自己,這樣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能換一個面貌。

坦白說,這張做過五個整形項目的臉看上去挺自然。他邀請我捏他的新鼻子,在鼻頭部分仔細體會才能感覺到一些異樣——那是植入耳軟骨做成的鼻頭,有一些硬,但這已經是最接近於常人鼻尖韌性的骨頭了。

29歲的星達給人敦厚老實的感覺,說話的時候並不會徑直看向你的眼睛,但談起整形的決定,他滔滔不絕。

星達最初對相貌有執念,是從鼻子上的一塊胎記開始的。那塊胎記曾覆蓋他的整個右側鼻翼,初中時,他就時不時就照鏡子,只要看到就不舒服。在和人說話的時候,他會有意識地將左側的臉對準說話者;班級裡面換座位,他也總是想辦法坐在別人看不見胎記的那一側。但總有人會發現他的“異樣”,簡單的一句疑問,他都會很敏感。

“我也知道別人沒有惡意,但我就是會傷心。”當時的星達很絕望,他覺得這塊胎記將伴隨他的一生。直到2009年在網上查到一家醫院可以用激光去除胎記,高興壞了,前後激光了六次,終於告別了胎記的困擾。

然而,用星達的話說,胎記的去除並沒有改變他的“相親籌碼”。從19歲到24歲的五年間,他每年過年回老家河南周口的時候都在相親,屢屢受挫。他告訴我,在農村,相親一般媒婆介紹兩人認識,男方去女方家裡“露臉”,聊一聊。所謂露臉,就是看你的長相。

他也承認,其實媒婆大部分時候做的有關“長相”的匹配,他完全能理解——自己長相不行,介紹的女孩自然也貌不驚人——但是星達無法接受,“我也知道自己條件不行,但我就是無法將就”。

中國男性開始整形了:為相親增加籌碼、成為靠臉吃飯的網紅、提升職場競爭力,顏值追求的背後是心理訴求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追求完美,圖為日本“千萬整形男”Allen

結婚前,星達成功“定親”過兩次,也就是男女雙方見過之後,真正到了男方帶著彩禮去女方家,女方收下彩禮的環節。但這兩次定親都以退回彩禮告終。第一次定親,星達19歲,他在懵懵懂懂中相親,父母很喜歡那個女孩,星達心裡卻百般不樂意,他想盡辦法說服了父母,協商讓女方退了彩禮。

第二次定親,女孩的長相星達看得上,“長得耐看,完全符合我對長相的要求”,但女孩一直在猶豫,星達猜,也許最終女孩的父母說服了她,“我不抽菸不喝酒,也聽話積極,也許她父母跟她說,這些優點能補足顏值,她就答應了”。過年期間在老家把這門親事定了,兩個並不相熟的年輕人又天各一方地打工去了。其間僅通過微信聯繫,但星達發現,無論他怎麼努力,女孩都不是很樂意回覆消息。他很擔心,會不會這門親事又黃了。沒過多久,彩禮錢真被退了回來。

24歲那一年,在各方壓力下,星達終於成家了。但婚姻只持續了三年,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爭執中,星達的前妻也常會間接表達對他長相的“嫌棄”之意。

我問他,一般情況下人們在拒絕的時候都不會很直接,你是怎麼知道長相在這當中的重要性的?他直言,在太多次相親經歷中,雙方的經濟條件完全對等的情況下,女孩在見面不久後就沒有意願繼續溝通。“溝通時間短的時候,聊15分鐘就結束了。”星達甚至從來沒有機會“被嫌棄家裡窮”,他的印象裡,在五年間的相親經歷中,沒有一次是因為錢的問題而被拒絕,“相親的時候,你就是帶著你的面孔去了,你的籌碼就是你的長相。”

“這樣下去不行。我看上的永遠看不上自己,而看上我的我不同意。”星達自認離婚後貶值了,但並未降低對女方長相的期待值。他找朋友借錢,又貸款了幾萬塊,以一年五次整形手術,表達自己在外表上徹底改變的決心。

今年春節,星達帶著新面孔回家過年,不知道他已經大變樣的媒婆依舊以過去的標準介紹女孩給他,甫一見面,媒婆就面露驚訝,說下次會給他“匹配”更好看的。星達心理上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儘管作為鎮上唯一整形的男性,他有時候也擔心別人會說,“你怎麼做了女人才做的事情?”

“靠臉”掙錢

見到程源的時候,他臉上有些過敏,皮膚的整體狀態不好,零星有幾顆大痘痘。半年多沒有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對他來說已經是非常漫長的間歇。他正處於一個比較艱難的“決策期”——關於下一步該怎麼動手術,以及該以何種長相去開始下一階段的人生。

在我看來,面前這張臉已經無需再加工了,但程源對自己的分析極其苛刻和“量化”:如果要變得更好看,咬肌得在什麼位置;髮際線得在什麼位置;法令紋線條大概鏤空多少度,下巴的長度應該消失多少,才能構造出一個更好的我?

程源曾做過半年網紅,那也是他最頻繁跑整形醫院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的時期——這類注射基本代謝時間為半年,程源基本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剪頭髮的過程,剪完過了一陣,頭髮慢慢長了,長了就去修。注射也是一樣,過一陣效果不太好了,我看哪裡鬆弛了,就去補一針。”

這一切,就是為了維護自己更好的上鏡狀態。上鏡好看的人,日常中的臉型都必須非常嬌小。於是,程源告訴整形醫生,他要加大下巴處的注射量,雖然生活中看起來下巴會變得很長,但由於亞洲人的面部偏寬,上鏡後的他反而會因為“加長”的下巴,整個面部結構被平衡。

中國男性開始整形了:為相親增加籌碼、成為靠臉吃飯的網紅、提升職場競爭力,顏值追求的背後是心理訴求

在一家整形美容診所內,主治醫生與助理正在為求美者進行抽脂手術(李偉 攝)

當時程源所在的直播平臺名字就叫“顏場”,顧名思義,如公司成立之初的官方介紹中所說,“致力於打造全球華人高顏值社群”。“可以說,全北京最好看的人都會在這個APP上。開年會的時候,上面沒有醜的人。”程源說。

作為顏場的早期員工,程源獲得了額外的曝光扶持,再加上他自己在整形上下的功夫,一躍成為了男主播中的Top3。程源在男女主播的比例1∶8的情況下,半年中掙了幾萬塊,與此同時,他花在整形上的錢也上萬了。

“顏場”誕生於2012年,屬於“起個大早,也沒趕上晚集”的典型——它剛成立時,還是直播行業爆發的爆發前期,但在2017年前後,直播行業的大公司鬥魚、虎牙等宣佈融資後,沒融到資的“顏場”就消失了。回顧這段經歷,程源覺得,這一時期是自己顏值的“巔峰”,即便如此,“也就只能夠得著網紅行業的門檻”。

“靠臉掙錢”的想法最早萌芽於青春期。程源從手機中翻出一張十幾歲時的照片給我看,那是一張五官端正,略顯秀氣的臉,但是他並不滿意。他當時在廈門讀一所二本院校,學校設有空乘和模特專業,專業裡的俊男靚女們在讀書期間能拿到大量平面模特的單子。“一個月隨隨便便就是一兩萬的收入,而且工作也不愁,一畢業就會被定向輸送到廈門航空公司。”

程源很羨慕,一直在想怎麼才能像他們那樣。想歸想,體重一不當心卻在大三的時候飆升到了歷史最高值160斤。他很擔心,開始制定詳實的健身計劃,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的15公里跑步以及配合飲食,3個月後,他又瘦回了120斤。

只是,由於胖而導致的長相上的改變卻再也無法消失——程源的臉部咬肌等部位依舊停留在胖時的位置,這是一個減分項,他不能接受。他嘗試買了各種各樣的瘦臉護膚品,但沒有用。直到有一天,他空乘專業的朋友提議,你要不試一下醫美?

於是,程源在大三那年開始了微整形之路。“幾針下去,咬肌沒多久就消下去了”。通過咬肌處注射肉毒素,咬肌處的肌肉會萎縮,面部線條進而會明顯收縮,臉型顯得平滑的多。程源沒想到,這個每天困擾他外貌的“減分項”就這樣解決了。

他開始花很多時間研究醫美。程源的說法是,“我的頭骨很小,五官沒有硬傷,整體的線條很流暢,我天生就是非常適合微整形的那一類人。”他很快成為老手,可以直接告訴醫生,“我要哪個品牌,要打6針,小分子大分子,依次填在臉部哪個部位”。效果也立竿見影,只是一些簡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的注射,就讓他從一個對空乘模特專業的豔羨者,變成了頻繁接平面模特拍攝邀約的人。

程源將自己的心態類比成暴發戶,小時候缺什麼,長大就想補什麼。“我在自己青春期的時候,最渴望別人覺得我帥,但我始終沒有得到。這是我年少時期的遺憾,我可能一生都要和它鬥爭下去了”,“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想吃一塊糖,一直沒有吃到”。我問他:“網紅的時期也不算吃到糖了嗎?”他說:“還是不夠甜。”

“即便不做網紅了,我也依然希望別人給我貼上帥的標籤。”程源甩不開變美的執念,但他也清楚,每次整形都是和自己的博弈:“我在猶豫是不是真的要變得更好看,是否真的要這麼累地走下去,去一次次開刀,我難道就不能靠其他技能活著嗎?”

更復雜的心理訴求

最近,在醫美行業工作近10多年的小米發現,男性對顏值的重視程度正在趕超女性:她身邊的男性朋友有對防晒霜的型號如數家珍的;有不抹男性粉底液不出門的;一邊工作一邊敷面膜的男性,更是見怪不怪。

在這個越來越看臉的社會,年輕一代面臨巨大的顏值壓力。互聯網醫美平臺更美APP聯合BOSS直聘2018年發佈的《中國青年顏值競爭力報告》中指出,九成“00後”、五成“95後”在18歲前具備顏值競爭意識,七成職場人拿出多於20%工資用於提升顏值競爭力,而醫美(45.3%)和健身(35.3%)被選為提升顏值最有效的手段。

而醫美行業獨角獸新氧在6月12日發佈的《2019中國雙眼皮消費報告》中也提到,每逢高考結束,這個時間段的整形人數總是激增,一些優質的雙眼皮手術醫生被預約到了2個月後。甚至,“帶著孩子去整容”也一度成為一個現象。由於馬上要進入一個嶄新的社交關係中,學生們都想改頭換面,重新開始。

不過,真正邁出做整形手術這一步的男性,還是少之又少。事實上,中國的男性整形還集中在微整形範疇。所謂微整形,即不需開刀,具有短時間就能變美的特性,效果一般最常持續半年,包括玻尿酸注射、肉毒素除皺、美白針等。本刊記者查閱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教授郭樹忠的手術案例庫時,在數以百計的女性照片裡只看到了兩個男性面孔——一個做了去眼袋、一個做了鼻整形。

"

美國整形美容學會數據顯示,1997年至2015年間,美國男性的整形手術量增加了325%。而在中國,儘管數據沒有那麼驚人,整形市場中也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男性身影。

記者 | 嚴巖

相親籌碼

我見到星達的時候,他的眉弓處頂著紗布和繃帶,剛做完手術沒幾天。迄今為止,星達做過五個項目的整形,包括臉部吸脂、膨體隆鼻、頰脂墊抽脂、植髮和眉弓墊高。這些項目都在2018年一年內完成,每個項目間的休息間隔極短。他想快速在一年內改變自己,這樣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能換一個面貌。

坦白說,這張做過五個整形項目的臉看上去挺自然。他邀請我捏他的新鼻子,在鼻頭部分仔細體會才能感覺到一些異樣——那是植入耳軟骨做成的鼻頭,有一些硬,但這已經是最接近於常人鼻尖韌性的骨頭了。

29歲的星達給人敦厚老實的感覺,說話的時候並不會徑直看向你的眼睛,但談起整形的決定,他滔滔不絕。

星達最初對相貌有執念,是從鼻子上的一塊胎記開始的。那塊胎記曾覆蓋他的整個右側鼻翼,初中時,他就時不時就照鏡子,只要看到就不舒服。在和人說話的時候,他會有意識地將左側的臉對準說話者;班級裡面換座位,他也總是想辦法坐在別人看不見胎記的那一側。但總有人會發現他的“異樣”,簡單的一句疑問,他都會很敏感。

“我也知道別人沒有惡意,但我就是會傷心。”當時的星達很絕望,他覺得這塊胎記將伴隨他的一生。直到2009年在網上查到一家醫院可以用激光去除胎記,高興壞了,前後激光了六次,終於告別了胎記的困擾。

然而,用星達的話說,胎記的去除並沒有改變他的“相親籌碼”。從19歲到24歲的五年間,他每年過年回老家河南周口的時候都在相親,屢屢受挫。他告訴我,在農村,相親一般媒婆介紹兩人認識,男方去女方家裡“露臉”,聊一聊。所謂露臉,就是看你的長相。

他也承認,其實媒婆大部分時候做的有關“長相”的匹配,他完全能理解——自己長相不行,介紹的女孩自然也貌不驚人——但是星達無法接受,“我也知道自己條件不行,但我就是無法將就”。

中國男性開始整形了:為相親增加籌碼、成為靠臉吃飯的網紅、提升職場競爭力,顏值追求的背後是心理訴求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追求完美,圖為日本“千萬整形男”Allen

結婚前,星達成功“定親”過兩次,也就是男女雙方見過之後,真正到了男方帶著彩禮去女方家,女方收下彩禮的環節。但這兩次定親都以退回彩禮告終。第一次定親,星達19歲,他在懵懵懂懂中相親,父母很喜歡那個女孩,星達心裡卻百般不樂意,他想盡辦法說服了父母,協商讓女方退了彩禮。

第二次定親,女孩的長相星達看得上,“長得耐看,完全符合我對長相的要求”,但女孩一直在猶豫,星達猜,也許最終女孩的父母說服了她,“我不抽菸不喝酒,也聽話積極,也許她父母跟她說,這些優點能補足顏值,她就答應了”。過年期間在老家把這門親事定了,兩個並不相熟的年輕人又天各一方地打工去了。其間僅通過微信聯繫,但星達發現,無論他怎麼努力,女孩都不是很樂意回覆消息。他很擔心,會不會這門親事又黃了。沒過多久,彩禮錢真被退了回來。

24歲那一年,在各方壓力下,星達終於成家了。但婚姻只持續了三年,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爭執中,星達的前妻也常會間接表達對他長相的“嫌棄”之意。

我問他,一般情況下人們在拒絕的時候都不會很直接,你是怎麼知道長相在這當中的重要性的?他直言,在太多次相親經歷中,雙方的經濟條件完全對等的情況下,女孩在見面不久後就沒有意願繼續溝通。“溝通時間短的時候,聊15分鐘就結束了。”星達甚至從來沒有機會“被嫌棄家裡窮”,他的印象裡,在五年間的相親經歷中,沒有一次是因為錢的問題而被拒絕,“相親的時候,你就是帶著你的面孔去了,你的籌碼就是你的長相。”

“這樣下去不行。我看上的永遠看不上自己,而看上我的我不同意。”星達自認離婚後貶值了,但並未降低對女方長相的期待值。他找朋友借錢,又貸款了幾萬塊,以一年五次整形手術,表達自己在外表上徹底改變的決心。

今年春節,星達帶著新面孔回家過年,不知道他已經大變樣的媒婆依舊以過去的標準介紹女孩給他,甫一見面,媒婆就面露驚訝,說下次會給他“匹配”更好看的。星達心理上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儘管作為鎮上唯一整形的男性,他有時候也擔心別人會說,“你怎麼做了女人才做的事情?”

“靠臉”掙錢

見到程源的時候,他臉上有些過敏,皮膚的整體狀態不好,零星有幾顆大痘痘。半年多沒有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對他來說已經是非常漫長的間歇。他正處於一個比較艱難的“決策期”——關於下一步該怎麼動手術,以及該以何種長相去開始下一階段的人生。

在我看來,面前這張臉已經無需再加工了,但程源對自己的分析極其苛刻和“量化”:如果要變得更好看,咬肌得在什麼位置;髮際線得在什麼位置;法令紋線條大概鏤空多少度,下巴的長度應該消失多少,才能構造出一個更好的我?

程源曾做過半年網紅,那也是他最頻繁跑整形醫院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的時期——這類注射基本代謝時間為半年,程源基本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剪頭髮的過程,剪完過了一陣,頭髮慢慢長了,長了就去修。注射也是一樣,過一陣效果不太好了,我看哪裡鬆弛了,就去補一針。”

這一切,就是為了維護自己更好的上鏡狀態。上鏡好看的人,日常中的臉型都必須非常嬌小。於是,程源告訴整形醫生,他要加大下巴處的注射量,雖然生活中看起來下巴會變得很長,但由於亞洲人的面部偏寬,上鏡後的他反而會因為“加長”的下巴,整個面部結構被平衡。

中國男性開始整形了:為相親增加籌碼、成為靠臉吃飯的網紅、提升職場競爭力,顏值追求的背後是心理訴求

在一家整形美容診所內,主治醫生與助理正在為求美者進行抽脂手術(李偉 攝)

當時程源所在的直播平臺名字就叫“顏場”,顧名思義,如公司成立之初的官方介紹中所說,“致力於打造全球華人高顏值社群”。“可以說,全北京最好看的人都會在這個APP上。開年會的時候,上面沒有醜的人。”程源說。

作為顏場的早期員工,程源獲得了額外的曝光扶持,再加上他自己在整形上下的功夫,一躍成為了男主播中的Top3。程源在男女主播的比例1∶8的情況下,半年中掙了幾萬塊,與此同時,他花在整形上的錢也上萬了。

“顏場”誕生於2012年,屬於“起個大早,也沒趕上晚集”的典型——它剛成立時,還是直播行業爆發的爆發前期,但在2017年前後,直播行業的大公司鬥魚、虎牙等宣佈融資後,沒融到資的“顏場”就消失了。回顧這段經歷,程源覺得,這一時期是自己顏值的“巔峰”,即便如此,“也就只能夠得著網紅行業的門檻”。

“靠臉掙錢”的想法最早萌芽於青春期。程源從手機中翻出一張十幾歲時的照片給我看,那是一張五官端正,略顯秀氣的臉,但是他並不滿意。他當時在廈門讀一所二本院校,學校設有空乘和模特專業,專業裡的俊男靚女們在讀書期間能拿到大量平面模特的單子。“一個月隨隨便便就是一兩萬的收入,而且工作也不愁,一畢業就會被定向輸送到廈門航空公司。”

程源很羨慕,一直在想怎麼才能像他們那樣。想歸想,體重一不當心卻在大三的時候飆升到了歷史最高值160斤。他很擔心,開始制定詳實的健身計劃,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的15公里跑步以及配合飲食,3個月後,他又瘦回了120斤。

只是,由於胖而導致的長相上的改變卻再也無法消失——程源的臉部咬肌等部位依舊停留在胖時的位置,這是一個減分項,他不能接受。他嘗試買了各種各樣的瘦臉護膚品,但沒有用。直到有一天,他空乘專業的朋友提議,你要不試一下醫美?

於是,程源在大三那年開始了微整形之路。“幾針下去,咬肌沒多久就消下去了”。通過咬肌處注射肉毒素,咬肌處的肌肉會萎縮,面部線條進而會明顯收縮,臉型顯得平滑的多。程源沒想到,這個每天困擾他外貌的“減分項”就這樣解決了。

他開始花很多時間研究醫美。程源的說法是,“我的頭骨很小,五官沒有硬傷,整體的線條很流暢,我天生就是非常適合微整形的那一類人。”他很快成為老手,可以直接告訴醫生,“我要哪個品牌,要打6針,小分子大分子,依次填在臉部哪個部位”。效果也立竿見影,只是一些簡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的注射,就讓他從一個對空乘模特專業的豔羨者,變成了頻繁接平面模特拍攝邀約的人。

程源將自己的心態類比成暴發戶,小時候缺什麼,長大就想補什麼。“我在自己青春期的時候,最渴望別人覺得我帥,但我始終沒有得到。這是我年少時期的遺憾,我可能一生都要和它鬥爭下去了”,“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想吃一塊糖,一直沒有吃到”。我問他:“網紅的時期也不算吃到糖了嗎?”他說:“還是不夠甜。”

“即便不做網紅了,我也依然希望別人給我貼上帥的標籤。”程源甩不開變美的執念,但他也清楚,每次整形都是和自己的博弈:“我在猶豫是不是真的要變得更好看,是否真的要這麼累地走下去,去一次次開刀,我難道就不能靠其他技能活著嗎?”

更復雜的心理訴求

最近,在醫美行業工作近10多年的小米發現,男性對顏值的重視程度正在趕超女性:她身邊的男性朋友有對防晒霜的型號如數家珍的;有不抹男性粉底液不出門的;一邊工作一邊敷面膜的男性,更是見怪不怪。

在這個越來越看臉的社會,年輕一代面臨巨大的顏值壓力。互聯網醫美平臺更美APP聯合BOSS直聘2018年發佈的《中國青年顏值競爭力報告》中指出,九成“00後”、五成“95後”在18歲前具備顏值競爭意識,七成職場人拿出多於20%工資用於提升顏值競爭力,而醫美(45.3%)和健身(35.3%)被選為提升顏值最有效的手段。

而醫美行業獨角獸新氧在6月12日發佈的《2019中國雙眼皮消費報告》中也提到,每逢高考結束,這個時間段的整形人數總是激增,一些優質的雙眼皮手術醫生被預約到了2個月後。甚至,“帶著孩子去整容”也一度成為一個現象。由於馬上要進入一個嶄新的社交關係中,學生們都想改頭換面,重新開始。

不過,真正邁出做整形手術這一步的男性,還是少之又少。事實上,中國的男性整形還集中在微整形範疇。所謂微整形,即不需開刀,具有短時間就能變美的特性,效果一般最常持續半年,包括玻尿酸注射、肉毒素除皺、美白針等。本刊記者查閱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教授郭樹忠的手術案例庫時,在數以百計的女性照片裡只看到了兩個男性面孔——一個做了去眼袋、一個做了鼻整形。

中國男性開始整形了:為相親增加籌碼、成為靠臉吃飯的網紅、提升職場競爭力,顏值追求的背後是心理訴求

郭樹忠,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外科前主任醫師,曾操刀全世界第二例換臉手術(李偉 攝)

“如果是一個男性整形者來診所要求做手術,尤其要大幅度改動自己的樣貌,我們都會很警覺。”郭樹忠告訴我。他早年是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外科的主任醫師,也是操刀全世界第二例換臉手術的醫生,擅長的領域是再造耳與私密整形。他說,“中國社會對於男性的第一要求是財富,而不是美貌,因而男性要改變自己的樣貌去變美的需求只是表象,更多是心理層面的需求。”

郭樹忠記得在醫學院讀書時期,班上有個男生做了雙眼皮,全班都在笑話他。“你想啊,我們都是醫生啊,按理說包容度應該是很高的,但依然因為他作為男生整形而笑他”。他告訴我,一直以來,男性去做整形的壓力遠大於女性,如果激發男性整形的慾望了,那背後的心理動機更值得醫生重視。

他曾給一個整形者調整了13次嘴脣的角度,“我自以為我的刀挺神,沒有什麼問題,就上下左右地反覆調整。”直到第13次,郭樹忠才意識到應該好好地探究下對方的心理動機。他仔細一問,震驚了——這個整形者的父母是瞎子,夫妻關係不和,轉而洩憤至孩子身上,導致其在幼年時期就常常被嫌棄長相。自此,這顆要整形的種子就生了根。

新氧創始人金星認為,未來男性的整形市場會兩極分化。“一方面,微整形可能越來越低齡化;另一方面,對於年長的人來說,抗衰老會越來越被男性所接受,其實在歐美市場,每年80%多的份額都是抗衰老。”

自2013年起,金星開始創業,也在同一年結了婚。在看到自己婚紗照的那一刻,他開始接受不了,“我年輕時候多瘦啊!一看照片才發現現在這麼胖了。那一刻有很強烈的改變衝動。”他今年40歲了,他說自己對於變美沒有太多需求,更多是“怕醜”。

關於“變美”與“怕醜”的概念區分,來源於金星與馬東之間的一次對話,“變美的人群一般現在就在平均水平之上,可能80分,但他們想變成100分;怕醜的人群則是,天生70分的時候就覺得滿意了,沒問題,但隨著年齡漸長,哎呀不行,我居然60分了。這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就劃分出了兩個市場——年輕一代的整形需求,以及年紀漸長後的抗衰。”

在創業期間,金星自己嘗試了很多整形項目,植髮、注射玻尿酸、超聲刀、埋線等,都是為了瞭解用戶心理,以及抗衰。他還有更多的計劃,“首先眼睛做一下,我覺得我的上眼瞼特別的重,這樣就會導致你的上眼皮下垂的厲害,然後遮住黑眼球的大部分,這樣下來,人看起來總是眼睛睜不開,沒精神。這個可以去做上眼瞼吸脂去改善。然後我臉有點胖,也可能做個面部吸脂。植髮又要做一下,因為我頭頂又開始禿了。”

抗衰也被認為是男性鞏固社會地位的一個需求。聯合麗格創始人李濱從事醫美管理和投資20餘年,他分析,假設時尚雜誌在大數據層面針對男女需求的洞察是準確的話,那麼社會學層面,男性最關心的是地位、財富、女人;女性最關心的是美麗、情感、家庭。順理成章的,男性整形也與追求社會地位有關。

(本文原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8期,有刪節。文中星達、程源為化名。)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